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越来越重要。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模拟真实的环境、场景和角色,为编导人员提供更加直观和可视化的创作工具。编导人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预先演练和排练节目,调整镜头、光线和舞台效果等,以达到最佳效果。虚拟仿真技术还能制作虚拟现实直播、增强现实特效等,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在数字化时代,虚拟仿真技术为广播电视编导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节目创作和呈现的水平不断提升。
虚拟仿真技术又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即计算机模拟生成一个三维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使用各种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等)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体验方式[1]。
虚拟仿真技术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3个环节:建模、渲染和交互。首先,需要对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建模,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数据结构;其次,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渲染,生成逼真的图像;最后,使用输入设备捕捉用户动作,实时更新虚拟环境,使用户能够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3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虚拟仿真系统[2]。
三维建模是利用三维制作软件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三维数据模型的过程。三维建模技术主要包括非均匀有理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建模、多边形网格建模、实体建模和图像建模等内容。
2.1.1 几何建模
几何建模是虚拟仿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将真实世界的物体形态、结构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模型。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利用几何建模技术对电视节目中的场景、道具、角色等进行建模,实现真实场景的数字化再现。例如,在制作动画节目时,采用几何建模技术创建各种角色的三维模型,包括头部、身体与四肢等部位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综合应用多边形建模、曲面建模、体素建模等技术,结合数学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实现不同对象的精细化建模,为后续动画、特效的制作奠定基础[3]。
2.1.2 纹理映射
纹理映射是指在三维模型上贴上二维图像,使其呈现出真实的外观和触感。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纹理映射技术使虚拟场景更加逼真,更符合编导创作的需求。例如,在电视剧、广告等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纹理映射技术将真实世界中的纹理、颜色和图案等信息映射到虚拟模型表面,使道具和场景等看起来更加真实。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UV映射、投影纹理等技术,将二维图像准确映射到三维模型表面,并进行纹理细节调整和合理性优化,从而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实时渲染技术主要涉及三维模型的即时计算和显示,目的是实现用户与场景的实时交互,其核心在于能够边计算画面边输出显示,允许用户进行实时操控并得到迅速反馈。此技术特别重视交互性和实时性,通常需要优化创建的场景,以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并减少延时。为获得无感知的实时交互体验,延时需控制在100 ms以内。
2.2.1 光照与阴影
在虚拟场景中,光照与阴影是增加真实感和视觉品质的关键因素。实时渲染技术基于光照模型和阴影算法,使虚拟场景中的光照具有逼真的视觉效果。其中,光照模型采用基于物理的渲染(Physically Based Rendering,PBR)模型,以模拟真实世界中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考虑材质的表面反射率、粗糙度等,并采用基于物理的光照计算公式,如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以实现真实世界般的光照效果。阴影算法也在虚拟场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采用Shadow Mapping、Ray Tracing等技术,实现逼真的阴影效果,使虚拟场景中的物体在光照下产生合理的阴影,增加场景的真实感与立体感。
2.2.2 特效渲染
特效渲染是指在虚拟场景中实时生成各种视觉特效,如烟雾、火焰、水面反射等,以增加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实时渲染技术采用粒子系统、体积渲染等方法,制作出具有真实感的特效。例如,基于流体动力学模拟烟雾的行为,并结合光照模型进行渲染,以呈现真实的烟雾效果。此外,采用体积光照、全局光照等高级渲染技术,能够获得更加逼真的特效表现,为广播电视节目增添视觉冲击力,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4]。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实时渲染技术在光照、阴影和特效渲染方面的应用,为节目带来了更加丰富、真实的视觉效果,帮助编导实现更高质量的节目制作。
交互式设计技术是指在产品或系统设计中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技术,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信息架构设计、交互流程设计等。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基础上,应用交互式设计技术能够设计出易于使用、直观且高效的产品和系统。此技术注重用户与系统的互动,考虑用户感知、情感和行为,旨在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2.3.1 触觉反馈
在虚拟仿真场景中,触觉反馈以技术手段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触觉感受,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触觉反馈技术被应用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节目的交互体验中。例如,观众佩戴头盔显示器和手柄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触摸虚拟物体,感受虚拟环境中的力反馈或表面纹理,从而提升沉浸感和参与度。触觉反馈技术常常基于力反馈设备(如力反馈手柄、振动反馈设备等)以及触觉传感器,实时识别用户动作和交互,并产生相应的触觉反馈,增强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感知和互动体验。
2.3.2 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技术使节目与观众之间更加自然、便捷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在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支持下,观众可以直接通过语音输入与虚拟主持人和虚拟角色进行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为编导提供了创作与互动的新思路,可以设计更加有趣、丰富的节目形式。在技术实现方面,语音交互技术涉及语音信号采集、语音识别与理解以及自然语言生成等环节。程序能识别用户语音指令,理解用户需求并做出相应反馈,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个性化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全方位、多维度的虚拟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并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手柄等设备,能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体验、学习与沟通。
3.1.1 沉浸式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基于虚拟环境,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目内容,进而提升节目的表现力和观赏体验。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观众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环境。例如,观众可以通过佩戴头盔显示器,体验全方位的环境,观察虚拟场景中的物体和人物,并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深入了解背景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技术手段包括立体视觉显示技术、头部追踪技术、空间声音技术等。其中,立体视觉显示技术利用双眼显示不同的图像,来模拟人眼对物体的远近感,增强观众的空间感知;头部追踪技术能感应头部的姿态和位置变化,使得虚拟环境能够实时根据用户视角进行调整,从而使观众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观察周围的景象[5];空间声音技术基于多个扬声器和声音处理算法,模拟声音在真实环境中的传播路径和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加逼真的声音效果。
3.1.2 追踪与定位
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追踪观众的位置与姿态非常重要,能够确保虚拟环境与实际环境相匹配,从而实现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追踪与定位技术实时记录和跟踪观众的位置、方向和动作,使虚拟环境能够根据观众的移动和操作作出适应性调整。例如,利用手柄设备进行手部追踪和互动,利用基于摄像头的追踪技术进行全身追踪,使观众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移动和操作。
实现追踪与定位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光学追踪系统以及摄像头识别等。其中,IMU利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实时获取观众的姿态和加速度信息;光学追踪系统利用摄像头和被追踪物体之间的红外光信号进行追踪,以获取观众的位置和姿态信息[6];摄像头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分析观众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的图像,推测出观众的位置和动作。
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虚拟的数字信息融合到真实世界中,使用户能够在现实环境中与虚拟内容进行交互。该技术基于摄像头、传感器和显示设备等,实时感知和识别现实场景,并将相关虚拟信息叠加在用户视觉中,使用户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和交互体验,无须完全脱离现实环境。
3.2.1 现实增强
增强现实技术在真实环境中叠加虚拟信息,使用户能够看到增强、虚拟的现实世界,从而创造更加丰富、生动的节目体验。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现实增强技术用于创造交互式环境。例如,在真实环境中叠加虚拟的物体、人物或动画角色,使观众通过增强现实设备观看到与真实环境融合的虚拟内容,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具体的技术手段包括即时定位和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和虚拟物体识别与跟踪技术。其中,SLAM技术能够识别和跟踪摄像头感知到的环境,实时构建虚拟模型,并精准定位用户位置,从而使虚拟内容准确叠加在真实环境中;虚拟物体识别与跟踪技术则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识别与跟踪真实环境中的物体及场景,使虚拟内容能够与真实环境中的特定物体进行互动和叠加显示。
3.2.2 信息叠加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世界中,使得观众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时获得额外的信息和互动体验。在编导领域,信息叠加技术用于向观众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信息呈现方式。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增强现实技术将立体的地图、数据和图表等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中,使观众更清楚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数据,提升信息的展示效果,增加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深度。
信息叠加的实现涉及虚拟信息的定位、叠加和显示。基于空间定位技术,增强现实设备能够准确感知用户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将虚拟信息准确叠加在用户观察的真实环境中。此外,虚拟信息的叠加还涉及图像叠加技术和透视变换技术,目的是确保虚拟信息与真实场景的无缝融合以及显示效果的逼真性。
虚拟仿真技术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三维建模、实时渲染、交互式设计等技术,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导演和播出方式得到革命性改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未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电视领域将迎来更多可能性,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