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看青年网络自嘲现象

2024-06-12 09:32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5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青年人话语

刚 柔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抖音、快手、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 B站”)等短视频平台以其操作便捷、门槛低的特点给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发表意见、分享观点的机会。在众多网络现象中,青年人自嘲现象在近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将青年自嘲现象视为一种通过媒介接触活动获得满足的过程,探讨青年自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其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时代青年人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1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解析青年网络自嘲现象

自嘲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调适方式,它能让青年人在面对压力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通过自我调侃,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强心理韧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1974年,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等人在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过程,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1]。“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基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会对媒介产生某种需求,从而接触媒介,以满足自身的一些需求。受众通过选择和使用不同媒介,能够实现多种需求的满足。在青年自嘲现象中,网络作为一种媒介被使用,满足了青年表达自我、寻求认同的情感需求。通过对满足需求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年自嘲现象的本质,并为规范这种现象提供理论支持。

1.1 青年在自我调适与自我保护中获得满足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化,是贯穿每个自然人一生的过程。然而,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则与相处之道的过程中,自嘲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一方面,自嘲是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缓冲剂”。毕业之际,曾经熟悉的学习环境、生活节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人通过自嘲以暂时麻痹神经,为自己争取些许缓冲时间。近日,“让领导失去沟通欲望的头像”这一词条成为热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上班族的共鸣。这些头像中的人物大都眼神呆滞或表情滑稽,意在降低领导对自己的“期待”,放弃沟通,以欣然“躺平”。这些头像无疑就像神经上的“止疼药”,暂时麻痹了青年人对现实的焦虑。在自嘲的过程中,青年会进行自我调适,不再将压力视为负担,而是将其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自嘲可以帮助青年人消除“网络冲浪”后带来的心理落差。以抖音上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的所谓“精致生活”“理想生活”的短视频为例,其以“炫富”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些粉丝中不乏青年群体。但是回到现实世界,青年们往往会因为互联网自媒体建构的理想化生活与自身实际生活不符而产生心理落差,导致焦虑情绪滋生。在这时,自嘲作为一种回撤性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成为缓解焦虑、重构信心的最简单有效、立竿见影的途径。正如有些网友自嘲是“柠檬精”“酸菜鱼”[2],虽说表达着对他人生活的羡慕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但同时起着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受众使用这些标签来宽慰自己,以重构信心,找寻自我。

1.2 青年在情感共鸣与话语狂欢中获得满足

议程融合理论认为,个体基于对群体归属感的诉求,会主动将自身议题与群体议题相融合。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体的个性被充分释放,个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基于趣缘迅速找到同伴,结成社群。一方面,通过网络自嘲,青年在互联网世界与天南地北的网友畅所欲言,在分享与交流中产生了情感共鸣。他们以自嘲为共同话题结成社群,在“群体认同感”的作用下,青年群体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幽默、诙谐的方式赋予网络自嘲强大的娱乐、互动功能。爆炸式的网络传播掀起了话语狂欢,“打工人”“工具人”“吗喽”等词条相继登上热搜,青年群体广泛参与并创造、赋予自嘲词条以新的内涵,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线上狂欢。诸如此类的自嘲,不仅映射了青年群体面对“内卷化”现象的无奈和疲惫,更是其对自我身份的一种积极认同,他们在自嘲“范进”的同时更加努力“内卷”,又在自嘲“吗喽”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工作。正是在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自嘲的过程中,青年们获得了通过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以及参与话语狂欢带来的满足感。

1.3 青年在情绪宣泄与意见表达中获得满足

2020年,“内卷”一词进入大众的视野,在互联网上,人们对内卷话题的讨论主要围绕升学、晋升、住房等方面,且大多数充斥着负面情绪。比如,近年来研究生和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攀升,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474万。在内卷化的冲击下,青年通过自嘲来缓解竞争的压力和被淘汰的焦虑,同时试着接纳作为普通人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庸”“与自己和解”等词条屡屡冲上热搜,青年群体把自嘲当作解压阀,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形成了在“现实中唯唯诺诺,网络上重拳出击”的现象。此外,自嘲话语简短易于传播,互联网平台的碎片化传播使得青年人自嘲现象迅速普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且,青年们在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同时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2 自嘲现象流行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网络自嘲虽意味着情绪调节和压力释放,但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不仅易使青年群体自尊心受损,造成自我价值观念扭曲,也易引发代际鸿沟和人际关系问题。同时,自嘲背后所隐含的对现实的各种批判易使青年弱化对生活环境的认同,致使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减弱。为应对网络自嘲现象流行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青年自身、媒介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入手,综合施策,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网络现象,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2.1 自我层面

网络自嘲,本质上是对自我的否定及对人格的解构,若超过缓和情绪的限度,就会强化负面的自我概念。长期处于否认自我的状态下,会滋生颓废、焦虑、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严重削弱对自身的认同,降低自身的意志力与行动能力。一方面,长期自嘲可能会挫伤青年的自尊心。“对自我谴责的强调,能暂时地振奋精神,但却加速了人的尊严的最后崩溃。”[3]网络自嘲虽然在表面上缓解了情绪压力,但究其内核,实际上在放大社会问题的同时暴露了个人短板。久而久之,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会在自嘲中不断消解,使得青年个体落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打击自尊心。另一方面,自嘲削减了青年个体认识问题的能力。在自嘲的过程中,冲突和矛盾并没有被解决,反而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自嘲话语中找寻解脱,除了获得即时快感,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尽管自嘲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自由与责任是人生的两面。当我们面临种种困境时,自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热衷于自嘲而有意逃避责任,则难以超越自我,寻求生命本真。”[4]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青年群体更应该放慢脚步,避免急功近利。一方面,要在努力实践中找寻自我定位,而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5]。沉溺于负面情绪中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倒会使自己沉溺于悲伤情绪,久久无法自拔。面对问题,青年人应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辩证地看待挫折,采用自我审视、兴趣培养、时间管理等方式来培养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更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优势,取优质内容、优质资源为我所用,提升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培养数字化思维和长远意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2.2 人际关系层面

网络自嘲现象流行,不仅容易拓宽代际鸿沟,更易引发人际关系疏离,造成交往关系异化。第一,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自嘲式狂欢充斥着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对立。互联网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中老年用户,他们不懂青年人自嘲的话语狂欢,所以极有可能将其简单定义为“堕落、颓废的一代”,甚至对他们产生偏见和歧视。第二,过分沉溺于网络自嘲带来的群体认同感可能会导致青年群体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形成网络“社牛”、现实“社恐”的双面状态,混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概念与联系,使个体无法正确认识自我,线下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减弱,造成人际关系疏离。第三,将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过度贬损自己,很可能会遭到别人的轻视,造成交往关系异化。当别人对自己的自嘲也表示肯定态度,对自身的否定认同会变得更加强烈。长此以往,不积极的态度占领主导地位,就会使交往模式变得扭曲,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

网络,是青年群体自嘲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因此,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各传播媒介主体应负起相应的责任,优化网络环境,传播主流文化。首先,主流媒体应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正确引导,避免“爹味说教”,要用贴近青年群体的话语去规劝青年群体,引导青年群体奋发向上。其次,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者、运营者应摒弃流量为王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把关和监督,在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和主流文化,及时删除或屏蔽负面信息,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帮助青年群体打破信息茧房的桎梏。最后,自媒体工作者应做好自查工作,避免传播消极内容,不要为了流量而贩卖焦虑、煽动情绪,要生产与传播优质内容。

2.3 社会层面

网络自嘲,表面上是青年群体的情感宣泄,但究其本质是软中有硬的抗争。青年人自嘲是“孔乙己”“范进”,称“学历是脱不下的长衫”“人人嘲笑范进,人人都是范进”,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学历歧视等现象[6]。长期沉溺在信息茧房中,青年极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并理所应当地把错误归咎于外界,不断地对现存环境进行抨击,导致其民族自豪感不断减弱。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说到底,青年网络自嘲也正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因此,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社会各组织需要协同推进社会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群团组织要做好青年群体的避风港,打造“网上群团”,帮助青年群体找到组织,通过开通网上留言反馈渠道等方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群团组织要力争办实事,解难题,搭好青年群体与政府、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优化教育环境,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着力改善内卷化、功利化、形式主义的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掘个人兴趣和特长。总之,各部门需要协同努力,用实际行动帮助青年群体解决困难,以消解网络自嘲现象流行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3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自我表达需求的增加,青年网络自嘲现象将会更加普遍,在未来,这种自嘲现象可能会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形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个体需求。“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解读青年网络自嘲这种新兴社会现象的视角[8]。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下,青年虽然在自我调适与自我保护、情感共鸣与话语狂欢、情绪宣泄与意见表达三个方面获得了满足,但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通过自我、媒介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青年人话语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的动漫媒介接触动机研究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宣纸文化传播新模式探究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