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燊 郭嘉 董潇
汉代深衣的茱萸云纹、唐代大袖襦裙的瑞兽纹和宝花雁纹、宋代背子的牡丹月桂纹、明代马面裙的“五葫四海”纹……中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都爱中国风
当中国风走向世界,依文集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依文集团致力于释放中国文化原力,为消费者提供有温度、全场景的着装服务。多年来,我们立足行业属性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引领中国民族手工艺、民族时尚产业发展新风向。”夏华说道,“我们走过中国10余个省份、30多个少数民族,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25000多名绣娘经过培训后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与全球设计师合作,将民族纹样和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元素,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国货潮品,融入现代生活。在众多的手工艺者中,我们打造了指尖产业带头人,通过手工艺者的匠心打造以及我们对于每一个产品从设计、选材到技艺的严格把控,在传递东方美学的同时,还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历史、关于人物的美丽传说。”
对于设计中运用的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夏华侃侃而谈:“中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图腾、纹样,它们或存在于民族的歌谣中,或存在于民族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或存在于日常生活用具中,它们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各民族独特的美学符号。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相结合,既保留其独特性也赋予其现代感。在设计中运用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首先要求设计师对这些元素有深刻的理解。这不仅包括对其形式、色彩、材质等外在特征的认识,更涉及对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入挖掘。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的魅力在于其独有的传统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师需要创造性地将中国民族手工艺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语境中,使其焕发新生。我们将传统图案以抽象或简化的形式重新诠释,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来呈现传统手工艺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民族手工艺不仅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文化韵味,还能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与现代审美对话。”
中國民族手工艺VS时尚碰撞激情的火花
当下,中国民族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正逐渐被设计师们视为无尽创新的源泉。当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相遇时,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审美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对话。
夏华说:“首先,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时尚的介入不仅能够为这些传统工艺提供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还能将它们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些中国民族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其次,时尚的融入为中国民族手工艺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设计师们在尊重传统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作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应用范围,也使得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解读和发展。再者,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将这些环保材料和工艺融入时尚设计,对于提升整个时尚产业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最后,中国民族手工艺与时尚的结合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将中国民族手工艺融入时尚设计,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向世界传递了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这种文化的自信,不仅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中国设计力量的日益崛起,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已成为大势所趋。为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夏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要搭建平台鼓励民族手工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手工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另外,鼓励民族手工艺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时装周、国际展会等,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支持民族品牌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加强对民族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和政策,加大对民族手工艺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确保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创新与传承
伴随着中国民族手工艺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国民族手工艺也需要不断创新。“中国民族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精神。当下,中国民族手工艺的创新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中国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活力,还可以让中国民族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目前,中国民族手工艺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与培训、艺术表演融合、跨界合作等。依文集团通过30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民族手工艺数字化、时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创新模式。在创新形式上,我们通过数字化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建立了1200座家庭工坊,建立了‘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中已经收录8900多种纹样、25000多名手工艺人,与全球400多家品牌、1600多位设计师达成合作,运用数据化、时尚化、IP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经济模式来拉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此外,我们还从‘指尖产业入手,打造指尖产业标准化系统,引导当地手工艺人创新实践新范式,打造指尖产业IP名片,搭建全球手工艺订单交易中心,通过数字化将个体价值转变成产业价值。我们还打造了深山绣娘手工艺市场化平台—深山集市。在贵阳青岩寻坊打造特色国潮街区,将民族手工艺与文旅场景相融合,形成‘文旅+产业+工坊三位一体的新消费、新体验,绣娘们在工坊里边刺绣边销售。另外,我们一直助力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时尚文化活动,让民族文化品牌走出村寨,让中国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时尚美学。”
中国民族手工艺如何传承下去,夏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民族手工艺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中国民族手工艺传承好、发展好。但目前中国民族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手工艺者及工坊小而散、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因此保护好非遗文化、传承好中国民族手工艺、发展好中国民族手工艺,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推动中国民族手工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我们鼓励企业共同参与中国民族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创新和应用。引导企业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收集最真实的中国民族手工艺资料,有序的整理,形成专门课题,鼓励企业再设计再创造,形成美学符号,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第二,中国民族手工艺的传承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中国民族手工艺进行记录和保存,建立中国民族手工艺数据库,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手工艺。第三,可以搭建面向全球设计师和国际化的数据应用平台。推动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和品牌,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第四,支持成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的研究院,让更多院校、专家学者、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中国民族手工艺体系,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品牌的未来任重道远
对于品牌未来的规划,夏华谈道:“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品牌建设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也关注到我国品牌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民族品牌的建设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将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投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品牌,拓展市场和渠道。搭建与国际品牌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合作,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外广泛搭建‘可体验的推介、零售、展卖窗口,建立差异化、高复购、优品牌的销售模式,为中国民族品牌企业提供全新的销售渠道,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与方便快捷的购物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共享出海通道、互通服务体系的文化‘出海新模式。”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由刺绣和烫金点缀的马面裙,在模特摇曳的台步中呈现出华丽的光泽感和典雅气质。生活在左自2014年成立以来,便对传统服饰饱含热情,在多次调查中,创始人林栖与马面裙结缘,为了让传统马面裙的生命在这个时代延续,她在收集的上百条古董马面裙中精心研究,继承、再创林栖马面裙。
深挖非遗文化
10年前,林栖成立了生活在左这个品牌。“基于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们把品牌的目光聚焦到了手工艺品上,为了学习传统的非遗工艺,我和我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寻迹。在贵州施洞了解到花丝银器、西江刺绣、丹寨蜡染,在我的故乡东阳寻找我记忆中的‘荷花被,又去了潮汕了解手工鉤花和潮绣,内蒙古阿拉善看到了羊绒,江苏南通进一步了解蓝印花技艺。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为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非遗工艺倾倒,这些技艺在当地有很深厚的文化历史,凝聚着独特的中式审美,在国内国外却很少人知晓,有些因为社会变迁甚至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我了解得越深就越难过。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集到第一条古董马面裙,这种感觉就越强烈。”林栖说道。
作为一名设计师,林栖认为自己有义务为非遗做些什么,能让这些工艺保留下来:“在广州我们成立了生活在左传统生活文化研究所,以原创工坊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研究。我们研究包括马面裙、蓝印花、植物染、花丝银器、手绣等多种非遗技艺,并将这些非遗技艺融入服装设计中,带着这些衣服在北京、上海、伦敦、巴黎各个国际时装周上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非遗工艺。同时在我的家乡东阳建立林栖三十六院,拉动当地村民,授人以艺,学习非遗技艺。品牌制作的非遗服饰、非遗工艺品,通过展览展示,直播销售,让这些非遗技艺从历史中走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终得以传承下来。”
“非遗元素在服装中的运用都建立在我们对技艺的充分了解上,再根据现代人的穿衣做调整。”林栖说,“比如我们的马面裙,我目前收藏有100多条并且有200多年历史的古董马面裙。我收藏的第一条古董马面裙,经常被拿出来‘用,研究上面的绣花样式,学习它的刺绣和剪裁工艺等,然后用现代的工艺尝试复刻这种美。刚开始的那几年,也踩过不少坑,绣花的时候,尝试复刻繁复华丽的纹样,可每次绣出来的图案要么皱着,要么翘起来,要么像是被什么扯紧了,不平整。总算绣花环节搞定了,接下来要加一层里衬,但套上了里布,又总会让裙子显得过于厚重。我们不断在绣花的缩量、面料的缩量,还有车线的缩量之间做调整,最后才找到刚刚好的那个度。我习惯自己的常规做法,把里布一整片套上去,而古人早就用上更加灵活的方式,一整块里布被分解成前后左右四个部分,裙子自然显得更加清爽、平整。如果不是特地去研究,这种细节的差异很难被看到。在不同的尝试中,我们慢慢有了成熟的制作技术,才敢大胆创新。今年在各种发布以及展览中,除了绣花马面裙,我们还展出了凉感面料的马面裙、衬裙和微马面结合的Mini马面裙等,既保留了马面裙的形制也更贴近当代人的穿着习惯。”
非遗 在传承与创新中更时尚
非遗工艺与时尚的融合一直是林栖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方向。目前品牌做的蓝印花布、马面裙、植物染等非遗工艺的服饰面向的人群广泛,定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林栖说:“我们希望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在这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服饰。当更多的人开始穿着带有传统非遗工艺的服饰时,我认为非遗工艺与时尚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形成了属于当代中国人的服饰系统与服饰文化。”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衍生生命力,非遗工艺亦不例外。“这几年较为火热的应当是以‘国潮为名的非遗创新展览、集市等,结合不同的非遗工艺,汇集不同的非遗产品,几乎涵盖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得益于现代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非遗创新的物品被很快复制出来,因此非遗被迅速地获知。但我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非遗技艺赋予物品不可复制的温度,以及这温度背后传递的人文精神。对于老祖宗留下的好手艺、好产品更加珍惜。由手及心,以国潮展开的非遗创新才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真真正正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复兴的起点、基石。”
对于非遗的传承,林栖有着自己的看法:“保护非遗关键在于活化非遗。以产业带动非遗活化,我们也有了一些成功路径和探索。在过去3年,为保护和传承手工艺,我们在浙江东阳打造了‘林栖三十六院。它是一个传统手工艺集群+文旅融合的运作模式。通过文化复兴、挖掘在地文化、产业赋能、让传统手工艺人安居乐业,通过整合闲置的人力、土地、房子,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双向收益,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到目前为止,林栖三十六院开办了包括蓝染、蓝印花布、传统纺织、银饰等近20个非遗手工作坊,非遗展示场馆及博物馆2个,非遗主题民宿共20间。除此之外,在里面设置了产品陈列室和直播间,除了展示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服饰,还通过直播推广产品,传播非遗知识,为当地村民公益培训直播技能。“通过工坊,我们培育非遗技艺传承的青年人才队伍,由他们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再通过互联网销售,有了完整的产业带动消费市场,非遗工艺才算活起来。”林栖说。
非遗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林栖认为,传统的非遗技艺需要和当代审美,以及不断出现的新业态结合,从而持续焕发新活力,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非遗元素转化到服饰设计中,让非遗工艺与时尚结合,进军时尚圈。2016年到2024年我們在北京、上海、伦敦、巴黎等多个国际时装周中展出我们的服饰,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传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中国设计力量崛起 在世界扩大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腾飞,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几年被世界愈发的认可。“中国文化特有的独特性、包容性、延续性、历史性、厚重度几乎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与之相同的第二个,这也给了设计师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林栖说,“生活在左和林栖马面裙这两个牌子能从国内时装周走向国际时装周,同时收获不少国外客户的青睐,也正是因为我们把属于中国传统的东西重新寻回、继承、创造出来。我也知道在这件事上,不止我们这个团队,在国内有众多这样的队伍在做这件事情。这样的人多了,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多。”
对于品牌的未来,林栖有着清晰的规划:“生活在左这个品牌,定位是围绕着生活在左的生活方式展开的。它是一个无龄无性别、有周边产品、结合空间与衣食住行、游学等融合在一起的品牌,全方位的能够跟人产生情感的连接,跟家庭的氛围植入,是我们作为品牌的一个未来会持续靠近的方向。我在做整个品牌推动的过程当中,希望有非常强的中国文化基因。在老百姓看来,它是很时尚很有品质追求的,它是可以多场合代表我们的审美体系跟质量体系而存在的一个品牌。以前可能很多人希望买某些国际大品牌的一件衣服来代表一种身份,但是现在市场上面客户的成熟度很高,他们更多的是对于文化的认同以及个性的表达,一个可以打造中国自己品牌甚至是影响世界的品牌的机会正在来临。另外,这些年我一直在收藏马面裙,对马面裙的制作在2023年非遗申请中获得认可。马面裙制作技艺在我们的推动下进入非遗项目,生活在左也成为马面裙保护单位。我们目前的马面裙的销售占比达到了整体的50%左右,因此我以个人设计师的名义成立了‘林栖马面裙,将马面裙作为品牌发展的另一个核心。我经常在想,什么是代表着中国的真正的传统服饰?这件传统服饰应当是男女老少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穿着的,当下可能我们自己很难用一件服饰来代表和体现,但我认为马面裙具备这样的基础。我希望通过个人的微薄之力发扬马面裙背后的中国精神,通过对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再创造,带给人们美好、自信、温暖和力量,扎实做好马面裙的系统性保护和创新设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