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勇 刘晓琴
导读: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彩的节奏,我们的身体自带节奏,游戏中也充满了自由的节奏。让幼儿在快乐的节奏里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我们幼教人追求的幸福和使命!
一、研究的背景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发现:在表演区活动时,幼儿喜欢拿各种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噪音特别大。虽然他们很感兴趣,但只是简单地玩耍,没有敲出节奏,专注时间也不长,很难生成深度的学习。于是,幼儿园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观察,思考怎样让幼儿在表演区敲出好听的声音,促使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形成深度的学习。学前阶段是节奏感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变化、有层次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和任务设计,难度恰当、循序渐进地开展节奏练习,根据幼儿身体控制和节奏能力发展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索和成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幼儿在多变的环境和游戏中不断尝试,提高节奏能力。
(一)节奏无处不在
虽然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幼儿园的生活中,对成长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要想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
(二)节奏感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节奏感是感知觉系统的一个分支,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在幼儿期,相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幼儿园按照计划进行的感知觉培养,直接促进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因此,更需要幼儿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和富有趣味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形成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指导策略。
二、研究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培养是建立在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的。教师不仅要训练幼儿的听力能力,还要利用身体语言、生活细节、实践活动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只有真正从课堂、生活等多个角度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才能切实培养幼儿良好节奏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目前,国内外对幼儿节奏感的指导大部分都与音乐活动紧密相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各领域内容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各领域中寻找不同的节奏类型,用拍手或者击打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形成节奏意识,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基础。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3—6岁幼儿
3—6岁幼儿是学前教育的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第一次从家庭迈入幼儿园集体,脑部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味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这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是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节奏感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节奏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这里的节奏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说话、走、跑、跳、唱、呼吸和利用自己的身体、打击乐器以及其他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等,自由地通过拍、打、跺、捻、锤、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悦耳声音的过程。
(三)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这里的节奏感是广义的概念,不仅与音乐活动有关,还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动作、舞蹈、语言、运动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幼儿节奏感的形成
人脑本身能产生一定的节奏,如脑电的阿尔法、贝塔波。人本身也有一定的节奏,如走路、骑车等重复性活动中,这些节奏被激活。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生理前提。我们有产生和感知节奏的神经基础,通过练习节奏控制能力会得到强化。
幼儿教师要通过绘本阅读、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开展、一日活动的有序安排等,加强对幼儿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知觉的刺激,促进幼儿节奏感知能力的提高。比如,幼儿的动作会越来越协调;说话越来越清楚、完整;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提高;对节奏充满了好奇,表现欲望增强,自发产生探索欲望;对舞蹈、唱歌、表演的感受力增强。
(五)指导策略
幼儿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室内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和一对一倾听记录,以《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为抓手,根据幼儿节奏感形成的特点和节奏感发展水平的不同制定出科学、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最终形成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
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一对一倾听记录,了解幼儿在五大领域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中节奏感的发展水平,研究幼儿节奏感形成的特点,为培养幼儿节奏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环境创设、材料的提供和游戏活动开展等,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和感知节奏能力的提高,形成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中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五、研究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幼儿节奏感形成的特点
教师根据《指南》中五大领域教学要求,掌握幼儿节奏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等基本情况,促进幼儿在各领域活动中节奏感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形成指导策略
1.采用支持策略,包括语言上的、行为上的、材料上等,给幼儿创设安全、温馨、支持的心理环境和游戏环境。如寻找语言简洁、节奏感强的绘本,引导幼儿阅读,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
2.培养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对节奏进行探索与研究,使幼儿产生自由创作的愿望。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节奏活动提供支架。
4.充分实践,给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5.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引导幼儿相互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6.评价与指导,引导幼儿自评与互评,注重游戏分享,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节奏能力的提高。
六、研究的过程
我园基于对幼儿节奏感发展现状的观察,以及对教师、家长节奏感知识的问卷调查,开展以五大领域为抓手的课题研究,通过观察幼儿游戏及个案跟踪指导开展实践,并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国雄教授等相关专家来园指导,对教师进行节奏感培训。
(一)开展与节奏感培养有关的五大领域教学活动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分成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个领域。我园从这五个领域出发研究幼儿的节奏感形成特点及发展水平。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节奏无所不在:在健康领域,许多幼儿能直接感知到生理现象是有节奏的,如心跳、呼吸、眨眼等;各种运动也都是有节奏的,如跳绳、两人三足、踏步、自抛自接球等。我园以游戏的形式来落实健康领域的目标。2022年2月,我园还引进了《趣味田径》项目,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节奏感的发展水平和基本活动能力,夯实身体素质基础。在语言领域,幼儿通过朗诵、数快板、说唱、绕口令等感受节奏。在社会领域,幼儿通过有规律的做事风格、与同伴的友好合作等感受节奏。幼儿一定会沉浸在这种简单的快乐中,也会被蚂蚁们的勤劳、乐天、聪明和团结的精神而感染。在科学领域,幼儿能从细微的事物中感受节奏,如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以及绘画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和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等。在艺术领域,音乐节拍的强弱、长短、力度大小等的交替出现和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等,都能让幼儿感知到节奏的存在。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节奏感课题的研究目的与课程游戏化理念非常契合。
(二)开展与节奏感有关的儿童绘本阅读指导活动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绘本是幼儿园最多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最容易接触到的资源。绘本里蕴含着许多节奏欢快、语言简洁、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小儿歌。幼儿可以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还通过师幼共同读、亲子共读,促进语言表达、逻辑思考、节奏感等能力的发展。
绘本《拔呀拔呀拔萝卜》是一个将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的故事,将人物和动物串联起来,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阅读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朗读,模仿了各种角色的声音,逗得幼儿哈哈大笑,并特意加重了“拔、拉、帮”的读音,培养了幼儿朗读的节奏感。我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有节奏地朗读,还喜欢表演这个绘本故事。当我配上《拔萝卜》的音乐时,幼儿一边表演一边唱着:“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既有韵律节奏,又有语言节奏,将音乐游戏的气氛推向高潮。
《蚂蚁和西瓜》绘本故事也很有趣。蚂蚁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是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幼儿的象征,蚂蚁和幼儿之间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这也是作者精心的构思所在。一只蚂蚁来使劲,“嗯”;两只蚂蚁来加油,“嗨哟”;四只蚂蚁齐上阵,“噗”;它们全都累趴了。我利用这几个拟声词和幼儿一起玩节奏表演,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体验绘本故事画面带给人的幽默、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对节奏表演的兴趣。
(三)开展与自主游戏有关的游戏活动
2023年,我园积极开展安吉游戏项目。幼儿每天都在户外的滚筒区、攀爬区、大型积木区中主动探索,勇敢挑战。我们在观摩中发现,很多节奏感水平高的幼儿在一些项目中动作更加灵活、稳健,如跳绳、自抛自接球、打地鼠等。
以踩滚筒游戏为例。滚筒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看似重复,其实并不简单。重复中是有变化的,需要让自己身体的移动节奏与滚筒滚动的节奏保持一致。有的幼儿喜欢一个人踩滚筒;有的喜欢与同伴一起在一个滚筒上行走,需要身体移动节奏与滚筒滚动的节奏一致,挑战性提升了;还有的喜欢两人相向而行,遇到一起后再交换滚筒玩等。通过个人游戏、合作游戏,幼儿感受到了滚筒游戏带来的乐趣,培养了节奏感协调一致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一点点调整着难度,创造最近发展区,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小步递进地突破能力极限。教师在旁辅助指导,认真观察,拍照记录,为制定节奏感指导策略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七、结语
每个幼儿节奏感的形成特点都是从慢节奏到快节奏、从不协调到协调、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个体活动到合作活动。教师以《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为抓手,依据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理论,根据幼儿节奏感发展水平制定出科学、具体的指导方案,最终形成不同领域的指导策略。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活、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形成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和音乐的乐观态度。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3—6岁幼儿节奏感形成的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C-b/2020/02/5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