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凸显,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29
传统文化元素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这就为教师指引了教学探索的方向。具体到数学学科,初中阶段各任课教师需基于学科加强科学研究,通过科学手段在各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并尽力发掘其价值与作用,营造更加有益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发展以及教学经验积累,初中阶段大多数学教师都慢慢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并开始在各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尽力改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初中数学教师慢慢有了深刻认识,具体如:借助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为教学课堂增添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大幅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为其持续进步奠定良好基础;借助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顺利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形象的想象与联想,迅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原理,从而夯实数学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增添助益;通过积极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可以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思想素质稳步提升,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各环节融合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还会积极高效参与延伸学习实践,持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等等。相反,如果对传统文化重视不足,没有在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渗透,那么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影响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综合以上所述,在现阶段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地结合学情探究科学方法与措施,尽力恰当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有效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稳步提升,促进学生逐步拥有多元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综合型人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借助名人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当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渐渐受到了更多重视,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进教学计划,优质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课堂一开始的导入环节很关键,对之后教学活动的施行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师生教学配合有效性,进而对学生学习实践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需借助名人故事导入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课堂教学基础。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有理数》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既定课堂教学任务,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导入环节,引入名人历史故事,借助相关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文配合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数学家名人故事,如:数学家华罗庚年幼的时候家境贫寒,不得已辍学回家,但是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点灯看书,夏天晚上也不出去乘凉,不顾蚊子叮咬,在店里学习,过节的时候也不去亲戚家串门,只埋头读书,最后终于成才。在战争年代,他不顾英国人的挽留,执意回国与同胞共患难,后来不得已再次出国,而且因为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待遇,但最终还是毅然放弃了外国的一切,全家回了国,投身到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中。通过上述名人故事,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华罗庚身上坚韧顽强、不怕困难、爱国奉献等传统文化精神,自然而然受到积极熏陶,从而大大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与动力。
2.利用传统文化授课,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效率
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呈现抽象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理解障碍,难以顺利完成既定学习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依然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不加以改进,势必难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的进步。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创新就显出了必要性,使每个教师都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而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渐渐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展现出了一定的辅助教学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利用传统文化授课,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迅速提升。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现象》的时候,为了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理解掌握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等数学概念,并进行有效练习、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就要特别引入相关传统文化元素辅助授课。具体而言,在实际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示直观的图片、视频,主要内容可以是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故宫建筑、天坛等,同时需通过语言讲解加以说明,让学生了解故宫的营建原则、建筑造型以及设计含义等,以迅速找到对称轴,形象感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对称美。在此过程中,由于传统建筑的辅助,教师通常可以将抽象的轴对称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想象与联想,从而大大提高相关知识探究效率,大幅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重视正面表扬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思想
积极进取思想是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基于这种精神,人们才会不断地学习进步,为最终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相反,如果缺乏这一精神思想,那么人们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最终被社会淘汰。具体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积极进取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都要重视正面表扬激励,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坚持学习实践,不断增强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在教授相关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还有必要重视正面表扬激励,诱导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需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尽力发掘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如有的学生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可以迅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应,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因此课堂上学习新知的时候可以迅速联想先前学习的内容,有效思考理解新知内涵与原理,进一步拓展认知,有助于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则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优点进行正面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与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论语》中选取蕴含进取思想的名言激励学生,同时引入子禽、子贡等人的对话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由此,教师就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思想,促使学生不断学习,丰富数学知识积累,为其拓展锻炼奠定更好的基础。
4.组织习题竞答活动,激发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从现实来看,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困境与阻碍,如果没有顽强的精神加以支撑,他们就可能难以坚持学习,无法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由此,每个教师都需要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为其坚持学习助力。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顽强拼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学生学习,为其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实践助力。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任课教师有必要定期组织习题竞答活动,发掘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使学生拥有持续努力的动力,这有助于学生坚持学习,稳步提升数学水平。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基础知识分析讲解任务之后,就可以组织习题竞答活动,尽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新知设计系列习题,如:“木工师傅锯木板的时候,习惯先在木板上画两个点,然后在两点之间弹条墨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过平面上已知的一点B,是否只能作一条直线?”同时根据整节课的教学时间,考虑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以确定习题解答时间,鼓励学生在此时间内尽力探索出每个习题的正确答案。最终,哪个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正确解题最多,就获得此次竞赛的优胜,可以得到表扬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适时阐述《周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郑板桥《竹石》中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学生虽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但会进一步增强对成就感与荣誉的追求,继续探索解题,尽力争取最终的优胜。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慢慢养成顽强拼搏精神,坚持参与更多更难的数学学习活动,强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稳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5.指导小组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集体合作意识培养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不但是从古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而且在当前各领域逐渐展现出了更加明显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只有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明显很有必要,因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更好地完成既定学习任务。鉴于此,教师需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同时,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对《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这一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综合考虑整节课教学计划,同时结合实际授课情况,选择合适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合作探究所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他们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习题,如:“六边形一共有多少条对角线?”“现有一个多边形,从其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获取10条对角线,请问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某建筑需选用一批地砖进行装修,正六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三角形这几种地砖中,哪一种不能进行镶嵌?”“现有一个八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可以将其分为多少个三角形?”“已知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相比结果如何?”接着,在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为学生介绍“将相和”“阪泉之战”等传统文化故事,借助故事启发学生积极合作。在此基础上,则让学生自主讨论各个习题的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将深切感受集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显著增强集体合作意识,而这也势必为其之后高效学习实践指引科学路径,利于学生持续学习发展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
6.联系生活布置作业,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思想领域,社会责任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作为社会一员尤其需要具备的,学生要为此努力学习成才,在社会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与强化,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成了重要工作内容,需要教师在相关方面投入较多精力。但实际上,由于很多教学方法与措施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教师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创新引入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有必要联系生活布置作业,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的时候,鉴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就有必要将生活元素渗透到各个合适的教学环节,尤其是作业环节中。课堂上完成基础讲解与练习指导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练习作业,充分融合生活元素。具体可以提供生活化习题,如:“班主任要将部分图书分给班里的学生阅读,假如每人分3本,则剩下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会缺25本,请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A、B、C三辆车运送货物质量之比是6:7:4.5,同时A比B少运货物12吨,请问三辆车一共运送货物多少吨?”鼓励学生应用课上所学知识,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探索习题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现实应用价值的同时,教师借助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句、《孟子》中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等名言,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会强化社会责任感,从而愿意为奉献社会而更努力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最终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渐渐得到肯定与强化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单纯传授数学知识与技巧的做法显露出了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数学专业能力的发展。由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科学研究,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优化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幅提升,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泽燕《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杨德华《在数学课堂中让传统文化绽放》,《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3] 耿霞《例谈中华数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方式》,《科普童话》2019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