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毛利人的文化中,有一种称为“夸阿卡”的鸟,它的出现代表吉兆,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那就是斑尾塍鹬。这种体型还没有鸽子大的鸟,没有华丽的羽毛,还长着怪模怪样的鸟喙。但如果你轻视了这种其貌不扬的小鸟,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候鸟,它是世界上单次不间断飞行距离最远纪录的保持者。
茨威格曾说:“这世上所有的伟大壮举,都是悄无声息完成的。”同样,在最初,科学家并不知道斑尾塍鹬如何迁徙。直至2007年,研究人员利用小型卫星追踪器,得到了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的飞行数据。“E7”从美国阿拉斯加出发,横跨太平洋,直抵新西兰,一路上不吃不喝地高速飞行了8天,总长11587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单次续航能力也只有一万多公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有卫星追踪数据记录以来,最长的、不间断的候鸟迁徙纪录已经不止一次被斑尾塍鹬打破。
为了实现这惊人的壮举,斑尾塍鹬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每年飞行前,它会大量捕食虾、蟹、蚌、螺等,以儲存成倍于自身体重的脂肪能量。同时,它甚至会消耗25%的消化道和部分器官组织,以便为更多的脂肪腾出空间。这些被储存的脂肪将成为接下来长途跋涉所消耗燃料的来源。可以说,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斑尾塍鹬就是一个移动的油箱。如此巨大的牺牲,造就了斑尾塍鹬的迁徙神话。这种中途不停歇的飞行,可以避免在停留地遭受捕食者的侵袭或染上疾病,是它应对危险的独特方式,展现了小小鸟儿非凡的生存意志。
(摘自《知识窗》 吕令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