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杰
(山东高速集团青岛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是在工程投入使用不久后就出现的,影响道路使用功能和驾驶体验的各种问题,常见的如裂缝、车辙、水损坏等,每种病害产生的原因不同,需要采取的处理措施也不同。
裂缝类病害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 主要是由于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差、 施工工艺复杂, 很容易出现质量隐患,再加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比如,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产生的反射裂缝、路基沉降产生的沉降裂缝、温度交替作用下形成的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重交通压力下由于车辆荷载产生的荷载裂缝。 从表现形式上看,裂缝又可以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裂缝等。
由于道路基层结构承载力不足导致的车辙病害主要出现在高温地区和交通量大的路段,横断面表现出明显的落差,可以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磨耗性车辙,与沥青材料、基层施工、面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损害类病害主要表现为坑槽、麻面、松散、唧浆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水渗透到路面结构导致公路破坏。 病害产生的原因并不唯一,通常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养护施工是在前期有效预防的基础上展开的。 针对裂缝类病害,需要根据裂缝成因和发展规律,采用合适的养护施工技术。 在裂缝早期发育阶段,缝隙相对较小,可以通过灌缝、贴缝等方法解决,也可以采用沥青路面封层技术进行处治。 为了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还要加强原因分析,从根源上采取解决办法。 对于沥青路面沉陷病害的处治,如果下沉量较小,可以通过涂刷黏性沥青、加铺沥青混凝土有效缓解;如果损害严重,则需要开挖修补路基,稳定后填筑沥青混合料。 在车辙病害处治上,要根据病害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
2.1.1 完善组织架构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养护施工质量管理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确定各个层级的质量管理职责,配备相应岗位和人力资源。 项目经理应全面负责质量、工期、安全、成本等目标的实现,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参与制定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以及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控制总体计划的具体落实。 项目总工要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负责,传达执行各项工作任务和技术指标。 其他如工程科、质检科、机料科、实验室、安全科、财务科、办公室等部门,也要明确质量管理职责,通过共同努力,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从放、管、服等角度出发,将更多的养护质量管理权限下放到一线,能够充分挖掘、利用群体智慧,更好地结合实际工作,丰富质量管理手段,提高质量管理实效性[1]。
2.1.2 加强人员管理
现阶段,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管理依然对人的因素依赖较大,根据管理需求,配备合适数量的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质量管理效果。 由于一线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水平不高,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经过考核合格后,利用科学的选人用人筛查机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关键管理岗位的人员素质合格。 同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量化、细化考核内容,能够起到有效的约束激励作用。 对于一线施工人员,除了开展必要的理论课程学习,还应加强实践技能培训,通过技术比武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保证施工过程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建立多级质量交底制度,使各岗位人员能够掌握施工工艺流程,掌握施工方案文件,强化质量控制要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2.1.3 控制材料质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养护施工使用到的材料比较多,而材料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要加强材料采购、运输、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效果。
1)成立物资采购专业部门,完善材料采购管理流程,尽可能减少漏洞和隐患。 针对养护施工计划,全面准确地核算材料用量,科学制订材料采购计划。 根据互联网平台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严格把控供应商的社会信誉、生产质量、供货效率、售后服务等方面,选择优质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有利于提高材料采购质量和价格的稳定性。 通过采购材料的数量和金额确定采购方式,对于用量大、金额高的材料,一般采用统一招标采购方式;对于用量少、价格低的材料,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 全面掌握材料库存量和拟购材料运转周期,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和采购量。
2)加强材料验收管理,严格审查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并根据行业规范进行抽检试验,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3)完善限额领料制度,严厉打击超领、冒领、以次充好等行为,并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处罚违规操作、严重浪费等现象。
4)建立材料价格和质量动态台账,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有价值信息,提前预防质量风险,总结材料质量问题,加大关键节点的控制力度,约束主要影响因素的副作用。
2.1.4 施工机械管理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养护施工对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多种机械设备联合施工,实现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成本等目标的协调统一。 加强施工过程监测,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检修措施,使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性能退化、保养不及时导致施工质量损失。 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的每道工序几乎都与机械设备有关,包括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 拌和机械应该满足沥青混合料拌制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运输设备要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能够简化运送和装卸程序;摊铺设备要满足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要求; 碾压设备要满足碾压密实度要求。 每个环节可以选择的机械设备类型越来越多,如何优化配置沥青路面养护施工机群成为关键所在。 合理的施工机械资源配置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降低施工成本和环境污染。 应该以主导机械设备为基准,充分发挥主要机械设备施工效率,尽可能减少配套机械设备种类。 不同工序之间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要匹配,尽量选择同一型号机械设备,保证施工过程的协同性[2]。
2.1.5 施工过程监督
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控制的过程, 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质量隐患的不断扩大。 积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养护施工沥青路面内部结构进行检查, 明确是否达到养护施工目的,为后期的养护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完善施工资料,收集各种质量检验记录,做好归纳整理工作,保证文件资料的有效性、准确性、可追溯性,总结施工经验,更新施工管理办法,推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2.2.1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危险源较多, 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伤亡事故,所以,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前预测风险隐患,科学制订施工组织方案,将安全管理作为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
1)在上路施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施工申请、批复材料、具体方案、有关单位材料等资料文件,经过审查批准同意后才能开展养护施工。
2)严格检查施工保护措施,包括隔离设施、警示提示设施、安全标志等,落实基本保障经费,保证专款专用。
3)签订养护施工安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划分,按照规定购买保险,约束企业行为,保证员工利益。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在发现安全隐患,以及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合适处置措施。
4)加强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认识水平,掌握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规范,注重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将安全管理水平作为员工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于特殊岗位,要按规定考取相关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5)加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根据养护施工特点,强化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施工风险,实施针对性控制。
6)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向有关部门及社会大众提前发布、更新养护施工信息,做好出行线路规划,减少高速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安全事故。
2.2.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在养护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都要佩戴相关安全设施,不得出现喝酒、打闹等情况,在安全区域组织休息。 根据养护作业类型,合理配置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协管员,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作业秩序。 现场施工机械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安排专人操作,严密监视施工作业环境,如果在存在不利条件的危险区域施工,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制度,不准出现带故障作业、超负荷作业的问题。 养护施工作业车辆应该安装警示标志,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禁止在施工区域外随意停车。 夜间施工时,需要开启施工警告灯,并按夜间安全要求布置安全设施和人员防护。 科学布置施工作业区域,控制每个区域的持续长度,能够起到一定的警告、过度、缓冲作用。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通过路警联动,促进高速公路多方管理主体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水平。 加强施工路段安全检查考核,重点对标志摆放、持证上岗、防护措施、机械作业、物料堆放等方面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违规作业的情况,要立刻整改并严肃处理,避免因监督不到位导致安全责任事故[3]。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中比较常见,由于沥青材料的特点及外界因素影响, 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容易产生各种早期病害,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更大规模、更严重的破坏。 在科学制订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通过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的结合应用,保证养护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注重施工安全管理,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