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清先生年谱(续1)

2024-06-11 07:59:36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河海中央大学工学院

1925年 18岁

江阴南菁中学毕业,考取南京河海工科大学预科。该校是清末状元和实业家张謇、近现代水利事业奠基人李仪祉实业救国的“根据地”。李仪祉治学精严、德行高洁,在青年学生中影响极大,成为沙玉清一生崇敬和追随的导师。

1926年 19岁

河海工科大学预科毕业,入本校本科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大学期间,沙玉清是中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活跃分子,并积极参与吴有训、张子高等在中央大学创建的中华自然科学社,是该社主要成员之一。

1927年 20岁

南京河海工科大学与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以及东南大学合并成为第四中山大学(同年又更名为中央大学)。

1928年 21岁

秋,顺直委员会改组为华北水利委员会,李仪祉出任委员长。10月30日下午,在中央大学举行河海同学会,作《工程学生与新中国》著名演讲,提出“新时代的工程专家不能像以前那样,为着几个军阀、资本家伸张利益,而要为国家办事,为民众谋幸福”的响亮口号,指出“合格的工程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还需对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有充分的了解。”这次演讲,对沙玉清影响很大,作了详细记录并一直珍藏。

1930年 23岁

春季去日本考察港工,秋季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经系主任卢孝候(恩绪)举荐,任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力工程教员。

1931年 24岁

发表第一篇文章《水工研究所设立之必要》(大公报,1931年3月23、24日连载),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水工试验倡导者之一。

1932年 25岁

利用清华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收集世界各国研究资料,写出综合评论文章《河流之挟砂量》(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第1期,1932年7月),这是他关于泥沙研究的开篇,也是我国早期泥沙运动力学论文之一,堪称泥沙研究的发韧之作。

1933年 26岁

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李仪祉出任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治理黄河的著述,指出“河患症结所在之大病,是在于沙,沙患不除,则河恐终无治理之日”(《治黄意见》,1934年)。在李仪祉的影响下,沙玉清走上了泥沙研究的艰辛历程。

1934年 27岁

被聘为《科学世界》(中国自然科学社会刊)编审之一。

1935年 28岁

5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建校的第一个专业学组——水利组率先成立,李仪祉任主任。李仪祉关于根治黄河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对他后来从事农业水利教育和开展泥沙问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李仪祉联系,6月9日,沙玉清夫妇同赴德国(6月9日,也是沙玉清与章镜月的结婚纪念日)。在赴德国留学之前,在《水利月刊》(1935年第9卷第2期)发表《黄土渠安定渠槽之计法》。汪胡桢在《编辑者言》中表扬沙玉清为水利工程有志青年之一。在汉诺威工科大学留学期间,主攻水利和土壤方面的课程、跟随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学习河工泥沙问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水利科学技术,在德国两年的时间里把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一切可以省下来的钱全都用于购买书籍资料。在返国途中,到英、法、荷等国进行水利考察访问。

猜你喜欢
河海中央大学工学院
一寸赤心唯江河,河疏湖蓄水利兴
——《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河海人》
水利经济(2023年6期)2023-12-16 12:00:38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从特殊到一般 以不变应万变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大哉河海,不负邦人期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唐圭璋与中央大学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