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映慧 孙莉华 彭 艳
(作者单位:1.中共娄底市娄星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娄底市就业服务中心;3.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较多,房屋建筑、通用设备等都属于固定资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盘活、高效使用固定资产,能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各类问题,构建新的资产管理模式,逐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效能,提升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本保障,是其运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单位监督、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维护、使用等行为的过程。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工需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只有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日常控制,才能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预防资产浪费、闲置问题[1]。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合法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固定资产时,应确保相关程序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及政策要求。第二,全面性。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日常运维及固定资产报废等工作。第三,制衡性。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制衡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核、成本核算、实物收发、资金支付是由不同部门负责,避免了“一人办理”造成的管理风险,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职工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预防固定资产闲置或浪费,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
首先,满足单位服务需求。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医疗、教育、卫生等多个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管理固定资产能夯实自身的经济基础,更好地利用固定资产履行自身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固定资产采购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资金,并且涉及的金额较大。采购、维护、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的违规、腐败行为会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审批、成本核算等工作流程,预防固定资产使用中的腐败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2]。
最后,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盘活存量资产,并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处置、使用等环节,预防资产滥用。同时,能深入挖掘固定资产价值,使其创造更多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部分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存在偏差,忽视了对管理责任、管理技术的创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停留在表面,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保管、资产分配、资产盘点核算等基础管理上,同时存在重视资产量管理,忽视固定资产效能管理的问题[3]。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重财务、轻实物”的落后观念,导致固定资产存在流转效率低下、重复购置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责任主体较多,完善的管理机制能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细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第一,缺乏精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二,固定资产管理程序的衔接性不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财务控制、成本管理等管理流程尚未互联互通。第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到位,相关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缺失,导致各部门无法在制度约束下形成管理合力。
基础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核算入账、登记管理、清查盘点、权属管理等内容。但是,部分单位不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采购、资产预算管理等脱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较多。例如,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脱节,验收后的工程无法顺利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资产盘点、清查不及时性,很多长期积压的固定资产没有处置,财务管理所获取的资产管理数据不完整,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另外,由于权属管理不到位,改建、扩建资产验收无法通过,权属登记之后,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近年来,对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人工记账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其无法有效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整合固定资产数据价值,需要采用新技术、新理论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4]。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限,管理过程中没有应用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导致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且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数据分析、项目论证结果的价值性较弱。
财政部发布通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明确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事项,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固定资产[5]。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前提,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固定资产效能管理,建立可全面覆盖、协同管理、有力约束、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
第一,落实“大资产”管理观念,从原有的固定资产初级管理过渡到资产、资金、资源闭环管理,改变“重资金、轻资产”等管理陋习,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建立一体化的内部管理框架。
第二,坚持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采用统一管理、采购、调配的管理方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流程,包括资产档案编制、资产标记、资产采购审批、资产使用方案等。
第三,为发挥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应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资产审批时,应严格依据各部门人员数量、业务特征、部门编制、办公范围配置固定资产,且各部门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管理者,不具有处置、购置固定资产的权利。
第四,建立固定资产协同管理机制,由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协同管理固定资产,合理调度、共享固定资产,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避免固定资产闲置。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组织结构,通过制度明确各主体的管理权责。
首先,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建立由行政单位、单位各部门、资产使用者组成的三级管理组织模式。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详细划分各主体的管理责任,使各主体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承担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例如,基层资产使用者要爱护固定资产,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需要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向上级部门提前申请,严格按照资产审批程序交纳各项资料。各上级部门则需要严格核查资产申请材料,同时定期核查内部固定资产,盘点、清算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加大固定资产风险防控力度。
其次,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期间,各单位可设计配置效率、使用效果、处置、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产应用等绩效评价指标,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各主体自觉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遵守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条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护、盘存等工作。
最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覆盖固定资产从采购到处置的全过程,重点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等核心环节的管理力度,实施“管购分离,管办分离,管用分离”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完善资产损失追责、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按照单位职能定位、资产配置标准,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入账、全面登记、清查盘点、权属管理等工作。
首先,做好资产核算入账工作。在增减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核算资产信息,核对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确保账实相符。例如,固定资产采购后,及时将资产信息登记到位,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资产登记到人、一物一卡、不重不漏。对于已投入使用但未竣工的扩建、再建、在建工程,应及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对于部分权证手续不全、但长期占有控制的固定资产,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租入固定资产需单独登记,并做好日常的维护管理。登记时,应详细写明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如资产基本信息、使用信息、采购时间、资产来源、资产财务信息等),并保证信息数据可随资产的调用动态及时更新。
其次,做好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至少每半年盘点1 次。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时,需要记录固定资产量、资产价值、资产使用状况,争取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点固定资产时,做好资产价值核算,并在资产权限报批后将资产价值登记入账。发现固定资产盘亏后,还需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预防固定资产损失,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最后,加强固定资产的权属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产权实施管理。固定资产购置完成后,立即办理现有固定资产的权属证书,资产变动后办理变更。对于存在产权纠纷、权属不清晰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产权管理规定,依法厘清产权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固定资产数据共享、管理平台,能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网络,使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数据分析、项目验证的可靠性。
第一,系统设计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需求,打造数字化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网络。系统功能模块应覆盖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购买、入库、领用、借用、维修、调拨、归还和报废的全过程。
第二,系统功能模块应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系统相连接,实现“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一体化。例如,系统应能智能化管理资产采购申请、入库验收等环节。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时,系统会关联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系统,分析资产采购成本,智能控制采购成本,超出预算时自动弹出预警提醒。资产申请审批时,系统会自动检索数据库内的同类资产、闲置资产状况,分析资产购买的合理性,避免资产重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入库验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二维码,快速扫码收货,确认固定资产的采购数量、本次送货数量,同时进行质检、验收。入库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资产卡片,包含资产编码、资产型号、资产数量、资产价值等关键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展日常管理。
第三,系统应具有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功能,能分类存储固定资产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查找。分类方法是依据实际需求,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如FW1001、FW1002)。基于该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为无序的固定资产设置有序的数字编号,统一、集中管理固定资产。例如,利用计算机算法、数据模型,串联系统、管理人员手机端/电脑端、资产条码,自动录入资产数据、贴标签、盘点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名片”,更高效地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通过扫描条码获取资产的产商、编号、规格、所处部门等详细信息。
第四,系统应能动态化管控固定资产,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申请固定资产、设备后,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自动变更资产卡片中的相关信息、状态,建立领用台账,自动扣减库存。对于低值易耗品,扣减后可在库存不足时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买。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新时期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要求、新目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转变管理理念,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控制,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价值。另外,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能,还应采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审批的基本流程,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