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及其体现的思想动态

2024-06-15 14:03:51人民论坛编辑部
新华月报 2024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发展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关注什么话题?这些话题能够映射出青年怎样的精神世界?传递了哪些心声诉求?这都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五四爱国运动105周年。为更好地感知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心声诉求,把脉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特点,人民论坛编辑部组织开展“2024年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征集活动,在前期征求专家学者和部分青年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归纳出23个话题;2024年1月11日,在人民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网络调查问卷,并对北京、重庆、河北、江苏、内蒙古、广东、江西等省市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定向推送,同时结合电话采访,请受访者选出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截至2024年2月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5714份。

十大上榜话题:青年关注什么

1.青少年心理健康(78.8%)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最受关注的青年话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与否将对个体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网络暴力等挑战,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重要渠道,网络暴力、网络成瘾等新问题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冲击。于青年而言,心理问题既是“他者”的问题,也是“自我”的问题;既是“过往”的印记,又是“未来”的羁绊。青年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年龄阶段有重叠、面对压力时的共性困境有重叠;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在青少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及未被妥善处理的情绪问题影响犹在,给成年后自己的心态调适、情绪调节埋下隐患,因而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怀。《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极端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2.助推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66.2%)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对于我国就业大局稳定和青年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半受访者关注“助推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一话题。随着就业心态的转变,青年对就业质量越来越看重。追求“体面劳动”而非仅仅“找份工作谋生”,以及寻求良好的职业发展、实现职业创新与个性展现相协调等,成为青年就业选择的重要诉求。同时,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理解青年就业心态的转变和多元发展诉求,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是一项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3.为婚嫁“减负”、为养娃“减压”的政策支持(60.7%)

青年婚育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关注“为婚嫁‘减负,为养娃‘减压的政策支持”这一话题。近年来,虽然网络上主张“不婚不育”的观点时而出现,但这并不代表青年真的不关心或不想面对婚育的“人生大事”。影响青年婚育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例如观念转变、政策影响、经济因素、职业发展,等等,这其中均涉及青年对“民生风险”的感知程度。有学者指出:“从实践层面看,民生建设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青年群体的‘民生焦虑普遍存在。”因此,缓解青年婚育压力和民生焦虑,是构建婚姻友好以及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4.城市青年住房状况与获得感(55.4%)

住房作为青年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与青年获得感有着密切关联,拥有独立的住房已经成为多数青年人努力的目标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城市青年住房状况与获得感”这一话题的受访者达到五成半以上。良好的住房条件能够带给青年更好的生活体验,住房的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个体安全感、社交获得感、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诸多方面。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基于不同住房条件的心态变化。例如,有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后青年比90前青年面临着更大的住房压力”“青年住房压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波动上升,特别在26岁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已婚有配偶青年的住房综合压力指数显著高出无配偶青年”;等等。当前青年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与来自婚育、工作、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息息相关。解决青年人住房问题,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5.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55.3%)

当代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渴望在广阔天地中无后顾之忧地施展才华、追求梦想。青年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需要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持和保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半受访者关注“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这一话题,这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视和期待。他们关注青年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就是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育、引进、选拔、管理、任用体制机制,才能为青年人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从而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6.青年消费观念、消费模式转变(54.5%)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关注“青年消费观念、消费模式转变”这一话题的受访者超过五成。青年消费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是更保守了还是更大方了?影响青年消费的要素有哪些?于很多青年而言,社交和消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国潮消费”“悦己消费”已然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的热点,健康、时尚、绿色等诉求交叉融合……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似乎很难被定义。青年消费观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表现出接受符号消费、引领数字消费、超前消费与理性消费融合等特质。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需求展现出青年不同的消费特点及价值取向。我们从中不但可以真切感受到中国青年消费观的变迁与发展,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青年自主意识、理性意识、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5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喜欢穿古风服饰、养花鸟、听戏曲、盘文玩、打太极、练八段锦、围炉煮茶……“国风”“国潮”等新文化潮流已经深深融入青年的生活之中,这些潮流无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五成受访者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一话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青年的认知、思维与实践,也通过青年的文化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信息碎片化和多元选择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广度与深度面临多重考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如何及时回应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困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多重关系,需要深入研究。

8.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43.8%)

2024年经济运行风险挑战增多,重点人群就业依然面临一定压力,预计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受访者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这一话题。在全球经济增势普遍放缓和我国就业创业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的背景下,青年就业规模、特征、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一方面,青年就业呈现出劳动力质量明显提升、新就业形态青年规模持续扩大、创业意愿上升等趋势;另一方面,当前也面临着青年就业总量与结构性压力并存、部分青年劳动权益受损等现实问题。同时应当看到,确保就业大盘稳出现了很多积极因素。无论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来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青年就业的“新风口”。如何做好服务支撑、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是需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9.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40.7%)

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政治发展。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既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受访者关注“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这一话题。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政治意识以及参与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参与程度和水平依然有待提升。《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列为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重要措施之一,从而使其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10.数字技术对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影响(40.5%)

数字技术既赋能青年发展,也使青年的生活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复杂,对青年的思想文化、社群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算法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由此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在数据的支持下,算法也影响着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关系。未来的一种可能情形是,符合同一算法与数据尺度的人才有可能结为共同体,而不符合的人们将相互排斥。由算法尺度划分的社会结构或许在表面上看显得井然有序,但也会使得亲情、友情、兴趣等社会中原来存在的共同体纽带受到冲击,变得脆弱。”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虽然日益明显,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关注“数字技术对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影响”这一话题,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数字技术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正负面转变,一些青年可能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思辨性认知。持续关注数字技术与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相互影响,将成为一项长期课题。

值得关注的青年心态与多元诉求

青年关注的话题大多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有关。虽然我们很难单纯凭借这十大话题去定义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青年人的所思所想与多元诉求。

价值诉求:面对生活中的挫败感、无力感,试图以情绪价值增强自我效能感。

人们相信,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先锋和引领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又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缺乏一个稳定的锚点来支撑他们的前进步伐。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一些青年感到焦虑、无所适从。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压力,开始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看到情绪价值的重要意义,由此将“情绪”这一原本处于私人领域的话题引入公共空间。在此次调查中,青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年消费观念、消费模式转变”“数字技术对青年思想文化、社群结构的影响”等话题的关注也较为集中地印证了这一点,这些话题都与情绪价值有关。无论是“脆皮青年”的自嘲还是“淡淡综合征”的人设,实际上无不折射出一些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痛点时的心理落差和无力感,同时又是青年情绪宣泄和调节的一种独特话语表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关注心理和情绪问题?学者项飙认为,“大家会这样广泛地讨论自己的心理问题总的来讲是一件好事”“这里有一个很强的问题意识在里头,大家觉得生活里面有问题,是需要去解决的”“这种问题意识在年轻人当中其实是主流”。不同于父辈一代,当代青年更加重视个体价值的彰显,倾向于构建自己的生活哲学,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例如在消费领域,青年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为情绪价值买单、取悦自我,由此创造了诸多消费热点,也塑造了多元消费文化。知萌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在更看重精神消费还是物质消费的问题中,64%的受访者选择精神消费,且年轻的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面对生活中的落差与挫折,一些青年更愿意选择以一种柔性姿态去对抗焦虑,通过在公共空间寻找情绪价值共鸣来调整心态和节奏,以实现自我成长,增强自我效能感。

发展诉求:表现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但相较于“宏大的家国叙事”,更聚焦“务实的自我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关注的话题呈现出宏观与微观的两个面向。就宏观方面即国家民族层面而言,青年展现出对政治的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如他们关注“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等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青年的家国责任感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就微观方面即个体发展而言,与过去几代人相比,当代青年更专注于个人在具体层面的获得和感受,与之相关的话题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例如在十大话题中,就业、住房、婚育、创业支持、人才选任等话题占据一半以上比重,这也展现出当代青年务实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代青年较少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代入到一些宏大叙事的框架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感受不到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相反,他们在很多领域展现出积极性,有效推动了政策制定。例如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青年政策正是对青年诉求的回应,着力推动了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由依附性政治人格向自主性政治人格转变,青年参与政治的出发点更多是为实现自身利益,主动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这一特征与青年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及青年自身重视人格的发展、个性体验与感悟等密切相关”。不可忽视的是,青年政治参与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依然存在一些失范问题,青年的参与能力、政治素养仍有待提升。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年有序参与和表达、创新参与方式,值得我们持续思考关注。

参与诉求:不乏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对具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话题仍存在疏离感。

如果我们将涉及国家民族发展的抽象性、总体性问题视为“宏观”层面,将涉及个人发展的问题视为“微观”层面,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具体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实践,则可归为“中观”层面。上文指出,青年关注的话题多介于宏观与微观的两端,这其实也反映出青年对“中观”层面话题关注及参与的不足。在此次调查中,青年对“拓宽青年社会服务参与方式”“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快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而行”“乡村全面振兴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大学生群体对思政课的接受认同”等话题的关注较少(皆在十大上榜话题之外),而这些话题大多属于“中观”层面的话题。虽然一些青年在网络上时常展现出政治参与的热情,但对于现实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依然不足。这或许是一些青年难以在生活中找到“锚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与度和关注度相辅相成。一方面,一些青年尚未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或者认为即便自己参与也难以改变现状,因而持消极态度;一些青年可能缺乏自信心和组织能力,担心自己的能力难以匹配。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和制度方面可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素,例如一些机构在青年参与方面态度较为保守,这显然不利于青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不断提升青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事务参与水平,应当成为增强青年获得感的重要一环。

引导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民生领域赋予青年更多“减压阀”。近年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支持更好满足青年在就业、出行、居住、教育、医疗和生态等领域日益多元的新需求。在本次调查中,青年成长发展的相关话题受到高度关注。进一步给青年减负、减压,助力青年高质量成长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持续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政策势能有效转化为青年发展效能。破除不利于青年发展的制约和束缚,进一步减轻青年在就业、婚育、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让更多直击痛点、纾解难题的政策普惠广大青年。二是提高服务青年需求的精准性与适配度。当前,青年群体的结构分化更加鲜明,原子化、圈层化倾向明显,对此,可以针对不同青年群体进行精准画像,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重视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从“急难愁盼”的小切口问题着手,实行更多“小而美”“精而准”的措施。三是搭建更多更广的青年参与平台,支持引导青年扩大社会参与、政治参与,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重点关注“两企三新”青年的思想建设及成长发展。“两企三新”是指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两企三新”领域集聚了大量青年群体,包括私营业主、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团中央组织实施“筑梦计划”“伙伴计划”“千联万聚常引项目”“暖蜂行动”等,以及各地积极开展的“两企三新”党团建设,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关注“两企三新”青年的思想建设及成长发展,可围绕产业结构变化和职业形态发展,进一步完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建设,分类推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应加大“两企三新”领域优秀青年的发现、培养、吸纳力度,切实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

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干预力度。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生率持续不减,并呈低龄化趋势,这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在本次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排名第一,成为最受青年关注的话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一方面,应探索数字化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当前,将虚拟现实等数字交互技术整合在心理健康干预研究中,既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注重点,也是当前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研究中,可以整合心理科学与精神医学相关资源,探索多学科交叉,布局青少年心智发展研究。在实践中,可以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开发新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以数字技术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联动学校、家庭、朋辈、社区,构建心理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功能,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机能和品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宜对青少年正常心理状态进行过度病理化解读和传播,比如,一些年轻人看似“发疯”的精神状态,也是释放情绪、调节心态的一种方式,不应对这些观念或行为进行污名化解读和夸张渲染。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王慧、王妍卓、赵橙涔)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发展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青少年发明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