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 范惠芳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方面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即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难以将知识构建成一个更加具象和立体的体系。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传统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学科之间的割裂也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使得他们难以建立起对复杂问题的全面认知。
在新课标视角下,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正逐渐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学科融合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界限,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还强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技能的培养。在学科融合的框架下,学生能够更自然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培养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学科融合教学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教师需要面对教材整合、课程设计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的难题。因此,深入探讨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教育革新的复杂性。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构建更为科学、实用的初中体育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课标对初中体育学科融合设计提出了要求,多元与立体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多元与立体的目标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多个层面,使学科之间的融合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征。
首先,体育学科内部的立体性要求涉及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识点的教学,而新课标要求教育者在设计课程时突破这种单一局限,将不同领域的体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关注体育运动的技术细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立体性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体育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物理、生物、文学等各学科都存在内在的联系。在设计体育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背后的原理。例如,教师可以讲解涉及该项运动的生物学原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运动轨迹,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运动中的力学问题,从而实现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
这种立体性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跨学科能力的需求。因此,在体育学科的融合设计中,立体性的考虑成为关键,教师需要巧妙地组织和设计,使学科融合真正实现多维度发展。
新课标对初中体育学科融合设计提出了引领学生多元成长的新要求,这意味着体育教学不再仅局限于传授运动技能和规则,而是注重在引领学生成长同时推动学科的新发展。
首先,体育核心素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运动表达等方面的素养。在学科融合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体育与生物学、心理学等相融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身体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观念以及更加全面的运动技能。
其次,德育是新课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的精神和能力。学科融合设计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融入道德素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运动中不仅锻炼身体,还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引领学生成长的多元性不仅包括体育核心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需关注德育内容的融入。学科融合设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全面的成长路径,使其在学科学习中发展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基于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学科融合新设计的实践探索中,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教学视角,从体育教学的视角出发探索学科融合的方向与连接点,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
首先,体育与生物学科融合,引入生理学的知识,深化学生对运动过程中身体变化的理解。例如,在短跑、长跑或者是其他体育运动训练之前,需要先进行热身训练,以免受伤,此时教师可以讲解运动时肌肉的生理反应、体内氧气的运输过程等,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热身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教师可以将体育学科与心理学科相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学习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了解到运动对情绪、压力和自我认知的调节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活动,在比赛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竞技压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疏导的技巧,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体育与物理学科融合起来。学习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学生可以分析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因素,进一步提升对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这样的融合设计有助于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全面理解体育运动,不仅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构建了更为综合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综合性学科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需求。
在体育学科融合的探索中,除了站在体育课堂的视角进行学科融合探索之外,教师还需要拓宽教育视野,从文化学科出发做好学科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价值。
首先,将体育与文学融合,阐释体育文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关于体育历史、体育精神的作品,使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体育在文化中的价值。学生阅读一些体育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运动的激情,还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探索体育与历史的融合路径,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不同文化中体育的角色,更好地把握体育在社会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通过研究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变迁,学生能够领悟到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中的演进。
最后,与艺术学科融合,展现体育艺术的一面。例如,在啦啦操或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元素,设计出更富有韵律感的动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性,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这样的融合设计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科中感受到文化的底蕴,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1.基于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对初中体育学科融合设计提出了探索多元目标的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发挥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这就表明,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不再单纯地教授体育运动技能,而是融合其他学科的元素,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与更加多元的成长路径。
要想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科融合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从体育学科教学出发,探索体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以体育课程中的接力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四百米接力跑”比赛项目,以考查学生的接力技能,在比赛过程中体现道德与法治价值观。
首先,在比赛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接力比赛的规则,强调公平竞争,规定明确的接力传递规则,要求队伍内每个成员都要遵守,以确保比赛的公正性。
其次,在具体的比赛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尊重对手等观念,让学生了解接力跑团队的成绩不仅取决于速度,更体现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尊重。
再次,教师还可以在比赛中设置一些特殊的道德情景,如一个队伍在比赛中犯规,需要接受裁判判决。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在维护自己团队利益的同时,基于比赛的公平性接受处罚。
最后,教师可以设立奖励制度,表扬在比赛中展现出良好道德品质的队伍和队员,包括比赛中的行为表现、对其他队伍的尊重、助人为乐等方面。奖励不仅是荣誉感,同时也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让学生明白正义、奉献的价值。
通过体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学生在接力跑运动中不仅仅锻炼了身体,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下形成了公平竞争、团队合作、正义感等良好思想品质,实现了育人的基本目标。
2.基于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
传统体育课程往往只关注技能训练,而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学、物理学等,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运动的原理,既能够有效强化学生运动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点的融合中实现多元成长。因此,教师要基于体育运动做好学科之间的融合探索,在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体现中引领学生成长。
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和物理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带来更新颖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香蕉球”,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球在空中会呈现弯曲的路径?”激发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并为后续学科融合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结合物理学科“摩擦力”章节内容,介绍与“香蕉球”相关的概念,如摩擦力、重力等,解释这些物理概念是如何影响球的飞行轨迹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香蕉球”现象,并调整不同因素,如力度、踢球部位等,让学生观察球的飞行轨迹,亲身体验物理学原理。
最后,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数学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力度、角度对飞行轨迹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球的运动轨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实际足球比赛中如何巧妙地运用“香蕉球”技术,以绕过对方球员或进攻球门,强化学生对比赛战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决策能力与技术能力。
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足球技术上取得进步,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关联性的认识,促使他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
1.创新情景式多元体育教学形式。
要想做好初中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新探索,除了基于教学探索融合路径之外,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情景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和具象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元探索中实现多维成长。
教师可以将体育与历史的情景相融合,让学生还原古代奥运会的体育项目,亲身体验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情景。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古代奥运会的历史背景,包括奥运会的起源、发展和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古希腊文化和文明的象征。然后,利用图片、文物复制品等教具,展示古代奥运会的相关场景和体育项目。学生则观察、分析这些文物,了解当时运动员的服装、器械及比赛场馆的布局等,畅想古代奥运会的举办盛况。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远、举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对古代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角色,包括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古代奥运会的比赛氛围,理解当时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生既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学到古代奥运会的具体历史背景,又能够通过体验式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化对体育的影响,助力学生成长。
2.营造综合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科融合除了需要以具体课程为途径进行创新探索之外,教师还应当拓展教学思维,以更开阔的教育眼界进行实践探究。例如,教师可以整合语言、艺术、社会学等文化课程,将不同文化元素与体育相融合,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体育在文化传承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学科的内涵。同时,这种综合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深刻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文化意识,使体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呈现出更为立体和多元的发展趋势。教师深入探索体育学科和文化学科的融合路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实践,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