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行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

2024-06-15 10:00何晓颖
职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港口职业院校实训

摘 要: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和重要途径。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立足港口产业链,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建立“舟山港口学院”,并通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虚拟+实景”实训平台、“识岗+顶岗”培养阶梯、“智力+人才”服务模式、“组织+资金”长效机制的“5+”实施路径,取得了建设产业学院的成功经验,为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服务产业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特征

(一)产业学院具备办学创新特征

为了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创新创建包括共建产业学院在内的协作办学模式,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二)产业学院具备资源配置特征

依托市场联合企业办学,是产业学院最明显的优势,它为调节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的资源配置提供了方便。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设备、场地、技术等支持,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设施、实训实习场地不足等问题。同时,企业作为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还可以让产业链和岗位群的生产技术,与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融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

(三)产业学院具备产教融合特征

建设产业学院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行业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提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环境、企业师资、挂职锻炼平台和教学科研支撑;可以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行业标准、岗位需求、真实任务、产品项目,并围绕生产流程和技术工艺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可以为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能力提供技术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四)产业学院具备服务产业特征

产业学院能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产业集群、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产业学院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产业发展优势,紧盯行业前沿技术,可以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通过工艺改造与成果转化,增强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可以通过承担产业技术培训、转岗技术工人培训,提升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实现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的无缝衔接,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舟山港口学院”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舟山港口学院”是推动江海联运发展的需要

舟山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争创国家自由贸易港,现代化江海联运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近年来,随着舟山江海联运量占长江干线江海联运货运量比重的不断提升,江海直达、全程物流、散改集海江联运等新物流模式的发展,以及港口机械设备由过去的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向专业化 、智能化、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转变,舟山港口企业迎来了江海联运发展的大好时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舟山本地最具代表性的职业院校之一,承担着为推动江海联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使命,建设“舟山港口学院”既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责任,也是推动江海联运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舟山港口学院”是服务港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港口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数字化赋能。因为数字化将取代经验、支配资源、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将改变港口企业的传统服务模式。为此,舟山市提出要把推进数字化建设作为现代化港口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到港口企业在理货、闸口、堆场、数据采集、机械设备远程控制等方面实现生产运营智能化;努力做到高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通港口企业与货主、船公司、运输公司、口岸监管等的信息渠道,最终把舟山港口建设成为信息设施集约、物流服务便捷、运营管控高效的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智慧港口。要想实现港口经济的转型升级,建设能够为港口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的“舟山港口学院”十分重要。

(三)建设“舟山港口学院”是提供港口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舟山市港口协会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显示,由于从业环境较为艰苦,舟山港口企业的一线员工基本上以本地人力资源为主。随着港口企业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一线操作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存在较大缺口,而且港口一线操作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5个问题:一是目前尚缺乏适应新区港口企业特点的一线操作运行与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二是港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规划,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够;三是现有专业课程不能适应港口企业技术技能升级要求,没有很好地实现课证融通;四是港口企业业务繁忙,且港口机械设备体积庞大,不便开展实习实训工作;五是新区港口行业与本地职业院校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学互促模式。而建设能为港口企业提供人才支撑的“舟山港口学院”,则能够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三、政校行企共建“舟山港口学院”的实践探索

根据产业学院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舟山港口学院”的重要性,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港口机电专业优势,与舟山市教育局、舟山市港航与口岸管理局、舟山市港口协会、舟山主要港口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舟山港口学院”。

“舟山港口学院”针对新区港口企业在港口装卸生产、服务、管理领域的岗位群要求,通过整合机电、机械、船舶、汽修等多个专业,形成了以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为核心的港口机械专业群,并联合舟山市港口协会、港口企业的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以及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带头人合作建立了港口机械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力推动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虚拟+实景”实训平台、“识岗+顶岗”培养阶梯、“智力+人才”服务模式、“组织+资金”长效机制的“5+”实施路径,有效促进了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职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的无缝对接,为推动江海联运发展、服务港口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构建“识岗+顶岗”培养阶梯,促进技能进阶

“舟山港口学院”依据前期调研形成的“港口职业认知、港口职业选择、港口职业发展”行业人才成长路径,以校企合作确定的舟山新区港口企业主要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为主线,构建形成了包含“职业认知、技能奠基、模块学习、专项实训、轮岗实训、岗前预备”在内的经由“识岗+顶岗”两过程的“六级”人才培养阶梯。立足于“六级”人才培养阶梯的整体定位,“舟山港口学院”以实用性、规范性、针对性、前瞻性为主要原则,进一步开展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二)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促进课程融通

“舟山港口学院”根据舟山新区港口企业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的港口技术技能人才新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港口机械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等多个领域的行业标准、企业技术规范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设置与之对应的相关课程,探索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过程中,“舟山港口学院”还开发了《港口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教程》等多本精品专业教材,填补了国内职业培训教材在该领域的空白。

(三)构建“虚拟+实景”实训平台,促进基地共建

“舟山港口学院”针对舟山港口企业业务繁忙、港口机械体积庞大、开展实习实训不便的问题,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合作平台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了集装箱及干散货码头三维仿真平台、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室、智拟港口实训室等国内一流实训平台,打造了“虚拟+实景”的校企双实训平台。该校企共建平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达到了目前行业先进水平。

(四)构建“智力+人才”服务模式,促进产学结合

“舟山港口学院”为了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发展规划的实施,服务舟山新区港口行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了集“行业竞赛、资格鉴定、专业考试、招工就业、技术研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区港口企业人才服务平台。该平台紧密依靠港口专业集群,无缝对接行业企业,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平台和企业资源优势,面向港口行业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培训,构建了“智力+人才”服务模式,打造了“海派”港口职业培训品牌,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结合;该平台畅通港口企业工人技能提升、职业发展通道,为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提供了助力,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舟山市首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的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编制并发放浙江省第一本港口运输技能等级证书提供了助力。

(五)构建“组织+资金”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舟山港口学院”组建了政校行企共管的理事会,并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理事会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设秘书处,由学校推荐秘书长兼任“舟山港口学院”院长,负责落实理事会的各项决议并开展日常管理。“舟山港口学院”依托理事会和秘书处,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等,建立常态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和推进各方面的合作与协同,形成以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管理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舟山市港航与口岸管理局每年还为“舟山港口学院”投入超过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为产业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主要成效

(一)培育了港口企业转型升级“生力军”

3年来,“舟山港口学院”毕业生双证书率超过99%,毕业生质量得到企业高度认可,“港口人才招聘会”进场企业不断增加,生岗比超过1∶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4%以上,起薪点明显提高,毕业生成为江海联运背景下港口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二)增强了企业生产提质增效“服务力”

3年来,“舟山港口学院”共计提供超过1万人次的培训、鉴定和考评服务。其中,为相关港口企业提供港口危险化学品装卸管理、港航局主要安全管理等安全管理方面培训11项;提供钳工、车工等相关技能提升、考证方面培训8项;开设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作业、高处作业、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及安全员培训等20期,服务范围涉及本岛、岱山、嵊泗等地区,培训学员近4000人次;与企业合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与港口协会技能大师联手完成相关技术革新211项,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

(三)实现了人才培养实践操作“系统化”

3年来,“舟山港口学院”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章程制度、实训室配备标准、师资配备标准、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操作手册等在内的“系统化”实践操作范本,不仅实现了对港口机械、油气储运、特种车辆、电子电工等港口人才培养领域的“全覆盖”,而且为国内同类临港职业院校开展定制化港口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舟山样本”。

(四)扩大了产业学院办学理念“影响面”

3年来,“舟山港口学院”先后接待了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20余所同类院校代表来校参观学习,兄弟院校对“舟山港口学院”办学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此外,“舟山港口学院”的办学理念与育人模式还先后被《职业》杂志、浙江教育报、浙江职成教网等专业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五、结束语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政校行企共建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全面提升了港口企业一线操作运行与管理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以江海联运为核心的“校港融合”模式,为舟山港口企业服务江海联运国家战略提供了助力,为职业院校创建特色产业学院提供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志新.产业学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21(11).

[2]韦智勇.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建设思路探索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9).

(作者:何晓颖,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港口职业院校实训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惠东港口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