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直播技术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2024-06-11 14:33
电视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编码传输

代 旭

(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西藏 日喀则 857000)

0 引言

慢直播是一种新兴的视频直播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实时、持续地呈现某一场景或事件的画面,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1]。慢直播具有交互性、沉浸式和陪伴性等特点,适用于制作新闻节目,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1 慢直播技术的概念、起源和特征

1.1 慢直播技术的概念

慢直播技术是一种利用移动互联网和5G,实时展示某一场景或事件的长时间直播技术,与传统的快直播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对快节奏、编辑处理等的差异[2]。慢直播中通常不需要主持人的引导,而是依赖监控摄像头实时传播事件,使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事件的发生与传播的同步。与快直播相比,慢直播在制作上不采用镜头快剪、编辑、音乐渲染等痕迹,将焦点聚集在单个场景上,强调事件的自然流程和细节展现,使观众能够更为真实地参与其中[3]。

1.2 慢直播技术的起源

慢直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3年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制作的5.3 h记录诗人睡眠全过程的慢电影《沉睡》,这种通过“慢速”镜头呈现日常生活场景的创作思路,对后来的慢直播产生了深远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慢直播是2009年挪威广播公司推出的标志性节目《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该节目花费7 h全程直播了火车行驶过程。火车行程306 km,进出隧道160次,获得全国20%观众的收看。这种“马拉松式”的慢节奏直播获得了巨大成功,带动了互联网时代的慢直播。

我国最早尝试慢直播是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与四川大熊猫基地合作推出的“iPanda”熊猫频道,实时直播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场景,获得了大量人群青睐。这种以超长时间呈现日常真实场景的慢直播,成为当前热播慢直播的重要源头。可见,慢直播的技术路径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实验,而真正的慢直播热潮始于21世纪初的电视媒体尝试,随后在移动互联网环境得到快速普及。

1.3 慢直播技术的特征

慢直播在技术上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摄像机基带信号进行慢直播,将摄像机实时拍摄的视频信号连接至串行数字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视频编码器和网络,即可实时传输至视频平台;第二种是对网络摄像机(Internet Protocol Camera,IPC)进行慢直播,运用高性能的视频网关如千视电子MG300视频网关,将多个监控摄像头实时流传输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视频流快捷地转换成实时消息传输协议(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RTMP)直播流,从而进行互联网慢直播[4-5]。慢直播技术的应用场景可以涵盖旅游景点、城市街区、灾难救援、云监工和动物生活等多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感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慢直播还可以作为媒体进行信息内容采集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通过慢直播捕捉可能被错过的镜头,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优秀的短视频作品。

2 慢直播中的关键技术

2.1 高清视频编码技术

高清视频编码技术是慢直播的基础,能够将摄像机捕捉的高清画面压缩成较小的数据包,以便在网络上进行高效、稳定的传输。这种技术利用视频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冗余,采用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熵编码等方法将视频帧分为不同的编码单元,根据不同的编码模式和量化参数,对每个编码单元进行编码和压缩[6]。这种技术提高了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有效呈现慢直播的高质量画面,并降低了网络的带宽和成本。

2.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慢直播的核心,利用互联网的分布式特性,采用虚拟化、集群、负载均衡等技术,将云端服务器组织成一个弹性、可扩展、可靠的计算平台。这种技术提高了视频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有效支持慢直播的多平台、多终端、多用户的接入和观看,同时提高视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慢直播的增值,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通过构建和训练不同的模型,对视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分类、聚类、生成等任务。该技术提高了视频的智能度和个性化,有效支持了慢直播的内容推荐、场景识别和互动评论等功能,增强了视频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4 5G

5G是慢直播的关键,能够提供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的无线网络连接,实现视频的实时、稳定、高效传输。这种技术提高了视频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有效支持慢直播的移动化、多样化、沉浸化体验,并拓展了视频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

3 慢直播技术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3.1 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在新闻节目制作中,慢直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还原现实,使观众深刻感受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且在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慢直播技术的实现流程包括多个关键步骤。首先,摄像机负责采集并编码现场画面使其成为高清视频流,然后发送至视频服务器。其次,视频流在服务器端被切割成若干小片段,根据画面的复杂度和动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每个片段均被压缩,采用高效的H.265标准确保画质清晰且流畅。最后,这些压缩后的片段被上传至云端,存储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以实现数据备份。

云端服务器根据观众的请求对相应的片段进行转码,适配不同平台和终端的格式和分辨率。云端服务器将转码后的片段通过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快速响应和传输给观众,观众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实时观看慢直播的视频内容,深刻感受现场的氛围和情绪。例如,在2020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运用慢直播技术实时展示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的建设进程。

3.2 拓展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慢直播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视频传播技术,它与传统的快速、剪辑、包装的直播方式不同,采用固定机位、无干预、原生态的方式,将视频画面实时传输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更真实、更深刻的新闻故事。在新闻节目制作中,慢直播技术可以拓展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在慢直播实现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如分析视频的内容、识别视频的对象、标注视频的信息、提取视频的情感和风格等特征,从而增强视频的表现力和吸引力。5G能够提供高速、低延迟、大容量的无线网络连接,实现视频的实时、稳定、高效传输,让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角度观看慢直播的视频内容,无须担心画面卡顿或失真。例如,2019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推出“珠峰十二时辰”系列慢直播,首次向全国观众360°全景呈现珠穆朗玛峰24 h实时景观变化,展现珠峰的壮美和神秘,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该项目采用“5G+4K+VR”技术,利用无人机、全景相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等设备,将珠峰的每一个细节和变化以超高清的画质和沉浸式的体验呈现给观众,创造一种全新的新闻观看模式。

3.3 增强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慢直播技术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对现场事件的传递,更是一种引发观众积极参与的创新手段。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优势,慢直播技术实现了与观众的实时互动和反馈,从而显著增强新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技术实现方面,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作用功不可没。云计算技术将视频数据包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转码和分发等处理,保证高效的视频传输。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标注等操作,提取视频的内容、情感、风格等特征,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奠定了基础。

观众通过不同平台和终端可以实时观看、评论、分享、点赞慢直播的视频内容,无须下载或安装额外的软件或插件,提高了观众的使用便利性。通过弹幕、礼物、红包等互动方式,观众与主播或其他观众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极大地增加了观看的乐趣和参与动力。例如,2020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采用“5G+4K+无人机”技术,对湖北五大著名景区进行超高清慢直播。这一项目吸引了数千万网友在线观看和评论,通过技术手段让观众感受到湖北的复苏和美丽,成功推动了湖北的旅游和经济发展。这种融合了高科技手段的慢直播不仅提供了新颖的观看体验,更强化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观众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进一步推动新闻传媒的创新发展。

4 结语

慢直播技术的应用,为新闻节目制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创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协同作用,慢直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还原现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且借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和反馈,提升了新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编码传输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Genome and healthcare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