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石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4-06-09 16:28牛军刚王进涛
大科技 2024年21期
关键词:古浪岩组石灰岩

尹 杰,牛军刚,王进涛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二大队,甘肃 武威 733000)

1 区域水文地质

工作区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的低中山区,高程2466~2747m,气候属祁连山高寒亚干旱区和河西冷温干旱区。年均气温4.9℃,极端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31℃。年均降水量300mm,蒸发量2292mm,总的气候为四季分明,干旱少雨,降水稀少。工作区内属祁连山系东北边缘中低山区,按地貌形态分类属中低山及丘陵地区。海拔2466~2747m,高差一般为100~200m,属中等切割。地形特点南高北低,最低点位于北部边缘。山脉呈东西向延伸,山顶山坡具黄土高原浑圆和宽缓的地貌特点,第四系覆盖广茂,谷底切割较强,沿沟谷底部基岩大量出露。矿区地形呈南高、北低,高地形位于矿区南界附近,从石城子村向东一线梯增,从2647~2740m 再至矿区东部大山头2747m,转向东南。南界外为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石城子-橫梁浅沟,东高西低,标高2630~2643m;矿区北界为花露槽子,是一短沟,标高2480~2580m。靠近矿区西界(界内)一条近似南-北方向的、南高北低的狭谷——石城子沟将二者贯通,至矿区北边界,海拨2466m,并向北沿伸1.1km到打拉水(村)。打拉水属山间小拗陷,海拨2399m。再向北至干沟处出山(大靖拗陷),海拨约1980m,是区域性最低侵蚀基准面。

拟设矿区范围内最低点2466m。区内降水不均,历年降水集中在7—9 月份,常有洪峰出现。

本区虽与黄羊川河(汇入古浪峡河)距离很近,但受控于地形,勘查区大部分属大靖河水系。勘查区南界东西走向的浑圆山岭为两个水系的分水岭。大靖河主干发源于毛毛山北麓,由多条支沟汇集而成,并入大靖水库后出山流入平原,消失于海子滩、腾格里沙漠,全长45km。多年平均径流量0.128 亿m3。矿区是其西侧支流井儿沟-大墩沟系节性水流,向北汇入大靖盆地之西靖一带。石城沟以及其各支沟均无常年水流,沟谷均为干沟,只在降水季节短时的降水汇集于冲沟内形成洪流。矿区南界以外属西大滩河水系,西大滩河主流距离矿区西南约5km 距离。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工作区内出露志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组(O2-3gl)、留系下统马营沟组(S1m)和第四系(Q)地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Q3):工作区内分布最为广泛,沿山坡、山脊大面积分布,沟谷中尚有零散全新统堆积,未勾绘出。

志留系下统马营沟组(S1m):主要在勘查区北部F1断层以北,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1]。

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第二岩组(O2-3glb),分布在矿区南、北F2、F1 断层间。多沿山沟及陡坡出露,以石圈城出露最完整,露头岩石新鲜。为石灰岩矿含矿层位。

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第一岩组(O2-3gla),于工作区南界F2 断层以南火石屲南东、十条公路以南分布,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出露范围有限。

地层顺序及接触关系如下。

第四系(Q3):全新统主要为砂土、砂砾石,多呈棱角状,磨圆度较好,砂砾成分主要为石灰岩,有少量砂岩、板岩,碎屑粒径一般在0.5~10cm。

上更新统多为坡积、风成堆积物,以灰黄、土黄色疏松黄土状亚黏土为主。下部夹有不稳定的砂砾石层、碎石层,厚度1~6m。

下志留统马营沟组(S1m):主要岩性为青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互层,其上部以泥质板岩为主,下部以粉砂质板岩居多。岩层产状基本稳定,呈北北西走向,倾向南西,倾角45°~63°,厚度大于67.7m。

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第二岩组(O2-3glb):岩性以灰、灰白、浅肉红色致密块状灰岩组成。该组岩层由于受断层构造的影响,其产状往往表现不稳定。总体呈南南西倾向,倾角为57°~86°,平均71°,厚度大于424.1m。

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第一岩组(O2-3gla):暗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厚层状变粉细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及细砂岩,顶部灰绿~灰黑色泥岩、泥灰岩。产状200°~218°∠31°~53°,出露厚度大于130m。

2.2 构造

工作区内处于区域张家沟—天成台背斜北翼东段的部分,工作区为北翼的部分,受同生及后断裂作用,呈一个长轴东—西向的菱形的“构造-岩层块体”,长宽3.4km×1.6km。该“块体”内岩层(中上奥陶统古浪群第二岩组)受断裂改造跷起,整体呈南西倾斜的中缓倾斜构造,其北与下志留统马营沟组断层接触。受石城子向斜及断层的影响,中上奥陶统古浪群第二岩组内多发育规模较小的褶曲,使局部地层产状紊乱,主要矿化地段为一个局部背斜,倾角31°~53°。

切割“块体”的同向断裂F1 和局部断裂F2 特征如下。

F1 断层:位于勘查区北部。断层总体走向77°~257°,向北倾斜,倾角70°~78°。延伸长度大于1140m。该断裂为一逆推断层,断层面光滑陡直,北盘为上升盘,岩性主要为青灰色、灰绿色粉砂板岩;南盘为下降盘,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块状石灰岩。

F2 断层:位于勘查区南部石城子、火石屲南一带。断层性质为逆断层,断层大致走向为120°,倾向南。南北两盘岩性差异明显,北盘下降盘,岩性为灰白色灰岩;南盘为上升盘,主要为暗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厚层状变粉、细砂岩。该断层延伸长度大于1060m,断裂带宽达50m 以上,断裂带岩性破碎,小褶曲较为发育,在坡脚岩石出露处可见糜棱岩和碎裂岩出露。

褶皱翼及石灰岩层间,构造较为简单,含矿地层岩性发育单一,呈宽缓褶曲,产状变化不大,局部小褶曲产状略紊乱。总体含矿层(矿体)展布稳定、可对比性明显。

2.3 岩浆活动

矿区范围内未见任何岩浆岩及脉岩出露,也没有岩浆岩的任何存在迹象,如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白石岩化及围岩的黏土化等现象。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特征

黄羊川镇石城子石灰岩矿赋存于奥陶系中上统古浪群第二岩组(O2-3glb)之中。古浪群第二岩组呈长轴东—西向的菱形展布,长宽3.4km×1.6km。该范围内岩性几乎均为石灰岩,层状产出,最大厚度424.1m,规模较大。受拟设采矿权范围限制,工作区范围只是该菱形展布矿带的局部,除北部边缘外,工作区其他部分(绝大部分)均位于该含矿带内。

矿区矿体长度1.473km,最大宽度1.204km,平均宽度0.95km。矿体的出露标高2470~2747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北边界的石城子沟与花露槽子(沟)交汇处,海拨2470m,(矿体最低露头2480m);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南最高峰(大山头)处,海拨2747m,矿区地形呈南高、北低,高差277m。矿体总体走向约290°,倾向南西,地表倾角变化21°~86°,钻探矿心倾角31°。仅在北部在断层处,由于受断层挤压,石灰岩层局部倾向北东,倾角70°~85°。

矿体主要由灰、灰白、浅肉红色中厚层、厚层致密块状灰岩组成。除在冲沟两侧及陡坎地带出露处,工作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覆盖,黄土厚3~6.5m。

本次工作工程所圈定的资源位于矿区中部,其矿体长1200m,平均宽580m,平均厚度196m;控制的资源位于矿体中部,矿体长800m,平均宽393m,平均厚度178m。此外,矿区东南部依然有资源前景。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

矿石呈灰、灰白、浅肉红色,玻璃光泽至腊状光泽,细晶、粉晶晶粒结构,亮晶结构与泥晶结构共存,少量碎屑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少量角砾状构造。性脆,断口平坦,与稀盐酸作用强烈。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占比在90%以上,方解石呈三方晶系,集合体呈平行发育的柱状及平行发育的板状体。方解石呈他形粒状,彼此紧密镶嵌,分布均一,粒径在0.05~0.3mm;少量泥质,黏土矿物占比约3%±;极微量~微量白云石、菱镁矿、石髓及蛋白石、黄铁矿,总量约2%。

岩石沿层面的一些受力面有些破碎,破碎较强时被方解石雏晶重胶结石灰岩角砾、形成一种角砾状灰岩,弱破碎处常见有贯入的后生方解石细脉,并在裂面生成毫米级柱状、锥状晶簇。近地表裂隙面附着含铁质的泥质层膜和粉末状泥质附着。这些现象在钻孔和探槽中都可以见到。

3.2.2 矿石化学成分

以往工作共采集样品100 件,分析项目为CaO、MgO、SiO2三项,其结果表明:CaO 变化为53.25%~55.46%,平均值54.65%,变化系数0.73%,总体变化很小,分布均匀、稳定。MgO 变化为0.20%~0.51%,平均值0.31%,变化系数24.77%,MgO 变化较均匀,单个样品含量均小于1%。SiO2变化为0.31%~2.08%,平均值0.99%,变化系数36.05%,其变化较均匀。

3.3 矿床成因及控制因素

3.3.1 矿床成因

中上奥陶统浅海相沉积,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马家沟组)石灰岩的最重要的沉积层位,是大多数水泥灰岩矿床的产出层位。

在本矿床中,以钙质的碳酸盐质石灰岩为主,夹微量细砂质泥质碎屑岩,石灰石呈中细粒的粒屑结构、较致密,几无鲕粒、竹叶结构,未见到生物骨架,游离硅及铝硅酸盐或黏土矿物含量低,镁矿物含量甚微[2]。

根据岩性特征及区域资料,本区中上奥陶统古浪群属介壳相沉积或以介壳相为主的混合沉积,主要为未经变质或仅具轻微变质的连续沉积岩系。说明当时该区处于的浅海-滨海环境中,以化学沉积为主、物理-化学沉积交替发生,沉积环境属略显动荡的浅海-滨海相,因此本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海-滨海相沉积矿床。

3.3.2 控制因素

矿床受沉积环境控制。早古生代北祁连洋为阿拉善陆块边缘深水盆地多岛洋环境,本区处于岛弧弧后盆地与大陆边缘间环境。中晚奥陶世,北祁连洋结束扩张,趋向于收缩环境,多岛环境下滨浅海发育,产生众多的碳酸盐沉积。

源自碳酸盐沉积的石灰岩矿,与沉积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浅海或海湾、稳定的构造环境、温暧的海水及生机盎然海洋生物,以及受限的陆源物质加入,为质纯的碳酸盐沉积创造了条件。矿床严格受这种沉积层位控制[3]。

3.3.3 找矿标志

区域上,中上奥陶统古浪群发育区,为区域找矿标志。

石灰岩抗风化能力相对弱、区内石灰岩赋存区段大多呈浑圆形山地、地形坡度中等,是矿区内找矿标志。

石灰岩沉积区岩层稳定,少断裂破碎,地表露头岩石多呈灰白色、浅灰色、浅红色,顔色越浅矿石品质越好,是矿床找矿标志。

4 工程地质条件

4.1 矿区工程地质分组

(1)坚硬岩区。坚硬岩组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由奥陶系中厚层—厚层状变粉、细砂岩,夹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灰岩等组成,岩性较均质、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表面微风化,内部岩体较完整,岩石强度高,天然容重2.3~2.7g/cm3,干抗压强度60MPa~140MPa,内摩擦角65°~87°,软化系数0.44~0.54。

(2)松散土体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土体可划分为黄土状亚砂土和砂砾石两类[4]。

黄土状亚砂土:分布于地表,上部为黄土状亚黏土,厚2~5m,下部为黄土状亚砂土夹砂砾石,厚1~3m,结构疏松,多孔隙,力学强度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kPa~150kPa。受降雨等因素影响易坍塌,稳固性较差。

砂砾石:分布于沟谷地带,范围小较零散,厚度大于2m,松散-中密,土石混杂,粒径大小不一,分选差,力学强度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300kPa。

4.2 矿体边坡、顶底板岩体的稳固性

矿区矿体为石灰岩,呈巨厚层状产出,岩石未风化半坚硬,稳定性好,受构造影响小,矿石稳定性较好,适合露天开采。矿体顶板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稳固性差,厚度不大,一般2~5m,需在开采当初予以剥离。可以防止开采过程中发生滑坡、崩塌等工程地质问题。

矿体底板同为石灰岩,其稳固性较好。矿区地形自然坡度10°~15°,平均坡度12.6°。野外观测矿岩类自然边坡在55°左右。堆土、堆石的稳定安息角约29°。依据矿区实际初步建议矿山作业面边坡角70°,最终边坡角为55°,应在开采中根据岩石完整性,对边坡进行调整,确保安全开采[5]。

5 结语

该矿山属于大型矿山,储量丰富。矿石的开发利用将大大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劳动就业效果,并能带动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增进地方福利等方面起到较好的影响。矿山前景以及市场开采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古浪岩组石灰岩
银川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动态特征
与己书组诗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古浪香瓜钢架日光温室标准化栽培技术
石灰岩
古浪明代水陆画
一种提升石灰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新型有机添加剂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区15-2孔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