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云
(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广东 广州 510320)
近两年,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求真的行动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为例》的课题研究。“求真”是“求善”“求美”的基础。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和人的本性,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说真话,学真知,教真人,做真实的教育。为使学校课程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真人思想”,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育人目标,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蓝本,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造条件开设特色课程,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领域,力求为每个学生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让每个孩子的个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就“真”教师、“真”学生和“真”学校[1]。
1.1.1 立足常规教育,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成学学做真人”。其实,学生所学的东西,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做人做事,其实都是在求真,都是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求事物的本来的发展规律。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围绕党性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以高尚品德引领走向成人。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多力合一,努力培育学生人人向好、向善、向美的品性。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是培养各方面习惯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以“塔风珠韵少年养成教育”为主题,将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阅读习惯、运动习惯等养成教育贯穿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中,在“且学且思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中,每周开展一个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如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举手,自信交流;合理安排时间等,大队部及时评比出每周每班的“倾听之星”“交流之星”等,激励全体同学从小养成好习惯。“小习惯,大未来”,学校坚持把好习惯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引导学生在行规礼仪中,形成培根铸魂、求真润德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诸多能力。每学期“国旗下讲话”,均有计划安排每个年级学生轮流开展“诚信”小故事讲演或剧本不少于一次,把纯真的品德扎根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学会说真话、办真事,从小明礼诚信,学做“真人”[2]。
1.1.2 诵读国学经典,争做有志少年
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着力研究实践,每周二下午分低、中、高年部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从《三字经》到《弟子规》再到《论语》,学生们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声情并茂地诵读,不仅领悟到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还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培养学生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学期,全校开展了“诵读千古美文,争做求真少年”诵读比赛,学生用古典乐器伴奏配合朗诵,翩翩起舞展现中华经典之美。充分彰显文化自信,从小争做有志少年。
1.1.3 重温革命历史,做务实理性的人
为了增进赤沙学子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红色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各班级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开展了“重温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红色经典故事情景剧表演活动。在学生生动的表演、深情地演绎中,红色基因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一个有着英雄主义气慨的少年,他的未来将会是一个务实理性的人,是一个不畏艰难险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更容易一往无前,走向成功。
学校立足于“求真知、探真理、做真人”的理念,聚焦多元课程,以求真求实为教育态度和教学初衷,打造“求真少年”。
重视学科“真学习”,追求真知。
(1)创新“求真”教学模式——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程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强调“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国家课程,特别强调义务教育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特别强调“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才会明确规定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等基本事项。
新课标颁布以来,学校在课堂变革中突围,引导全体教师将关注课堂的视角逐渐地由关注自己怎么“教”,转向学生如何“学”,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在反复的研磨与锤炼中,不断打造“求真”课堂,将育人与育分高度一致化,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依标施教,为减负提质而努力。备课不仅备课标、备教材,更要备学情,关注学生先学的情况、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以学定教。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课堂上采取学生自助、同伴互助、教师辅助的教学方式,试图通过“三讲三不讲”,最大程度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三讲:①讲重点。只讲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讲难点。关注那些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的问题。通过集体讲解,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点,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③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关注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如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这些问题往往在学生多次强调后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容易在测试和检测中暴露出来。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引起重视,做好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不讲: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学习质量,让学生在“真学习”中,追求真知。
(2)拓展“求真”学科活动———提升兴趣,发展素养。学校重视多学科齐头并进,严格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持原有课程的设置,各学科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创新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未来视野的“求真”少年。多方面统筹教学资源,多渠道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应社团选修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习得更多知识,锻炼更宽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学科文化。
上学期,学校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科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生都能保持求知的欲望,崇尚学习,学会学习,追求真知。如,学期初,语文科组依据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古诗文诵读指导意见,结合各年段的学习任务,制定好诵读计划。各班级按照诵读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读经典、诵经典的活动,科组同步举行“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以赛促读,检测学生寒、暑假的背诵效果,并提高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4]。
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数学科通过“玩转七巧板”课程,结合七巧板拼图绘画活动,既让孩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数学的无穷乐趣,同时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学生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是从一场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阅读活动开始。为让学生自主延续英语学习的热情,积极探索英语学习的乐趣。上学期,英语科开展自编书活动,鼓励学生们从自主阅读到主题选定,从字体设计到版面美化,学生都认真构思,精心雕琢,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一份份生动有趣、充满文化的趣味作品。
学校坚持在科技、艺术兴趣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科技和艺术素养。在每年一度的科艺节中,科技科组织了智力魔方比赛、植物辨认比赛、鸟类辨认比赛、鸡蛋撞地球比赛、食物高塔比赛,通过有趣富有科学原理的比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美术科举办了“绿色家园”环保科幻画创作比赛;音乐科在科艺节文艺汇演中排演了架子鼓、歌舞、古筝、舞蹈等表演。
学科拓展课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教育,不仅在课堂教学上,更在活动实践当中。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做好校园课后服务,学校创造性地改革大课间活动,通过广播操、韵律操及创编趣味性强的手指操活动,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运动兴趣;设置了篮球、足球、棒球等多个体育活动社团,各个社团最大程度的丰富学校的特色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彰显学校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以运动帮助学生的大脑释放多巴胺,增加内啡肽的释放,减轻焦虑和压力,锤炼意志。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学期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大筛查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以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每月开展“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学会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善爱自我,进而爱他人,爱社会。健康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调整当下出现的不良的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学校以美育培养学生高雅自信的气质风范,把美育作为美术课、音乐课、书法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审美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合唱团、舞蹈队、国画班、书法班等多样化的美育特色课程,五育并举、学有特长,助力学生卓越成长。每学年,艺术科组举办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和书画展及各类比赛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也将美育精神发扬光大[5]。
学校是海珠区劳动试点校、海珠区小农田实践基地、海珠区湿地实验学校。“双减”以来,更是一直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据劳育素养发展要求,围绕“真人”培养目标和“求真”课程体系,把劳动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精神成长。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劳动意识启蒙,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技能训练等方面内容,以校园清洁、家务分担、公益劳动等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劳动、合作劳动能力,充分借力学生“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与家长协同育人,提高学生活动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从引导学生整理书包做起,教会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清理杂物、搬运桌凳,坚持家校合力,同心同德,确保居家劳动和劳动教育有指导、有督导、有落实。自“双减”以来,学校开辟了校园种植基地,并分片包干到班级,由各班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园地,亲近自然,学生一起动手探究,一起展示劳动成果,享受种植和采摘的喜悦,一起体验劳动的美丽,深刻感受到收获的不容易,激发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的喜爱之情,让每个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绽放最美的成长姿态,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品质,培养他们懂劳动,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学校在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周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基础上,继续以“中国传统民间游戏”为主题,分年级深入开展捏面人、纸飞机、沙包、投壶、七巧板等民间玩具的制作,通过以研促行的模式深化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核。相信每一位赤沙学子都能将热爱劳动的精神根植心中,让劳动托起中国梦!
总之,多元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今后,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将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努力开设适合不同学生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全面提升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谱写华美的使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