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幼儿园绘本教学开展德育

2024-06-13 02:46:01陈双双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趣味绘本道德

陈双双

导读:道德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它事关生活意识培养和规则意识建立,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第一要义。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存在说理抽象、趣味性不足、重点偏颇等问题。绘本是一种创新型教育工具,在德育领域中派上了具体用场。绘本教学为幼儿园德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值得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德育内涵及重要性

(一)幼儿园德育内涵

幼儿园德育,指的是幼儿教师通过专业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向幼儿灌输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劳动意识、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友善体谅、认识自我、谦让随和、遵纪守法等,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善良正直的人。德育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在提升智力和接受美育之前,幼儿需要先学会做人,掌握社会规则,形成一定的纪律意识,逐渐减轻以自我为中心的固化思维特征,对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德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石,也是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保障,其内涵远不止书本和教材定义的那样机械死板,具有灵活性、深远性及紧迫性。

(二)幼儿园德育重要性

针对德育课题,笔者专门做了一组研究,以一个月为期限,为A组样本组幼儿专门讲述交际方面的道德涵养而不做知识讲解,为B组对照组幼儿专门讲述阅读知识而不做德育延伸。在一个陌生班级环境中,两组幼儿进行了一天的交换活动,虽然B组幼儿的思维明显更活跃,表现更积极,但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强化、无视纪律、言语争夺的现象屡有发生。A组幼儿的课堂表现虽然相对不出挑,但也不乏自己的理解认知,且懂得尊重他人发言机会,聆听意识、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非常均衡,成长曲线呈现良好平稳态势。从这一实践中可以看出,幼儿天生的基础条件并没有拉开显著差异,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塑造。所以,道德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不注入道德培养的纯知识教学明显不适用于这一阶段的启蒙指导,德育的重要性由此凸显。当他们懂得规则的重要性,能平衡自我意识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形成基本的理性思维,助推智力成长,还可以用道德反过来涵养人格,成长为健全、独立、懂得尊重别人和换位思考的青少年。

二、幼儿园德育典型问题分析

(一)说理抽象

成年人具备基本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尤其对一些抽象概念能准确抓取本质内核,但幼儿无论词汇量、生活经验和认知储备都有待完善,他们对新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从形象化思维演变到抽象化思维的过程。在道德思维培养中,经常出现说理抽象的问题。例如,教师要让幼儿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这样进行指导:“小朋友们,我们要懂得遵纪守法,对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配合交警叔叔阿姨的工作。”这句话对成人而言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幼儿并不能真正听懂。首先,这段引导中存在“遵纪守法”“规则”等专有名词,这些词汇是经过案例提炼了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幼儿无法靠自身的能力迅速推理出其内涵。其次,“配合交警叔叔阿姨的工作”看似是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儿童语言,却也不够形象,只给出了答案和结果,没有交代为何要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没有深入问题本质,所以也存在不低的抽象性,不是第一手信息资料式的语言模式。最后,这样的指导没有采用打比方、象征、和生活联系等符合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策略,非常生硬,未能塑造幼儿可以接受的“道德形象”,幼儿主观上难以认知和接受。

(二)趣味性不足

幼儿园德育从属于幼儿启蒙教育,应符合整体教育规律。一些教师在处理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认知欠缺或经验不足,尽管可以使用幼儿大体听得懂、猜得到的话进行道德引导,但语气生硬,说教意味强烈,互动性欠缺,缺乏更深的儿童沟通技巧和互动策略。久而久之,有意注意水平较低的幼儿自然不愿意倾听,极易转向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德育只能管一时之效,不是长远之计。例如,教师要让幼儿体谅父母工作的难处,这样指导:“小朋友们,平时我们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接你们回家,这时候已经很累了,有时候对你们的批评过于严厉,但也许第二天就忘记了,他们还是爱你们的!”这样的德育语言过于干瘪,虽然不存在过于抽象的理论,但不够松弛轻盈,趣味性很低,也有些“苦大仇深”,不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思维特征和积极阳光、乐于探索的性格特点。无趣是幼儿教育最大的弊端和雷区,却是德育中最易出现的问题。

(三)重点偏颇

在幼儿园德育中,重点突出是一个关键点。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极强,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成人丰富,知识体系还未建立,难以事事都能抓住教育者的指导重点。例如,教师要教导幼儿不要为一点小事打闹,要冷静解决人际问题,举了一个案例:“两个小朋友在厕所发生了争执后,他们马上堵在厕所门口理论,谁也不服谁,其他小朋友都不能进去上厕所了,我们从这件事中看出了什么?”没想到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他们可能没有冲厕所!”“没有洗手,不爱干净!”“其他小朋友应该帮帮他们!”“应该找老师帮忙!”这时重点已经出现偏移,一方面教师设置的情境带有多义性,包含超出标准的可解读视角,容易引起幼儿不必要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后续的控场能力不足,将导致幼儿不知道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德育偏颇失衡。

三、绘本教学对改善幼儿园德育问题的优势

(一)形象显著

绘本从设计之初便秉持形象性特征,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形象化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形象性特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鲜明的、具有某种特定道德素质的人物,如《三打白骨精》中正义勇敢的孙悟空、《光》中坚定自我的小女孩、《爷爷一定有办法》中为孙子考虑的智慧爷爷等。二是生动可感、具有流动的动画效果和艺术效果、能从生理感官的角度直观引起幼儿道德感触的画面,如《我有友情要出租》将咪咪和大猩猩从相遇、相知到分离的过程刻画得流畅细腻,色彩绚丽,饱和度极高,令幼儿不自觉地赏心悦目又沉醉其中,认识到友谊的可贵和珍惜友谊的重要性。三是将道德哲理巧妙蕴于其中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如《田鼠阿佛》讲述了热爱文字、诗歌的阿佛和周围小伙伴不同的过冬方式,将自我意识和环境的冲突和平衡通过两者的相处过程自然表现出来,幼儿能从形象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特定道德命题和人物处境,胜过抽象说理百倍。

(二)趣味横生

绘本在讲述道德故事时非常注重趣味元素的引入,一位绘本作家专门指出,绘本的趣味性甚至大于教育性,能否把一个故事讲得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直接关系到幼儿读者对作品传递的德育思想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例如,《花婆婆》讲述了花婆婆用行动践行美的一生,富含丰富的道德内涵,但同时具有细腻的趣味元素,构图的巧思、色调的选用、画面的细节、清丽的风格、可爱的人物、自然的互动充满乐趣,很多幼儿都在趣味阅读中感受到很多道理:“我觉得花婆婆为了爷爷的诺言,花了一生的时间,好了不起!”“花婆婆腿摔断了,也不忘去寻找美,我要向她学习。”“花婆婆的子女把花婆婆的精神传递下去,就像我们也可以把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传递给弟弟妹妹们。”事实证明,在趣味教学的引导下,幼儿的话匣子被打开,思维和视野得到拓宽,可以自然流露出各种不同的道德视角和认知。

(三)重点突出

优秀的德育绘本都致力于将复杂的道德观点进行提纯,只选取最突出的展开重点展现,有主干,有副线,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编创者在教育逻辑上非常清晰,一点也不庞杂,幼儿很自然能看出作者表现的重点部分,不容易出现视角偏离、思维走偏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训练清晰的、辩证的思维逻辑能力,反作用于道德认知,一举两得。例如,《三个强盗》讲述了三个强盗为了一个小女孩而改邪归正,做了很多善事。一些教师喜欢在日常德育过程中拔高立意,告诉幼儿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要学会辩证思考,但幼儿往往听不懂或不买账,做出很多意料之外的质疑,教学重点非常容易偏移。但阅读这个故事后,多数幼儿都能认识到作者想展示的是“人都有一体两面”“论迹不论心”的道理。这就是绘本作为文学作品的功效,它通过严谨的、符合幼儿心理规律的专业创作过程,将某个特定道德知识的重点加以突出,能让绝大多数幼儿迅速领悟道理,不仅对教育客体心理轨迹的预判和识别能力极强,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度也非常高。

四、利用幼儿园绘本教学开展德育

(一)凸显形象,代替抽象说教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德育的形象性,将抽象语言进行替换和提炼。首先,在明确某一德育目标时寻找有相似道德素养的角色,以人物为轴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用自主意识激发代替直接给出答案。例如,要想讲解勇敢的品质,可以选用《玛德琳》,主人公对社会规则有自己的思考,她不畏惧权威,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自己的判断,幼儿可以通过阅读树立勇敢的榜样,这个过程非常自然流畅。其次,通过绘本画面的形象性弥补语言的抽象性。例如,在讲解交通规则时,为了让幼儿深切感受到红绿灯的特点和规则背后的逻辑,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绘本《红绿灯眨眼睛》。作品用有趣的视角、风趣的语言讲述红绿灯的作用和对生活的便利性,人物和画面被绘制得诙谐幽默,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感官,刺激幼儿的感知觉,让其在大脑中建立交通规则的运行模型,展开独立思考。最后,可以让幼儿自主针对某一道德元素讲述相应的绘本情节,同伴通过聆听评判“小老师”的讲解是否清晰直观、形象生动。例如,有的幼儿分享了关于规则意识的看法,用《我想要不一样》绘本进行讲述,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个特殊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主人公在经历啼笑皆非的故事后对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幼儿努力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神态表情、语气语调、修辞手法传递道理,不仅能换位思考,体会教师的难处,提升共情能力,还能通过思维逆推深化对道德涵养的形象性理解,观众也可以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对道德的形象认知。

(二)突出趣味,代替沉重说理

教师要最大程度放大绘本的趣味性,让德育不再沦为一种单调的形式主义窠臼,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和策略性的方法。首先,情境表演法对激发幼儿学习趣味帮助颇大。教师可以让幼儿表演绘本《光》,戴上小猪、恐龙、小鸟、狮子等不同面具,感受主人公从孤独自闭到勇敢做自己的心理过程,在第一人称视角的趣味体验中收获独立意识的觉醒。其次,绘本讨论法有利于打开幼儿的话匣子和思维,让其在思想交锋中感受道德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就《大卫,不可以》中大卫和妈妈的做法展开辩论赛,正方认为妈妈管教过于严苛,反方认为大卫的做法没有明显问题。在激烈争辩中,幼儿对规则和爱之间的平衡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不同性格的同伴由此更能感受思想情感的差异,彼此欣赏和融合,实现趣味交互过程,用学习乐趣实现德育层级的跃升。最后,绘本创作是德育趣味性的最高体现。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对某一普遍的道德认知的不同看法,通过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趣味作业为幼儿提供道德思辨空间。有的幼儿创作了绘本《有时候妈妈就像孩子》,展现了对亲子关系的科学认知,绘本中妈妈在星期二和星期五会变成孩子,母女地位互换,性格却没有互换,关系发生了错位,一系列啼笑皆非、温馨动人的情境得以浮现。作品不仅体现了幼儿极强的想象力,也通过科学激趣引发了幼儿对道德的深层次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兴趣培养极度捆绑,非常轻盈、轻巧、轻便,远离了“语重心长”说理的沉重、呆板和无趣,放大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三)思维训练,代替重点模糊

教师可以专门用绘本开展道德主题思维训练,代替过去那种重点模糊、充满歧义、无的放矢的德育类型。例如,《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分别以小猪和大灰狼的视角讲述了各自的遭遇,两者都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客体进行论述。幼儿通过阅读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大灰狼的善良言辞和实际画面之间的不协调。这个故事致力于训练学生的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一些教师在这个道德课题上做了很多研究,但设计的情境和案例往往重点不够突出,容易导致幼儿思维跑偏和转移。首先,以某本特定绘本为轴,幼儿的思维本身就被放置在一定的视野中,但又不至于受到限制,教育尺度刚刚好,既能保证重点清晰,也能保证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其次,幼儿各抒己见,并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思维训练过程充满科学性和专业性,看似重点更宽泛,实则在往回收敛和收束,他们在辩论会和故事会这种特定的体系下自然而然受到行为和思想的有力规范、约束,反而知道该怎么去控制自己思维的边界,更能领略规则对人思想认知的正面作用。最后,基于优秀绘本的思维训练是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绘本之间的三向交互过程,幼儿不仅能明确辩论重点,更能在有限的框架内实现无限成长,多维度提升道德素养、认知广度和深度。

五、结语

幼儿园德育不仅是简单的口头说理,它容易陷入很多教育弊端,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懂得运用绘本巧妙化解难题,将幼儿思维引向正确的位置,促使其在特定的空间、场景、情境内最大程度发散思考,提升对道德的理解,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趣味绘本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绘本
绘本
绘本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