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五代(907- 960年)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底圈和燃料三部分,主体大都采用安全阻燃棉纸或加厚阻燃拷贝纸糊成灯罩,底圈则以竹削成的篦和铁丝组成,燃料常用白色小蜡块。孔明灯一般为椭圆形、爱心形、圆柱体或长方体ZCU+EUI7ohrPEa2n7vd0Ow==形状。近些年,市场也有一些新颖的款式,比如四彩款、椭圆带飘尾款、蝴蝶款和枫叶形状的孔明灯。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由于孔明灯升空后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放孔明灯已成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这个节日习俗。你想制作一个孔明灯吗?接下来请跟着本文一起动手做实验吧!
制作的孔明灯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与浮力两个力的作用。在忽略垃圾袋体积变化的情况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空气gV排,孔明灯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加热垃圾袋内的空气,袋内空气密度减小,从而使袋内气体重力减小,使得垃圾袋与袋内热空气的总重力小于灯所受的浮力,孔明灯所受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于是孔明灯就上升了。
生日蜡烛、家用垃圾袋、竹片两根、双面胶、热熔胶、细线、打火机、剪刀
1.将两根竹片中间位置呈十字交叉,用热熔胶固定。
2.在十字架竹片离中心位置2cm、3cm处分别用热熔胶固定2根生日蜡烛。
3.用双面胶沿垃圾袋口贴一圈双面胶,使袋口成一个圆圈。
4.在十字架竹片中心位置系一根细线,用于控制与回收制作的孔明灯。
5.将十字架竹片用双面胶固定在垃圾袋圆口上,注意不要戳破垃圾袋,这样一个孔明灯就制作成功了。
6.在安全的地方,一只手拿着十字架竹片,另一只手拿着垃圾袋顶部,请家长帮忙点燃生日蜡烛。
7.当感受到塑料袋明显变热膨胀,感觉塑料袋有上升趋势时一起放手,制作的孔明灯就飞起来了。
8.孔明灯上升过程中,一只手轻轻抓住细线以便控制其飞行方向和高度,亦可任其自由飘浮,至此升空完成,
特别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