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全国有1.44亿人次乘坐铁路出行。疾驰的高铁车厢里,除了吃饭、追剧、打游戏外,一些人尝试开辟出了新的娱乐项目,从前座背后的口袋里翻出纸质清洁袋。随机写上心里话,然后原封不动地塞回去,等待下一个同样座位的旅客。古老的“漂流瓶”,承载人们美好的愿望,在航海时代是人类跨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符号。而今,南来北往的列车中方便乘客的小小清洁袋,成为当下一种新的“漂流瓶”,亦是契合了某种需求——人们渴望交流,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内容包罗万象
清洁袋最早的用途,就是用来装垃圾,内层的镀膜可以防水,身体不适的时候可以临时装呕吐物。而清洁袋空白的背面,就成了天然的信纸,旅途里勾勾画画的绝佳载体。对第一批在清洁袋上写信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伴随着一种“偷感”。
“在清洁袋上写信兼具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如果你能从包里翻出一支笔,就能得到一个高铁漂流瓶。”
“相比在旅途中听同车厢功放的音乐或孩子哭闹,不如静下心给陌生人写一封信。”
高铁清洁袋上的内容包罗万象:通常情况下,清洁袋上的文字都以陌生人你好开头,有人把它当作日记本,随手记下旅途中的心情。有人把它当成许愿池,悄悄写下匿名愿望。有人用它许愿,写下对未知旅程的隐隐担忧。
清洁袋上的寄语既像是说给别人也像是写给自己,以祝愿和加油打气的话语结尾。
有人用它做画布,寥寥几笔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绘画功底。在另一面,这项活动足够包容,无论是老者还是儿童都可以即兴来上几笔。
什么人在写
在校学生霍霍告诉我们“半年前一次坐高铁看到前座露出一个角,我以为是勒索信或者情书,打开之后发现是陌生人的祝愿,从那之后我也有了这种习惯。”
“某种程度上这像是一种接力,高铁是一种难得的独处时刻,过隧道的时候手机信号不好,我又有随身带笔的习惯。”
大家写信的初衷并不相同,有的人看重记录,有的人渴望链接。为什么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是怀念手写书信?
霍霍补充:“过去老人写信,开头就是见字如晤、见字如面,文字書信可以很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实生活中的我经常有一种孤独感,也缺少手写的记录和表达,虽然和朋友们在网络上很开心,但我们在现实中却很缺少手写书信的表达。”
00后打工人小樊从今年春节假期开始尝试在高铁上写信,已经成了一种旅途中重要的仪式感来源。
“生活中总有人在坚持传统的方式,在高铁上写信的人,比坚持在地铁里看纸质书的人更为稀有。”
“每周往返两个城市,写信让我在旅途中获取了一些寄托,职场变动,情场失意都能被写进信里,高铁写信对冲了生活中的内耗。”
“生活里很多事情悬而未决,你需要一个树洞去倾诉,这种行为甚至不需要回应。”
其实写信最早的功能就是沟通和交流,而手写书信一直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现代人遇到生活的难事,可能是找朋友们吐槽,也可能是在手机里发一篇仅自己可见的小作文,手写信件在今天变得格外奢侈。
传统意义上的手写书信,老人写信无论是纸张的选择还是笔的选择都有讲究。而在旅途中,用旅途专用清洁袋,给另一个陌生的旅人写信,也能达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寄托。
高铁清洁袋大改造
永远不能低估大家在漫长旅途中的想象力。有人会把清洁袋的封条做成书签,封条的宽度和尺寸天然适合小开本读物。甚至有人把清洁袋改造成悬挂式手机支架,让自己的旅途更舒适。
有网友质疑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高铁清洁袋的浪费。对此,铁路部门表示只要不打开密封的前提下纸袋依旧会被重复使用。
当一个清洁袋被写上了文字,没有失去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给自己的旅途一些仪式感,也给下一位乘客制造一些善意的惊喜。
(摘自《邯郸晚报》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