张福远
导弹这种武器恐怕小军迷们无人不知,利用现代的信息化制导技术,人类目前已经能够做到指哪儿打哪儿了。可是你听说过“鸽子导弹”吗?是不是光听名字就会让你感觉很离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科学家曾试图开发一种“鸽子导弹”:在导弹前端设有镜头,将镜头采集到的目标画面传送到指挥部内部的屏幕上,让受过特殊训练的鸽子用啄屏幕的方法进行识别。当鸽子啄的位置与屏幕中心位置重合时,导弹就会笔直飞行;当鸽子啄的位置偏离中心时,屏幕就会发生倾斜,触发飞行控制装置,让导弹改变飞行方向。一枚导弹由三只鸽子控制,当三只鸽子“意见”不一致时,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军方对这种“鸽子导弹”进行了多次试验,其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鸽子导弹”对于实战来说显然不切实际,部队总不能指望几只鸽子每次都百发百中吧?一旦出错的话,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这种离谱的武器研制计划最终在1944年被取消了。
“饿狗炸弹”听起来就很离谱,不过说实在的,这种武器还真发挥过作用!
“饿狗炸弹”就是把炸弹绑在一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狗身上,训练时让这些狗先挨饿,然后让它们在坦克底盘下找到食物——底盘往往是坦克装甲中最脆弱的地方。很快,它们就形成了条件反射,知道在坦克底盘下一定能找到食物。作战时,它们会被饿上好久,再绑上爆炸物,投放到战场上,负责摧毁敌军坦克和装甲车。
“饿狗炸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为了对付德军坦克而发明的,它曾摧毁300余辆德军坦克,一时搞得德军十分头疼,迫使德军不得不想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很难拿出有效的防御办法,即使使用机枪也是用处不大,因为“饿狗炸弹”的目标太小,速度太快,而且贴近地面,机枪手很难瞄准并击中它们。
在1942年的一次战斗中,一群“饿狗炸弹”被苏军再次使用,可是这次惨烈的意外发生了,饿狗们不知是不是饿晕了头,不但没有依指示的方向前进,反而开始毫无敌我观念地到处乱跑,不但钻到了敌人的坦克底下,也跑到了苏军自己的坦克底下。苏军不得不整体撤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次事件后,苏军被迫停止使用“饿狗炸弹”。不过对于“饿狗”的训练,则一直持续到1996年。
海豚聪明可爱,谁也不会想到它们竟然会被编为部队。美军就拥有公开的“海豚部队”。“海豚部队”可以被军方用来布置水雷、杀伤敌军,还可以用自杀式攻击的方式摧毁敌方潜艇。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在越南金兰湾部署了一只海豚侦察兵,用来对付企图接近美国军舰的越南蛙人部队。这些海豚昼夜不停地监视敌人,每隔30秒就能对通往金兰湾的各个航道“扫描”一次,远远超过了当时声呐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一旦越南的“蛙人”出现,海豚就会接到指令冲向敌人,在15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有60名越南“蛙人”被拦截。
不过,训练有素的“海豚部队”也并不总是那么靠谱。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派出了扫雷舰队,舰队中装备了号称水下特种尖兵的“海豚部队”和全套的电脑图像排雷系统,“海豚部队”负责扫清附近海域的水雷,以便让运输舰安全通过。
意外很快便发生了,舰队通过已被扫清的海域时,接连发生爆炸。没过多久,大家便弄清了事故的原因——许多官兵亲眼看到“海豚部队”的两只海豚竟然拖着一个重型水雷,向一艘扫雷艇快速冲过去。“海豚部队”中竟然出现了“叛徒”!
战争结束后,美军成立专门机构调查这起“叛变”事件。很多军事专家和生物学家对此感到困惑不解。有些动物学家借此提出反对利用动物达到战争目的,尤其像海豚这样的高智商动物,不该让它们上战场。也有人认为,对海豚平时的军事训练太过于严格,所以它们在战场上“叛变”,以报复人类。
用老鼠做炸弹,这个想法绝对离谱,但还真有人这样做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发明了一种“爆炸鼠”——把炸药填入死老鼠身上,再将这些“爆炸鼠”混入德军的煤炭燃料中。英军的想法很天真,他们认为德军在取煤时就会将“爆炸鼠”和煤一起挖出,这些“爆炸鼠”就会被扔进德军的锅炉里,引起爆炸。但最终的结果让英军很失望,该计划的第一批产品就被德军截获并识破,“爆炸鼠”计划也就夭折了。
老鼠可被用于战场上,那么老鼠的天敌——猫呢?是不是也能被用上呢?当然能!
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培育了一种“窃听猫”。据目前已解密的相关文件透露,当时的培育者通过外科手术,将窃听器植入猫的体内,把猫变成了一架构造极其精密的窃听工具。
猫可以潜伏在窗台、公园长凳以及垃圾桶里进行窃听,然后通过植入体内的元件将声音信号传递给情报人员。不过“窃听猫”的实践并不成功,因为猫咪一旦饿了就会“擅自离岗”,而且窃听的无用信息太多——比起苏联人的情报,美国人收获更多的是鸟鸣和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