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养护作业交通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2024-06-14 18:36:30孙冬李莽刘洋许敬海李佳辉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年8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孙冬 李莽 刘洋 许敬海 李佳辉

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运营里程和路面使用年限的增长,公路养护维修数量也逐年增加,公路养护作业通常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高速的交通流和复杂的作业现场环境,导致养护作业人员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文章结合多年养护工作经验和多省份养护作业区实地调研情况,从提升养护作业人员安全和优化养护作业环境角度,分析了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并从人、车、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路养护作业;交通安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8-0189-03

0 引言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达到5 354 800 km,公路养护里程达5 350 300 km,占里程比重的99.9%。如图1所示,为近十年我国公路养护里程和公路养护比例变化情况。在“以建代养”的时代,重建设轻养护,公路养护被放在次要的地位。据统计,2006年全国公路的养护覆盖率仅为78%。随着养护不足问题的暴露,公路部门逐渐意识到养护的重要性,管养思路逐渐转变为“建养并重”,公路养护比率一举上升到2022年的99.9%,全养路时代已经到来。

公路建成通车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所损耗。公路养护作业的目的在于保持路面安全、畅通、延长道路寿命,提高公路的服务性能和车辆通行效率。同时,公路养护还要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局部改善、更新和添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公路养护施工通常采用边通车边作业的交通组织模式,养护作业与道路通行相互干扰,作业过程中部分道路空间被占用,导致通行能力下降,经过作业区的部分车辆需要经历变换车道、合流、分流等一系列复杂的运行工况,由此导致公路养护作业区路段成为交通瓶颈路段之一。此外,养护作业区内养护作业人员、施工机械和作业区外通行车辆共同组成一个高风险环境,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美国死亡报告分析系统(Fatality Analysis Reporting System,FARS)显示,1982—2017年美国因高速公路施工区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27 792人[1]。我国每年在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并死亡的人数超过1 000人,且施工期间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率远远高于非施工期[2-3]。该文收集了2010—2023年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作业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事故类型,最主要的是行驶车辆闯入养护作业区,撞击养护工作人员、养护施工机械或养护车辆,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公路养护作业期间交通安全不容乐观,养护作业人员安全面临巨大安全挑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公路养护作业中面临的交通安全风险

养护作业是高危职业,除了养护作业过程中的内部施工安全风险,由于养护作业环境都是在飞驰而过的车流中,同时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外部交通安全风险。该文从保护养护作业人员、提升养护作业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养护工作经验和多省份养护作业区实地调研情况,分析了养护作业中面临的交通安全风险。除了养护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养护作业安全管理问题,还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1 社会车辆驾驶人安全意识不足

在边施工边通车情况下,社会车辆与养护人员在同一空间,仅有锥桶等软隔离,形成了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养护作业控制区虽然布设了限速标志,但限速值的遵从率比较低。如图2所示,为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占用外侧车道进行养护作业的作业区,养护作业期间,限速值为60 km/h,车辆在工作区路段的实际平均运行速度为75 km/h,最高速度高达100 km/h,且限速遵从率仅为7%。

分析超速原因:一是社会车辆驾驶人普遍认为作业区限速不具备法律效力,漠视作业区限速标志。二是作业区长度较长的情况,驾驶人看到标志时会减速,但是平稳行驶通过过渡区后会逐渐加速。在交通流高速通过的环境下开展养护作业,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此外,社会车辆驾驶人疲劳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也严重影响着养护作业环境的安全。

1.2 道路中央分隔带设计不合理

部分道路中央分隔带存在横梁式防眩板(如图3所示),养护作业人员在进行中分带垃圾清理和除草过程中,无法沿路线方向顺畅行走,需携带工具跨越或俯身钻过横梁,增加了养护作业难度和养护人员在路上作业的时间,在路上的时间越长风险也越大。此外,中央隔离带绿化植被养护,养护人员需穿越道路或封闭快车道进行浇水、修剪、清洁等占道作业,安全风险较大。

1.3 日常养护作业点多分散

日常养护是指针对道路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的养护,作业内容主要包括路面巡查检修、路面清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通过定期巡查和及时维修保养,以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完好。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维修养护期,道路工作的重心也逐步由建设转为养护。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养护里程已增长至5 354 800 km。公路养护里程长、日常养护作业内容多,因此养护作业呈现量大面广、点多分散的特点。日常养护作业通常是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养护人员与社会车辆在同一时空仅靠交通锥进行隔离,每增加一次占道养护作业,就增加一份安全风险。

1.4 养护作业控制区布设不规范

作业区布设时间长,部分小修小保作业时间短,若完全按养护作业规程布设作业区费时费力,会导致养护部门出于对效益效率的考虑往往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布设作业区。此外,存在部分人员对临时交通安全设施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图4所示,为某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布设的设施,图中标志1表示“作业方向道路完全封闭,车辆向左借用对向车道通行”,标志2中信息为“前方施工 向右改道”,两块标志信息存在矛盾。容易导致驾驶人因接收的前后信息不一致而增加交通风险。

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形式,但在实际布设和撤除临时安全设施的过程中,如何布设和撤除对养护作业人员安全更有利、对交通安全影响更小,目前没有统一的作业流程标准,各养护单位通常根据经验开展工作,导致不同养护单位在作业流程上存在较大差别,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作业区设施布设和撤除,本身也属于占道作业行为,同样存在安全风险。此外,回收隔离设施时往往在傍晚和夜间,增加了回收作业的风险。

2 养护作业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上述养护作业面临的交通安全风险,除了加强对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养护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还应从加强社会车辆驾驶人的管理、优化道路设计、调整作业模式、提升标准化水平和采用新技术等方面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2.1 加强作业区速度管控,优化养护作业环境

建立养护作业单位、公路管理单位、公安交警管理部门等“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推动养护作业区限速管理、测速设备使用和超速车辆处罚,降低社会车辆途经养护事故作业区不按限速标志标牌行驶、疲劳驾驶对养护作业人员带来的风险。此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从而降低因驾驶人超限、疲劳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导致的事故风险。

2.2 优化中央分隔带设计,从根源降低养护风险

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设计单位在中央分隔带设计阶段,要统筹考虑防眩板的设置形式,减少横梁式防眩板等类似设施使用给运营期养护作业带来的不便,为运营期养护作业创作有利条件。此外,建议设计阶段减少绿化带的使用,采用硬隔离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作业需求,有利于降低运营期养护成本和养护作业风险。

2.3 集中化养护作业,提高养护作业效率

为了解决日常养护作业点多分散的问题,养护部门可以选择在交通流较小的时段,通过科学组织同一路段内多项目、多工种同步交叉实施集中养护作业。例如,封闭内侧快车道,在封闭路段内,同时开展中间带绿化修剪、高草清理、沿线垃圾清理、路面裂缝灌缝及路面坑塘修复工作。集中时间和资源进行养护,有效降低了占道频次,减少了因分散作业带来的交通干扰和养护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了养护效率。据统计,2023年7月4日—23日,2023年苏北路网首个集中养护项目——连霍高速集中养护工程顺利完工,全面恢复通车。集中养护工程范围由连霍高速八义集至林东枢纽,全长33.75半幅·km,经过19 d的奋战,完成了传统养护150个工作日的工程量。

2.4 细化养护操作标准,提升养护作业标准化水平

推行标准化作业模式,统一规范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配置标准,基于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标准,进一步细化养护作业布设和撤除等作业流程,有助于规范养护作业人员现场操作,提升养护作业标准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例如,北京市发布了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上海市编制发布了《上海市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养护维修安全作业指南》;江苏交控制定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布设和撤除操作规程》。以上相关规定在符合既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技术标准条款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对养护作业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2.5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养护现代化

提高保洁、绿化修剪、隧道清洗等日常养护机械化作业能力,全面推进养护作业机械化,减少上路作业人次,有效降低作业风险;引进、研发和使用预警防撞设施设备,加强养护作业区警示、防撞效果,提升主动防护能力;利用“互联网+养护安全”,建立有效的预警、监管措施,提高养护作业信息化监管能力。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减少养护作业中人员的参与,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作业效率,增强作业安全。

3 结论

公路养护作业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和正常运行,是我国公路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其边施工边通车的作业特点,导致养护作业环境复杂,养护作业人员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该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多省养护作业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养护作业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风险,并从人、车、路、管理等方面提出提升作业安全的对策措施建议,期望多措并举改善养护作业环境,提升养护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NHTSA. Fatality Analysis Reporting System[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2018.

[2]尹艳峰. 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管理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4.

[3]赵晓雷. 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分析与设施设置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6:34:20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5:58:54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犯罪研究(2016年5期)2016-12-01 18:25:19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危险点及防控建议解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