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战”真的会让军队沉沦吗?

2024-06-08 11:33朱江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治安情报军队

朱江明

2010年2月17日,阿富汗赫尔曼德省Marjah,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抓获塔利班武装人员。图/视觉中国

最近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奇怪的风潮,认为现代化军队(比如美国和以色列)若长期进行治安战,很可能陷入一种低级内耗,使得他们虽然表面上看战斗经验丰富,但若遇上俄乌战争这种全面大规模正规战,往往不堪一击。

他们的观点当然有些证据支持,比如西方媒体采访了一些参加乌克兰国际志愿军的西方老兵,他们表示自己虽然身经百战,但是跟俄乌战争相比完全是两回事,并且列举了他们接触过的中东极端军事组织与俄罗斯正规军的差距。

那么治安战导致现代军队全面战争应对能力荒废的言论是否正确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治安战。

实际上,“治安战”是个来自于日本军队的军事术语,特指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占领区内对抗日军民的绞杀和残酷镇压。日本防卫厅在战后编纂的《华北治安战》一书中直言,这“不是以往的持久战,也不是消耗战,而是一种独特的战争”。现在国内外严肃的军事著作中一般也不会使用“治安战”这种充斥旧日本军队气息的词汇,我国一般以非正规战、非传统战争或非对称作战的词汇来形容此类战争形态。

非正规战的技术难度并不低,对于现代化军队而言算得上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一支军队的核心力量并不是坦克的数量、战斗机的速度、舰船吨位这类外化的指标,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通信、情报、监视能力、指挥链的速度和韧性,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兵力和物资的持续投送能力,也是赢得一场全面大规模战争的关键要素。自“9·11”之后全球反恐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队,在上述核心战斗力的现代化建设中不仅没有荒废,反而愈发精进。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根据中情局追杀恐怖分子的需求,研发了察打一体的长航时无人机,改变了以往先用无人机等侦察平台锁定目标、再派遣战斗机空中攻击的行动模式,使得斩首行动的节奏变得空前快捷紧凑。

察打一体长航时远程无人机的背后,是现代化的军用数据链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保障和空中多重技术侦察手段的小型化,坐在美国本土基地的无人机飞行员得以操控在中东、非洲、中亚地区上空飞行的无人机,完成侦察、监视、打击和评估等复杂的任务。这些技术的出现是现代军用通信技术的里程碑式成就,如果没有多重侦察手段为后方提供高清视频监视数据,军用数据通信就不需要高带宽和强稳定性,两者就犹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网速一样,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成长。

这种技术上的突破虽然首先应用于非常规战争,然而在大规模战争中同样也是制胜法宝,从“9·11”事件以来,此类技术在西方军队可谓以惊人的速度在迭代更新中。反观俄乌战场上作为西方对手的俄罗斯,在此类技术上的进步相对有限,连无人机大部分都需要依赖进口。

在战场情报方面,西方军队在一系列反恐战争中意识到情报并非太少,而是太多。由于极端组织的隐秘特性和高度分散性,导致情报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必须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迅速处理海量的基础情报材料。因此,西方军队率先在军事情报方面应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情报分析等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等整个杀伤链条的运转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美国军事学术界甚至重新组织和创造了“杀伤网”的军事学说概念,以替代過去的“杀伤链”,也就是从过去的单一链条式循环,演进为更复杂的多维网状循环,在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分叉出新的循环链路,以加快战斗节奏。

这一切的进化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革新,更是欧美军事学说理论创新的集大成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越战王牌飞行员博伊德提出的博伊德循环理论,可以说是理论技术两开花的结果。在俄乌开战初期,乌克兰方面的“杀伤链”构建就得到了北约的帮助,远比俄军表现得灵活和高效,这是乌克兰前期之所以能够顶住俄式闪电战的重要原因。从技术和理论创新方面都可以看出,西方军队一直在非传统战争中不断提升核心战力,所谓“北约军队的治安战经验毫无用处”的论调,实则是一种轻率的判断。

猜你喜欢
治安情报军队
情报
情报
情报
Me & Miss Bee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