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理论框架、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4-06-14 09:12梁立启邓星华曾诚栗霞
体育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竞技成果体育

梁立启 邓星华 曾诚 栗霞

[收稿日期:2023-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3YJAZH07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23XTY37);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GXJK047)。

作者简介:梁立启(1980-),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394941968@qq.com]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共享发展理念,探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价值,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能有效提升竞技体育系统综合效能、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赋能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面临意识相对薄弱、实施主体单一、深度广度有限、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推进路径:价值先导,营造共享文化氛围;多元主体联动,凝聚共建共享合力;拓宽边界,打造多元共享平台;增强制度保障,优化共享体制机制。

关  键  词:新发展理念;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成果共享;共享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3-0031-07

Sharing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actical dilemmas and advancement paths

LIANG Liqi1,DENG Xinghua2,ZENG Cheng2,LI Xia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logic and practic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 sharing, analyzing the authentic challenges it faces now, and then proposes the advancement path.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haring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results mainly includes sharing by all, comprehensive sharing,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nd progressive sharing. Promoting the shar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s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s, histor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foundation,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empow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 sharing still faces several realistic dilemmas, such as relatively weak awareness, a single implementation subject, limited depth and breadth, and insufficient endogenous motivation. Based on this, the following advancement paths have been proposed by this study: anchoring value coordinates, and creating a shared cultural atmosphere; linking multiple subjects to gather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ynergy; broadening the boundaries of sharing, and creating a diverse sharing platform; and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and optimizing shar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Keywords: new-development concept;competitive sports;public service;achievement sharing;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坚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明确我国体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方向引领,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对我国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领域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提出要推广应用体育科学技术成果。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已成为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现实问题和学术命题,这既是我国体育事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应答,亦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体育事业的生动实践。

目前学界有关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对该领域也有所触及,指出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竞技体育联动效应失能、过度侵占和控制体育资源、反哺社会能力不足、融合发展难度和阻力较大等方面,从侧面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整体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较为清晰,为本研究提供立论依据,但也存在较为零散和浅显的问题,没有直接正面地进行深入探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与此同时,根据政策要求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实践路径。因此,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课题组参与广东省“冠军课堂”活动期间所获取的资料,对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这一实践性命题进行理论探索,厘清其基本内涵、理论框架和学理逻辑,聚焦现实挑战,着力破除束缚成果共享的障碍。这有助于拓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理论视野,为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这一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让竞技体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取向。

1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内涵与框架

1.1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内涵

“共享”原指资源或空间的共同使用、享用。对“共享”概念边界的延伸与拓展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和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经济学家认为,“共享”是将我们的东西分配给他人使用,或者从他人处获得物品或服务为我所用的行为和过程[2]。在政治学语境中,“共享”是对社会发展成果享有方式的一种表达,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是基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的一种社会保障理念[4]。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成果共享”“共享发展”等主题成为了学术热点,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探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享”问题。有学者认为,“共享”具有普惠性和公平性两种基本属性[5],是通过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机会与成果[6]。而“社会共享”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7],增加人民群众的某种获得感[8]。“发展成果共享”其实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让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分享成果的权利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9],具有人本性、均衡性、普惠性和公平性的特征。

国内关于体育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业领域。有学者认为“体育发展成果共享是人民主体性的一种体现”,保证体育发展的公平性,其实质是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10]。也有学者提出体育文化共享的概念,认为体育文化共享是不同群体间关于体育文化互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11]。也有学者指出,“共享”意为多主体分享体育发展和治理的成果[12]。综合国内学者基本观点,运用归纳演绎法,在理解共享基本含义基础上结合体育共享特点,从共享范围、内容、途径和进程4个维度,将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在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经由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渐让全民拥有分享竞技体育发展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权利与机会”。

1.2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理论框架

1)共享的主体:全民性。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3]。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成果享受主体,人民共建、共享体育成果是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体育权益。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竞技体育成果共建共享,就要破除观念壁垒,拓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边界和价值,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向社会开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优质、对口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

2)共享的内容:全面性。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命题中,共享的客体和内容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成果[14]。竞技体育成果主要是指我国竞技体育系统在备战、参赛、办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荣誉、经济收益、体育精神等各种实质和非实质的成果和收益,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产出和目标之一,也是评价和研究竞技体育发展和影响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可按照成果存在的形态,将竞技体育成果分为物质成果、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物质成果包括体育场馆、体育人才等,制度成果包括训练方法、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等,精神成果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形象等。

3)共享的方式:共建性。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5]。根据共享发展理念,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两层含义:一是多主体参与推动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把竞技体育成果的“蛋糕”做大,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二是让多主体参与实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当前,要做到共建共享仅靠单一主体力量无法实现,必须依靠多元主体的协同力量。实践表明,政府、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推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竞技体育成果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16]。因此,在实践操作层面,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出丰富的竞技体育物质和精神成果,依托政府、市场和社会等主体力量,提升共享的内生动力,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等多种手段,让竞技体育发展成果更直接高效地惠及全体人民。

4)共享的进程:渐进性。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17]。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举国体制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及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决定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共生,更是一个分步实现、逐步完成的历史过程。在共享发展成果的渐进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共享机制,其中包括决策机制、驱动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等,逐步消解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的区域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和群体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共享政策和制度安排,保证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可行性和持续性,最终实现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标。

综上所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构成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的基本逻辑。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的4个要素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多元主体协同搭建共享的途径与方式,既可以反作用于竞技体育发展成果,也可以联动竞技体育自身、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而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由此,也全面回答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成果“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实现共享以及共享的进程是什么”等问题(见图1)。

2  新发展理念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逻辑机理

2.1  理论逻辑: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化与延伸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根植于新时代共享发展理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其中,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等方面,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引和行动准则。根据共享理念,实现共享发展并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是要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13]。体育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实践活动的模式和方法,更好地解答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既是当前我国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享发展理念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

2.2  历史逻辑:百年体育强国建设经验的继承超越

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中所积累的探索实践与历史经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为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奠定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首先,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是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体育观的继承。“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体育观确立、巩固和完善的价值根基[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体育作为改造国民体质与精神的载体嵌入救国方案中;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后,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成为“以人民为中心”体育思想的即时反馈和行动应答。其次,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与超越。新中国成立后,为树立体育大国的形象,我国重点扶持竞技体育的发展,在赛事成绩、人才培养、赛事举办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但竞技体育系统内部存在资源垄断、过度封闭、功能单一等问题,阻塞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向社会共享的路径,有碍于全面发掘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在总结借鉴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经验基础上,改变竞技体育系统的封闭性、专属性和排他性,拓宽竞技体育发展的价值内涵,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

2.3  现实逻辑:缓解全民健身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体育领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和实践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民健康、精神富足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现代公民社会的崛起,使得公民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本化的体育权利诉愿,成为社会体育需求的新常态[19]。面对这种新常态,习近平在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实践层面,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动态的体育需求,必然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解决全民健身的供需矛盾。有效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体育组织的力量,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向全民健身领域共享,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的有效方式。在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举国体制”的催动下,竞技体育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越发显著,利用其优势积极搭建成果共享机制,引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向社会开放,使竞技体育发展成果更加均衡、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  新发展理念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时代价值

3.1  提升竞技体育系统综合效能

推动竞技体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助于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效能。一方面,破除共享的藩篱:让竞技体育与社会互动,可以充分发挥竞技体育自身的多元价值功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市场等多元力量增强竞技体育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在访谈参与“冠军课堂”活动的一位跳水奥运冠军时,其多次提及竞技体育蕴含丰富内涵,开展冠军课堂活动既能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人文价值,让大众从竞技体育中汲取力量;也有助于运动员、教练员在社会互动中积累社会资本,提升社会适应力。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有助于提升竞技体育系统的融合能力和联动效应,借助共享机制实现与社会资本、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诸多主体之间的协作,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20],带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系统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

3.2  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彼此蕴含着优势互补的要素和资源[21]。实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可以在参与主体、供给内容和供给模式等层面助力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化格局。一是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可以调动体育协会、市场、运动员等主体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由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有助于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在体育场馆设施、健身与赛事指导服务、运动康复等方面提供专业、优质的内容支撑,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三是对竞技体育成果实行市场化开发和转化能有效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全民健身,打通制度壁垒,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流通与信息共享[22],弥补社会力量参与的不足,促进群众体育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新动力。

3.3  赋能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

竞技体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可从多方面赋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第一,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多维度地展示和传播体育精神,有助于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育人功能。正如“冠军课堂”走进H县LK小学时,时任校长LB表示,将竞技体育的发展成果引入学校,可以激发和补充校园体育发展,助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态。第二,互享学训资源,现役专业运动员或退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均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通过运动员进校园,实现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与学校体育共享,可以有效补充体育师资队伍,助力学校运动队建设、竞赛活动开展,促进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第三,以协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组织,具有优质、专业的体育资源,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反哺学校体育,有助于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数字化场地、现代化器械、信息化技能等方面的资源支撑,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4  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现实困境

4.1  共享发展意识相对薄弱

共享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在渐进式共享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变数”。在观念层面,由于成果拥有者缺乏主动共享的自觉意识与内在驱动力,存在“开放发展力度不够,共享发展观念薄弱”等问题[23],导致竞技体育的成果依然服务于系统内部,不能及时向社会全面开放和深度转化[24],极大阻碍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组织实施。竞技体育系统的各相关利益主体对于推进成果共享的内在动力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竞技体育肩负提升竞技水平、为国争光的使命,其工作重心倾向于备战各大赛事,加之传统的绩效评估主要以竞技体育成绩为标准,相关主体往往更关注自身的成果和利益而忽略了共享和社会责任,难以自觉主动地树立和贯彻共享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举国体制下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导致人们在观念上对竞技体育的多元社会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无法认识到竞技体育成果所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这种思想观念的桎梏,将本可以自我发展、发挥综合效益的体育变成了资源消耗型专业体育,竞技体育服务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功能不足[25]。

4.2  共享实施主体单一

当前在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发展与实践过程中,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程度还比较低,市场机制和志愿服务发挥作用较为有限。具体而言,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主要推动力仍然依靠行政部门牵头,政府扮演着单一主体的角色。课题组在参与广东省“冠军课堂”活动期间发现,该活动主要依靠广东省体育局以及体育彩票中心等单位主导,社会和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导致此类活动的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降低了成果共享的持续性效应。尤其对于竞技体育科技成果,受举国体制政府垄断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惯性影响,企业等市场主体难以参与到成果转化与共享的实践中。此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属性不清以及实体化进程的滞后,话语权不足,体育社会组织在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过程中的力量有限,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此,竞技体育成果共享供给呈现出以行政性力量为主导的“一元化”“单一化”的主体格局,成果供给的活力与合力不足,成为竞技体育成果共享面临的又一现实挑战。

4.3  共享深度广度有限

在内容层面,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面临的是共享深度和广度有限,呈现出碎片化、同质化的共享样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体育科技、体育人才、体育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近10年来,我国共获得986个世界冠军,连续6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3名,培养大批优秀体育人才[26]。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兴建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场馆,2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和北京冬奥精神熠熠生辉。但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尚缺乏有效的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平台,共享内容的范围和边界相对狭窄,惠及的群众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成果共享主要局限于冠军进校园、进社区的互动交流活动,共享内容碎片化、共享形式同质化,尤其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虽然在数量上实现较大提升,但现实中依旧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单一化、片面化、质量低等各种问题,开放率和共享程度并不高[27];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或深度开发不足,竞技体育集聚的科学训练方法、高端医疗手段、专业化团队、精良的场馆设施等资源多局限于运动训练系统,有效融入全民健身的渠道受限[28]。尚需拓宽共享边界,借助多种方法手段挖掘和利用现有成果,对竞技体育成果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4.4  共享内生动力不足

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有内生动力持续驱动。目前我国关于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规划和政策比较分散、零散,缺乏战略规划和整体性的推进方案。例如,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直接规范依据仍然付之阙如,竞技体育发展成果共享的内生动力不足[29]。以“冠军课堂”乡村行为例,该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或制度保障,活动的持续性、深入性、广泛性、规范性很难实现。当前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只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笼统性规定,并没有出台配套的政策、实施细则,对于成果共享范围、方式、时间、安全保障等,既缺乏普遍宏观的指导意见,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制度规定,加之原有制度壁垒的限制,导致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归口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停留于碎片化的短期的成果共享,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推动过程,无法真正将竞技体育成果的价值传导至有需求的人民群众。总而言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重要堵点。

5  新发展理念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推进路径

5.1  坚持价值导向,营造共享文化氛围

观念塑造制度,制度决定行动。竞技体育的价值定位是实现竞技体育共享发展的前提条件[23]。价值取向是行动者面对无限可能的行动做出选择的标准[30]。首先,锚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价值坐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竞技体育发展思想,为成果共享提供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各级竞技体育主管部门除了继续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还应积极践行共享发展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及时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元诉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地享受优质的竞技体育成果。其次,注重相关主体共享意识的培养,大力开展成果共享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成果共享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加强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实践价值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共享文化氛围;开展科普宣传,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和科普讲座,提高公众对竞技体育成果的了解和认识,增进成果供需方对共享社会价值的认识与认同,引导利益相关主体转变思想观念,让成果共享意识深入人心,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竞技体育发展成果。

5.2  多元主体联动,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推进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有效路径。多元主体参与的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协同机制,一是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定位。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的需求,政府部门扮演引导的角色实施宏观调控,体育协会、体育基金会等社会体育组织是沟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可以具体负责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组织实施;对于科技成果,可引入市场力量进行开发和转化,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将竞技体育积累的研究成果向运动健康领域普及推广。二是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市场等主体有意愿也有渠道参与到共享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程度,凝聚共建共享合力。例如,对于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可采取政府部门指导、体育协会承办企业协办的模式,各参与主体形成紧密协作;对于体育场馆、国家队训练方法、日常食谱、康复技巧等成果可引入市场力量进行运作和开发,向社会释放竞技体育的发展红利。三是激发全体人民参与成果共享的积极主动性。共享的前提是共建,竞技体育发展为了人民,更需要依靠人民,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保障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实施过程的广泛性以及成果共享的包容性,为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关键支撑。

5.3  拓宽边界,打造共享平台

面对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内容碎片化的现实挑战,需要拓宽共享边界,构建多元化的内容共享生态,让竞技体育成果得到多样化利用和转化,向人民群众提供多元优质的体育服务与产品。首先,竞技体育成果向社会开放共享,须兼顾合理性与开放性,需要进一步明确、厘清竞技体育成果的共享边界,明确哪些成果可以向社会共享,哪些成果还不具备向社会共享的条件。对于不影响竞技体育正常训练、备战比赛的成果,应最大范围的向社会公众开放,将众多分散和隐性的成果关联起来,打造包含物质、制度及精神的立体化共享内容生态体系。其次,积极开展跨界协同,推动竞技体育共享活动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联动发展,获取丰富的互补资源,催生更多业态的运动健康产品与服务,比如可以与卫生部门,在基层社康中心开展康复、营养等内容的共享。最后,有必要创新共享形式与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大数据等手段,打造竞技体育成果多元共享智慧平台。全面深入挖掘竞技体育成果的内在价值,丰富成果共享生态,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开展成果共享,例如,利用市场和科技力量,打造成果共享平台,将国家训练方法、康复技巧等成果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体育精神展览,让人民群众以更便捷、更直接的方式共享到竞技体育成果。

5.4  增强制度保障,建立共享激励机制

制度建设是推进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增强制度保障是打造覆盖全民、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格局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需要由体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竞技体育成果共享的边界和范围,厘清相关主体的权责,统筹考虑各参与主体、群众诉求等因素。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成果共享活动,充分发挥共享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多元化的成果共享模式。二是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成果共享机制,以共建夯实共享发展基底,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成果,兼顾公益性和积极性,增强成果转化与共享的驱动力,形成共享活动的长效化;将成果共享融入各项国家战略,推动成果共享和全民健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有效衔接。三是建立健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激励机制,加强资金、人才、物资等要素保障,鼓励体育工作者和科技创新者参与竞技体育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打通竞技体育成果要素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流动通道,建立健全高效的竞技体育成果共享协调机制,实现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的常态化供给。

坚持共享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下我国体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归宿。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语境下,竞技体育成果共享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行动应答。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共享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人民至上,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J]. 求是,2022(16):4-9.

[2] BELK,R. Why not share rather than own[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7,611(1):126-140.

[3] 付海莲. 共享发展论[D]. 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44-46.

[4] 吴燕丹,黄汉升. 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 体育科学,2008,28(10):9-15.

[5] 付海莲. 超越“均享”与“私享”——论共享发展的基本属性和意义[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1):48-53.

[6] 戴一帆. 共享发展理念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22(3):79-85.

[7] 王猛,毛寿龙. 社会共享与治理变革:逻辑、方向及政策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6(4):75-82.

[8] 项久雨. 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J]. 中国社会科学,2018(6):4-25.

[9] 苗瑞丹. 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3.

[10] 陈丛刊,王思贝.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根本[J] 体育学刊,2022,29(3):14-18.

[11] 史友宽. 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4):39-43.

[12] 任海. 中国体育治理逻辑的转型与创新[J]. 体育科学,2020,40(7):3-13.

[13] 习近平.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J]. 求是,2019(10):4-16.

[14] 苗瑞丹. 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6.

[15] 李志祥. 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共享发展的双重逻辑[J]. 南京社会科学,2019(2):1-8.

[16] 李若洋,钟亚平. 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J]. 体育科学,2022,42(5):18-28.

[17] 习近平.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0(002).

[18] 陈丛刊,陈宁.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体育观的价值立场与百年坚守[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3):9-15.

[19] 王邵励. 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治理”:改制背景与内涵新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5):7-11.

[20] 甘荔桔,李成梁.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系统联动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6):90-96.

[21] 彭国强,高庆勇. 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4):1-12.

[22] 牛瑞新,李燕领,邱鹏,等. 中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理论阐释、运作实践与机制路径[J]. 中国体育科技,2022,58(10):102-108.

[23] 杨国庆. 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1):11-15.

[24] 彭国强,高庆勇.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4):396-404.

[25] 彭国强,高庆勇. 新阶段竞技体育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战略路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5):518-524.

[26] 林剑,葛会忠. 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22-12-28(01).

[27] 鲜一,陈鸥,李秦宇. “双循环”格局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资源流动视角[J].体育学刊,2022,29(4):53-60.

[28] 彭国强.“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形势分析、现实困境与创新方略[J]. 体育科学,2023,43(4):3-13.

[29] 黄诚胤,袁志辉. 公共体育设施共享的内生动力、制度困境与法治保障[J/OL].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3-12-1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 50.1023.C.20231019.1650.002.html

[30] 苏国勋. 理性化及其限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

猜你喜欢
竞技成果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工大成果
竞技精神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2016体育年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