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塑造

2024-06-12 08:45张俊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河南黄河

张俊芳,张 翔

(1.河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为新时代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遵循[1]。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发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极具代表性。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让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自血脉深处的文化觉醒使其跨越千年成为当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站在守望民族历史的维度上唤醒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华儿女同根同源的民族意识,凝聚起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向心力[2]。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在黄河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黄河文化历史传承的主体,更应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大担当、大作为[3]。

一、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从史前至北宋,黄河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4]。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黄河流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选择在黄河流域定都安邦,洛阳、开封、郑州、安阳位列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席,孔子、孟子、老子、杜甫等先贤文豪,《诗经》《论语》等文化典籍以及唐诗、宋词、绘画、石刻等文学艺术,都诞生于此[5]。在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脉络中,这里一直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心所在。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黄河文化形成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塑造好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对于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力

我国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游,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形成于中原地区,这里保存着我国境内独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6]。长期以来,沿黄地区的人们通过亲身实践,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总结自然规律、创造语言文字,在黄河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使之绵延数千年未曾间断。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体和主干,涵盖了黄河流域生产生活方式的层次性与多维性[7],其文脉也在历史的洪尘中不断演进和拓展,集中体现了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风貌,凝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与精神。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文化多元化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也为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河南所处流域内的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这些文化元素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因此,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对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手段。

河南自古便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黄河从三门峡入河南,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后,从濮阳出河南,流经8个省辖市,绵延711 公里的河道成为孕育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8]。自西周起,许多王朝开始在此陆续建都,沿黄地区的居民在长期利用、治理、保护黄河等社会实践中不断改进各类生产生活工具,完善农业耕作技术,使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繁荣的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9]。与此同时,这里也创造了人与河流乃至整个自然、社会关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塑造了具有根源性、融合性、主干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的黄河文化,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迈开了中华文明前行的脚步[1]。这些物质精神财富不仅体现了河南悠久的文明渊源,还体现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重视和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黄河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维护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力。通过塑造黄河文化形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 年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最大的短板就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10]。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区域,其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以能源、重工业、农牧业为倚靠,由于能源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低,工业废气废水处理不充分,长期处于碳排放增长区,又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之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加强黄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塑造独特的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河南黄河文化,充分激发人们对于河南黄河文化的热爱,提升黄河流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黄河流域的旅游业、文化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让更多的投资方参与到该区域的规划和建设之中,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人们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从点到面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全面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的经济发展不仅包括旅游业、文化业,还包括工业、商贸等各个领域,通过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可以打造闪亮的文化元素名片,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推广农业文化旅游、农业文化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此推动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经济的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

(一)民为邦本,天人合一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民参与及对自然的保护,需要秉承“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回顾黄河流域世代流传的治国故事,前有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将治国理政的重心由“神事”转移到“人事”,同时用礼乐制度来表现和巩固爱民护民之心;后有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进一步明确了百姓在江山社稷中的首要位置,“民贵君轻”从此也成为历代君主奉行的治国理政之道,希望以此实现朝纲的长久稳定与繁荣[11]。仁政重民,百姓方能安居乐业,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不断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人与天地的关系,总结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按照不同季节特点开展各项劳作,正确认识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从《道德经》里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齐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再至张载在《西铭》中发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呼吁,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数千年而不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眼前的绿水青山就是子孙后辈世世代代的金山和银山。我们要始终秉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塑造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的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二)温良恭俭,忠勇孝悌

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完善,还包括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这需要深挖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背景,为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提供全方位支持。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或大或小的村落,呈现出稳定内敛、朴实执中的社会结构特点[12]。孔子由山东入濮阳再进洛阳,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国君开始以“礼”“义”治天下。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被采纳,儒家学说从地方私学成为正统官学[9]。自此,历代王朝以儒家思想治国,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的基础。

在漫长的时间洗礼中,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也被儒学所渗透。知礼重义、诚实守信、宽厚豁达的品格操守日益受人尊崇。黄河流域的百姓也在朝代的更迭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接受黄河的馈赠,也直面它的泛滥,用自身的勇毅宽厚摸索出与时代、与黄河共处的法则,用双手和智慧不断完善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塑造温良恭俭、忠勇孝悌的黄河文化形象,弘扬中华民族知礼重义、宽厚豁达的品格操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根基和滋养。

(三)根基深厚,多元融合

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在黄河文化形象塑造过程中,要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深厚积淀、多元并包,提升河南黄河文化的厚度与广度。夏朝的建立使我们结束了原始社会,开启了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洛阳偃师的二里头被称作“最早的中国”,成为研究我国王朝国家形态、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使商朝成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朝代,也将中国有据可考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周朝创作了礼乐,确立了长幼尊卑的社会礼制。“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王朝现实而发展完善,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中国的政治制度、文脉体系开始以此为矩阵辐射至华夏大地。

从会兴沟遗址到现代人化石以及郑州、灵宝、南召等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李家沟遗址、裴李岗文化和晚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了河南黄河文化的版图。《史记》中记载,夏、商、周至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时代的历代王朝的都城均在河南地区,河洛地区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3]。20多个朝代的建都和200 多位皇帝的执政,使河南成为文化交流中心,这里创作、流传和保存了多元而丰富的经子史集、思想文化,成为“百家争鸣”的主阵地。位于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东都洛阳不断吸收与整合内外文化的优秀元素,使中原黄河文化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要塑造根基深厚、多元融合的黄河文化形象,以此构建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黄河文化成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中原地区也被放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黄河流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文化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河南黄河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如何乘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需要从根源入手,找准痛点,对症施策,这样才能解决河南黄河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其快速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文化繁荣。这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区域文化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

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河南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不同地区之间在文化资源整合、传播方式和文化品牌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地区没有过多资金投入到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上。对文化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文化产业发展遭遇瓶颈,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也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河南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形成了如炎黄文化、仰韶彩陶文化、洛阳隋唐文化和开封宋文化等厚重的文化体系,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导致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充分的整合与优化,其中的深厚内涵没有办法得到最大程度的构建和展现[13]。

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需要强大的经济投入来整合境内不同时期的文化遗产,提炼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用来实现形象塑造上的联动性和可持续性。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使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保障。因此,在推动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各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投资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树立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提升黄河文化自身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实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经济价值,塑造内外兼具的河南黄河文化形象[14],以实现黄河流域的均衡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黄河文化的综合实力。

(二)文化传承和理念创新困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既要遵循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要体现出时代的要求和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文化传承和理念创新的困境。传统的黄河文化虽然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存在文化割裂和观念僵化等问题。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河南丰富的文化元素,但人们对河南境内的黄河文化元素认知大多浮于表层,除了少林功夫、豫剧等耳熟能详的形象外,其他文化元素并不被大众所熟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河南黄河文化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知晓度,使黄河文化在面对现代社会需求时的适应性不足。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外来文化,使得新旧观念不断碰撞,传统与现代理念相互冲突,黄河文化形象塑造在其影响下不免要进行多重尝试和不断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形象塑造上的可能性,同时也对其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南境内的黄河文化发源于传统农耕时代,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涵盖着保守封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思想观念,使得人们不能突破思想禁锢,去勇敢地接受和创造新观念、新事物。相对单一的文化形态,导致人们无法接触到多种文化形式并加以融合发展。紧锣密鼓的现代化建设和循序渐进的文化传承之间无法达成平衡,使得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要塑造好河南黄河文化形象需要解决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割裂的问题,将传统的黄河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大众生活。关注年轻一代对于黄河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和推广传统艺术,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需要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推广黄河文化,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提升黄河文化的时尚和流行度。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应用的推广,以提高黄河文化的创新能力,推动河南黄河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文化繁荣[15]。

(三)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

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在高质量发展中还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一方面,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少历史文物古迹被包装后投入旅游市场,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物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一些景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放在次要位置,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甚至消亡。另一方面,河南拥有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些文化遗产被过度限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

河南黄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这里留存着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但是这些珍贵遗迹、资料的整理依然未形成系统、完善且科学的体系,而且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对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这些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其自身所附带的产业经济价值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保障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政策上的依据,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同时,要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不断提炼更加精细的保护技术和手段。其次,要注重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河文化的价值,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基础和支持。通过加强保护工作、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及加强文化教育宣传等对策,促进河南黄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四、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塑造的对策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向下游过渡的地区,在黄河文化孕育、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塑造全新的河南黄河文化形象,讲好黄河文明的故事、讲好黄河精神的故事、讲好黄河治理的故事、讲好黄河人物的故事,保护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河南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虽然河南黄河文化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河南黄河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中原力量。

(一)加大对各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投资力度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加大对河南境内各区域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投资力度是一个重要的对策。首先,加大对各区域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优先支持该地区的文化项目、文化企业等,提高其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其次,加强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间文化资源的交流共享,避免造成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例如做好贾湖遗址、仰韶彩陶文化、双槐树河洛古国、汉魏许昌故城、隋唐洛阳城、开封宋城等的保护和展示工作,沿黄河两岸打造以古都、自然山水为主轴,以弘扬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的文化资源体系;同时,重视沿黄地区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以当地群众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加大对黄河主题文艺创作的扶持,推动黄河流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次,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跨地区、跨国家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河南黄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让黄河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开展文化节、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合作和资源共享[16];借力对外文化贸易,推动黄河题材的图书、影视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重塑开封、洛阳繁荣盛景。总之,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投资力度,加强跨区域合作与交流,是解决河南黄河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困境的重要对策,从而推动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使黄河流域的文化日渐兴盛。

(二)加强河南黄河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近年来,随着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大遗址公园长廊的建设,河南沿黄的文化景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以黄河文化为创作根基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利用多种呈现方式让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具象化、立体化,成为游客认识黄河、体悟中原、读懂中国的窗口[13]。河南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初具规模,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项目,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各项技术健全实物保存、技艺保存、数字保存三大遗产保存体系,建设河南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库。

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科技元素,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5G、AR等新技术,通过数字、网络、编程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和传播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为传承人才和创新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推动河南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建立如黄河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全新平台,以此推动沿黄省区共同建设数字黄河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网络体验产品,为无法身临其境的游客提供线上沉浸式互动体验、智慧导览等新型文旅服务。积极促进河南黄河文化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与旅游、艺术、设计、媒体等领域合作,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提升河南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加强河南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提升其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为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做出积极贡献。

(三)合理保护和利用黄河文化遗产

黄河文化是一条流动的生态系统,随着时代和自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对于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站在全局角度进行动态把控,让人民群众在共筑共建共享中携手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首先,加强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时刻关注和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特别是受到破坏和威胁较大的遗产的重点保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持。其次,针对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普查与调研工作,加强数据的数字化整理和管理,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建立河南文化遗产项目库和抢救性调查保护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厚重历史意义和表现形式的特色小镇,让黄河文化遗产从尘封的过去登上新时代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知道过去的我们“从哪里来”,未来的我们又将沿着五千年的文脉“往哪里去”。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要注重河南黄河文化遗产的利用工作,将古老的黄河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推进黄河文化数字化工程,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黄河文化品牌,构建色彩纷呈的黄河文化廊道,建设河南黄河文化展示集群,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围绕黄河文化所承载的优秀传统、当代价值、国际影响和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与社会各界展开深入交流研讨,达成重塑黄河文化形象的广泛共识,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实施“黄河文物保护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共同推动对河南黄河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吸引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机构的参与,共同研究、保护和利用黄河文化遗产。在利用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黄河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总之,合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保护工作、注重利用价值、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国际合作等对策,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河南黄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挖掘治黄精神,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世世代代演绎着与黄河休戚与共的故事,从大禹治水到林则徐堵决口,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北宋潘季驯挽河归槽、束水攻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又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先后实施4 次大修堤,持续开展河道控导工程,黄河大堤的抗洪能力显著提升。随后,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在河南落成投入使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在数千年与黄河水旱灾害做斗争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用生命与热情书写了深厚的黄河治理文化,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治河、无私奉献、求实开拓”的黄河治理精神。

当代,河南人民依旧秉持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治黄精神,用满腔豪情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这里诞生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共同讲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讲好新时代黄河流域团结奋斗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勤劳务实、埋头苦干的故事。

走近黄河,就是走进中华民族的根基;读懂河南,就是读懂中国的开始。虽然目前河南黄河文化形象的塑造还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传承和创新不足、保护和利用失衡等困扰,但我们要厚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恪守对黄河文化本源的敬畏,固本守正,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和文明交流互鉴,筑牢人才培养基石,提升科技赋能力量,合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示河南作为黄河文化集中展示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河南黄河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文化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9]。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要怀着对黄河文化基因的温情敬意塑造河南黄河文化形象,了解和研究河南黄河文化的历史积淀,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整合文化资源,发掘地方特色,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中,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唱响新时代的黄河主旋律,守好16 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心灵故乡,守住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与长远期待。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河南黄河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出彩河南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