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兰
随着全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外贸市场下滑以及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促使组织机构发展须通过精挖细潜、创新突破传统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管理会计为我国财政改革和组织机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会计工作逐步适应了市场的多元化,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在会计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会计大国。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还未能从“专业型”转变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在全球经济竞争达到空前激烈的今天,组织机构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有来自于市场、技术的冲击和竞争,也有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更新和变革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组织机构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充分挖掘管理潜力,逐步建立内部的管理会计体系。
经济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我国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具有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让会计融入业务、流程、数据和信息系统,使管理会计的作用更加凸显、更加持续、更加有效,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组织机构的财务部门从记账功能向兼具记账及管理控制功能转变,最终转化为兼有记账、管理控制、价值创造三项功能的事业部门。基于单位财务数据信息,从业务部门的视角出发,在组织机构的整体目标引导下,优化组织结构、协调业务流程,实现整体控制和达到预定的效率,为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决策的实施;通过竞争者财务数据分析,掌握竞争对手动态,为单位的规划提出参考建议;通过标杆管理,帮助单位取长补短,纠偏行进目标方向等。财务和业务若能实现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更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中国经济升级发展。
未来财务人能力的标签是业财融合、管理数字化。目前,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大部分为“核算型”,还未转变为“管理型”,因此管理会计未能大规模应用,会计人员也不能为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支持。而且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量相对薄弱,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亟待健全和改进。
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力度强化管理会计。财政部在2014 年发布了顶层设计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2016 年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随后的两年中发布了34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各组织机构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高效工具和方法。
《指导意见》中提出了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4+1“的管理会计有机发展模式。其中关键是人才建设,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作为管理会计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培养一批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挑战,抓牢机遇,乘势追击,助力组织机构竞争能力有效提升的管理会计人才,就能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21 年11 月底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会计人才培养,并预期到2025 年具备高级资格会计人员数量超过25 万人;12 月根据《纲要》的总体部署又发布了《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旨在通过深化改革,会计人才发展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健全会计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体系,激发会计人才的创新活力,增强会计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管理会计在各单位生根、发芽、结果,优化会计职业发展环境。
财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时期财会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精神来落实的,是当代国家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会计人才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新发展理念和格局的水平。人才建设培养要以“变革融合”为特征,循序渐进且有效地促进财会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十四五”时期是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会计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会计职能内外拓展,推动会计智能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既掌握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促进会计工作适应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改革发展目标。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在推动管理会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加强会计学科顶层设计。高等院校是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制定合理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不断优化结构、创新模式;并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课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期间,把握契机推进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团队是实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石,因此,高校在教师团队建设应投入足够的精力,招收或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会计专业教师。在有实践支撑的管理会计教学和科研中,推动教师参加管理会计实践,避免“闭门造车”;同时在实训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下,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3.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指标。在传统的人才评价指标中,注重考核输送人才的数量,即人才考核的量化指标为学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程度;如果能再通过考核学生是否取得管理会计证书、技能大赛获奖,或者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薪资水平、提升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就会实现对人才质量有效而全面的评价。
4.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联合国家教育以及相关部门,把握经济形势,了解未来会计行业人才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方向,在课程建设、实习和科研等方面,不断促进培养组织机构与实务部门合作,搭建平台加强跨院校师生交流沟通学习,构建更加完善的应用型会计专业学位体系。
1.加强在岗管理会计的培养模式。以现有的各项高端会计培养提升工程为基础,有计划突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依托国家会计学院以及各高校创新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综合能力,趋向复合型人才;支持会计行业组织(团体)搭建平台,进行会计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沟通;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基层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会计人才分层次、分类型、差异化的长效培养机制。
2.推行业财融合的会计资格考试模式。逐步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CPA、MPACC 考试内容中的比重,并适当增加相关实务考试内容,达到“知行合一”,促进会计人才向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方向发展。
3.完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拓宽培养渠道,制定行业人才兴业发展规划,优化会计队伍结构,提升高端会计人才比例,鼓励培养复合型、多元型人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4.推动好管理会计应用。各级财政部门承担起本级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者、传播者、开拓者和服务者的职责,以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为导向,多级联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应用实践,切实推动管理会计这一“助推器”发挥效用。
2015 年起,山西省财政厅将推动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应用列为全省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了《山西省统筹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实施方案》。2017 年6 月,特聘9 名省外知名专家进入全省管理会计专家团队,入企会诊帮扶企业,通过搭建管理会计体系,推动了山西国企财务管理转型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库,对所有课题按照《山西省管理会计课题进展情况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绩效评价,总结提炼出可推广、可复制应用的案例,汇篇成册为《山西省管理会计应用案例集》,供各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借鉴参考,发挥其辐射和示范效应。并由山西省财政厅搭建管理会计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政策协调、实践经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共享资源、挖掘信息、提供决策支持,有效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对促进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和《山西省会计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落实新时期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加强全省会计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山西省财政厅还开展管理会计提升培训、案例征集、职业技能竞赛、网络知识竞赛和成本与管理会计征文等活动,推动全省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应用、实践管理会计,更好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通过健全管理会计准则体系,搭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