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路径

2024-06-14 02:26霍胜彬
现代企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协同国有企业考核

霍胜彬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力量所在。”因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就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的重点任务,而思政工作则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同样是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可以促进人才的发展,也能以人才的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而言,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协同性,能够相互促进。要以协同理论为指引,创新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开展路径。

一、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意义

1.构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均是国有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并且,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呈现出合则两利、分则两弊的关系。因此,推动二者的联动,推动二者的融合化开展,就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的重点工作。对此,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协同,便是发挥着二者同向同行的作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二者的边界,推动二者的交叉、重组,从而构建政工作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2.打造又红又专人才队伍。又红又专是新时代国企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从“红”的角度而言,国企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员工的远大理想,坚定员工的信念,使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品质,从“专”的角度而言,国企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拓展员工的职业素养,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了“红”的要求,而人才培养则主要体现了“专”的要求。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能够将“红”的要求和“专”的要求结合起来。一方面,借助思政工作来明确人才培养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依托员工培训等来完善人才培养的内容体系,从而为国企打造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

3.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切入点,以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目标的发展。传统的发展理念,仅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高质量发展不以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为唯一目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达到高效率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总的要求,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同样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不仅能够促进人的高质量发展,更能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要点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基本要求,首先,解决人的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员工面临着多重问题,特别是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新入职的青年员工,成长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意识。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信息的流动,错误信息造成了国企员工价值观念的混乱。要通过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来解决员工的问题,构建常态化、全天候的思政机制。其次,促进人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对国企员工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员工的发展,成为推动国企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均在员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二者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要将促进员工的发展作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价值归宿,凸显二者协同的作用。

2.系统全面。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为两大系统,且各自包含着若干要素。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并非两大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衔接。因此,系统全面就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重点。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作主体、工作资源、工作方法、工作平台以及工作评价五点。要立足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以各要素的协同为切入点。例如,通过构建融合化的组织架构以及复合化的工作队伍来实现主体协同的目标,又如,通过资源的糅合与新资源的开发来达到资源协同的效果。要素协同完成后,要进一步探索两大系统的整体协同,逐步消除两大系统的边界,是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局面。

3.持续改进。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均是国有企业的重点工作,且二者开展时间较长,经验较为丰富。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却是一项新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难以一蹴而就。因此,持续改进就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必然要求。首先,制定总体规划。精准把握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围绕二者协同的内容、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分阶段明确二者协同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二者协同的深入开展。其次,开展质量评估。高度重视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质量评估工作,借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质量评估,查找二者协同面临的问题。再其次,推动持续改进。结合质量评估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索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改进策略,推动二者协同的持续改进。

三、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路径

1.以主体协同为前提。以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由不同的主体负责,主体间泾渭分明,难以形成联动开展的良好局面。因此,主体协同就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先决条件。首先,组建议事协调机构。思政工作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要举措,主要由党委下属部门负责,如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纪检组等。人才培养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主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前者属于党委系统,后者属于行政系统,两大系统间的壁垒,对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开展产生了阻碍。因此,要聚焦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内涵、要求,组建议事协调机构,将相关主体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的成员,以不同主体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来推进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开展。其次,探索交叉任职机制。交叉任职是化解党委系统、行政系统壁垒,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有效手段,且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要探索交叉任职机制,推动各部门负责人到其他部门担任职务,开拓各部门负责人的事业,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扫清思想障碍,例如,让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到组织部或宣传部担任副职领导。再其次,打造复合化的工作队伍。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均有专门的工作队伍,前者为政工师,后者为培训师。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对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素质型工作队伍已难以满足要求。要打造复合化的工作队伍,增强政工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师的思政素养。

2.以资源协同为基础。无论思政工作,或人才培养工作,均离不开资源。资源总量的丰富性与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对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要以资源协同为基础。首先,在思政工作资源中嵌入人才培养的元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党的政策等是思政工作的主要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价值,但也存在着枯燥性的问题,难以激发员工的兴趣。要以情境创设、案例讲解、热点导入等方式,将人才培养的元素嵌入到思政工作资源中,推动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同时,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其次,在人才培养资源中嵌入思政工作的元素。国有企业人才培养资源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如管理类培训课程、技术类培训课程、营销类培训课程。要结合培训课程的定位、内容、特点,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嵌入思政工作的元素。例如,在管理类课程培训中,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共同体”元素,又如,在技术类培训课程中,增加工匠精神的元素。最后,打造混合化的资源。所谓混合化的资源,指同时具有思政工作价值与人才培养价值的资源。要积极打造混合化资源,以混合化资源厚植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在增强广大员工自信自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对员工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混合化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

3.以方法协同为关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不少方法具有通用性,是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方法协同就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关键。在组织生活会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组织生活会是国有企业内部党支部及党小组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场所。以往,组织生活会的重点,多落在思想面貌上,务虚的一面多,务实的一面少。可从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角度出发,将业务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组织生活会上,使组织生活会兼有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价值。第二,在QC小组中开展思政工作。当前,QC小组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有企业中,在生产质量控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组织生活会不同,QC小组务实的一面多,务虚的一面少。可在QC小组中开展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具体的问题中,启发员工交流、讨论。第三,利用好实践实训。深入推动思政工作一线化,在实践实训的空闲环节,利用微党课、党史故事开展碎片化思政工作,推动思政工作的常态化开展。第四,利用好团建。团建是人力资源的常用方式,在促进员工交往、发扬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团建在思政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红色文化,而广泛分布于各地的红色遗址、遗存则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可将红色遗址、遗存作为团建的场所,带领职工到红色遗址、遗存参观学习,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

4.以平台协同为要求。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均需要一定的平台,平台协同则是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内在要求。对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好措施。第一,强化内设培训机构的作用。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内容,不少国有企业均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并构建了内设培训机构。以往,内设培训机构多负责业务层面的技能、素质培训,与思政工作脱节。要以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为切入点,推动内设培训机构的转型与发展,强化内设培训机构在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与职责,推动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二,加强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从思政工作的角度而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企业在理论宣教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将思政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实践实训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围绕思政工作与企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综合性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发挥好实践实训平台在员工理想信念教育与综合素养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在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平台层面的协同也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要点。要在利用好“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打造综合化的网络平台,利用综合化的网络平台促进广大职工开展自我学习。

5.以考核协同为保障。考核是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反映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的开展现状,也能分析、诊断思政工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因此,考核层面的协同就成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保障。第一,构建联合考核机制。以往,思政工作考核与人才培养考核分属不同的领域,二者间井水不犯河水。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对传统的考核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变革国有企业变革考核机制。对此,要以员工发展为基本诉求,构建兼容思政工作、人才培养的联合考核机制,并从考核主体联合、考核方法联合、考核周期联合等维度,采取好措施。第二,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是考核的凭借,考核指标的完整性、系统性对考核结果有巨大的影响。要借鉴岗位素质模型理论,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素质模型,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均纳入到岗位素质模型中,并围绕岗位素质模型遴选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为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是当前思政工作考核、人才培养考核中的典型问题。对此,一方面要深刻把握考核与激励的关系,加强考核结果在人才激励中的应用,对在思政工作、人才培养中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物质、精神上的奖励,提升员工参加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自我发展的效能,另一方面,要着意考核结果的问题诊断价值,围绕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目标,深度剖析考核结果,多维发掘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协同的问题,并探索改进策略。

四、结语

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是国有企业工作的两大方面,同时,二者具有联动开展的条件。要以协同理论为指引,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方法协同、平台协同以及考核协同五个维度采取好措施,构建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协同国有企业考核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内部考核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