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我国首部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正式施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技术指南》标准编制牵头单位之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运行管理部负责人夏瑞说,《技术指南》的发布,解决了以往江河生态安全概念、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不统一的问题,补齐了评估结果无法定量对标的短板,将为推进重点流域保护治理、守牢水生态安全底线提供重要支撑。
江河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1中国水环境治理成果需进一步巩固
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经过生态修复后的長江岸线绿树婆娑、春花烂漫,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公园内漫步,感受“诗意长江”的魅力。在长江干流九江段瑞昌梁公堤处,监测人员正在监测长江干流水质,进行拍照、取样、分装、记录等工作。“每月上旬,我们都会对长江干流九江段进行地表水例行监测,为水环境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撑。”江西省九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理化(现场应急)组副组长张林华说。
为保障长江生态安全,长江九江段857个长江人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820个;沿江1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已有11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4座化工园区完成“一企一管”改造……多年来,江西通过强化水环境治理,构筑沿江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江河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水循环纽带,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大小江河总长达42万公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中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部分江河水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数据显示,2023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I-Ⅲ类)断面比例由2015年的72.1%提高到91.7%。
一度“病得还不轻”的长江“病后初愈”,“先天不足、体弱多病”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长江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水中大熊猫”江豚频频露脸,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升。2022年和2023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消失近30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
夏瑞说,江河生态安全主要通过“压力一健康一服务一风险”,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干扰可承受、自身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完整、可稳定发挥服务功能、面临较低的风险水平这四个方面进行表征。虽然中国江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江河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未根本缓解,水生态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部分地区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超过了江河自然的水生态承载能力,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造成复合压力,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体污染风险加剧,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同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仍不稳定,部分河流尤其是支流水质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部分江河天然水生生境面积大幅萎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河湖滩涂底泥的重金属累积性风险日益突出,全氟化合物、环境激素、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问题逐渐显现。
面对中国江河生态安全现状,夏瑞说,构建和出台一套全面、科学的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对诊断江河生态安全问题短板,指导、恢复和改善江河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指导意义。
2为制定修复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技术指南》明确规定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的原则、工作流程、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提出了江河生态环境压力、江河生态系统健康、江河生态服务功能、江河生态风险4个专项指标,以及12个分项指标、28个评估指标的指标体系,详细给出了评估指标的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赋值标准。同时,《技术指南》还建立了江河生态安全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表达形式,将江河生态安全等级分为五级,分别对应安全、较安全、一般、不安全、很不安全5种状态,实现了对江河生态安全的定量化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淑芹说,长期以来,中国在进行江河生态安全评估研究时,主要关注水生物健康或水生态风险等其中的某一个要素,缺乏从国家层面对江河生态安全概念内涵、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明确界定。这导致江河生态安全状况难以形成相对一致的定量评估结果,江河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缺乏科学指导依据。
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自2008年起组织开展水生态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工作,组织完成了全国10个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健康评估。在借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已有成果基础上,《技术指南》标准编制组围绕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方法开展了广泛调研,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构建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随后,标准编制组在太子河、东江、滦河等流域对相关指标和方法进行验证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指南》。
夏瑞告诉记者,滦河等流域的科学治理和经验成就为《技术指南》提供了有益参考。
滦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迁安全境。郑宏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迁安人,家就在滦河附近。他告诉记者,曾经,由于淤泥和尾矿砂在河底堆积,滦河水质发黄,旱季河道干涸,雨季涝灾不断。
为修复滦河的自然生态,20多年来,迁安持续实施治水兴水工程。2015年,滦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完工。2020年,迁安实施“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包括河道综合治理、水源涵养和供水、“乡村振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并对境内16条河流进行“一河一策”编制,改善了河道周边水环境、水生态,为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筑牢了生态根基。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马淑芹说,《技术指南》的出台,为科学评估江河生态安全状况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规范技术方法,为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江河生态安全状态、识别问题症结、制定调控修复措施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夏瑞表示,《技术指南》可分层次定量化识别影响江河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为管理部门流域保护治理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出台及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管理决策参考,为建成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美丽江河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网站、科技日报
https://mp.weixin.qq.com/s/_zLtmq08-zePb13NIH7i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