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珺
导读:作为幼儿园日常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相对于“儿歌”“古诗”等阅读形式,绘本阅读具有特殊性。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手段上有所调整,更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理念的系统化更新,将教学的主体变成幼儿,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培养幼儿正确的自主阅读和学习习惯,为幼儿后期乃至一生的自主学习打下最初的认知基础。
绘本阅读作为幼儿较为喜爱的一种阅读形式,正在被学前教育广泛运用。以支架式理论为基础的绘本教学能够让阅读教学拥有跳板和支撑,幼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往“跳一下才够得到”的高度上努力。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还让绘本教学有了更多精彩的可能性,研究和学习这个理论本身就具有充分的启发性和创新性。
一、以支架为目标,关注绘本教学主体性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受认知基础的限制,幼儿无法自主识字、自主解读,容易将阅读简单解读为“学习文字”。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通常以主体的定位带领幼儿来阅读,以“领读跟读”“背诵识字”等为基本教学手段,不仅缺乏现代教育理念,还很难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因此,要想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明确阅读教学的主体。围绕幼儿来展开的绘本阅读教学要有更为明确的方向,从支架式教育理念入手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抓取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更为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还能够让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绘本内容更为贴合,实现以人为本的互动性阅读教学。
比如,在一次“防骗防拐安全知识”主题教育班会中,教师制定了一个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标的绘本阅读活动,以该目标为支架搭建的绘本阅读。在保证目标全面性的同时,教师尽量选取了有关联性的两本绘本《猜猜谁来了》《尼尔斯骑鹅》,帮助幼儿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得启发,学会保护自己。
要想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保证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就要通过互动、引导和观察等手段,保持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思考深度和好奇程度,真正将主动权和体验感交付到幼儿手中,让幼儿能够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启发和影响,而不是空口白牙地强调“大家要知道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大家要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
比如,在《尼尔斯骑鹅》这个故事中,尼尔斯一开始是一个自私且任性的孩子,既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又喜欢出尔反尔,当尼尔斯受到精灵的惩罚变小变弱之后,他才真正体会到做一名弱者是多么的无助,虽然尼尔斯被曾经的“弱者们”欺负、驱赶,但他没有选择继续哭泣和难过,而是努力获取了野鹅首领阿卡的庇护和认可,坚强勇敢地战胜了困难,甚至还保护了比自己更强大的大鹅马丁以及整个鹅群。在阅读这个故事时,幼儿能够从尼尔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样身为“弱小”的一方,幼儿很多时候不得不接受来自他人的轻视和不信任,但一味地指责、难过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通过努力去证明自己、获得信任,才是正确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支架为目标,引导幼儿思考尼尔斯行为的对错。比如,在讲到尼尔斯战胜狐狸救出了被咬的鹅时,通过提问让幼儿自己讲述故事的经过:“他们在湖边睡觉的晚上,发生了什么?鹅被偷走的时候被谁看到了?之后尼尔斯做了什么呢?阿卡选择放弃尼尔斯了吗?”在幼儿完成对情节的基本描述后,教师再引入现实情境:“如果我们午睡时突然来了一个坏人,趁着老师不注意抱走了你身边的同学,你该怎么做呢?”面对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幼儿会回答:“我会像尼尔斯一样去拽住坏蛋的裤腿,然后大声叫老师!”还有的幼儿会说:“大人的力气很大,而且坏人可能有武器,我不敢去阻止他,但我会大声呼救!”还会有幼儿因为胆小而选择不做任何事情,这些答案都是情理之中的,也是教师能够利用起来的支架。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同时肯定每位幼儿的做法,并总结“保护自己”和“帮助朋友”是并不冲突的两件事,首先要做的绝不是去挑战大人的力量,而是学会保护自己。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我们离坏人有一定距离,完全可以大声呼救来保护自己的同伴。但如果离坏人很近,近到坏人能够伤害到我们,那就绝对不能做出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举动,比如与坏人搏斗或者大声呼救,可以一边跑一边呼救,像故事中的尼尔斯一样,胆大心细,既救了鹅,也及时爬到树上保护了自己。
二、以支架为助力,关注绘本内容针对性
很多幼儿园在绘本的选择上没有针对性,只要是有名的、好看的繪本就会拿出来给幼儿讲,或者让他们自己看。幼儿东一点、西一点地看,只读到了皮毛,读不到精髓,就算读再多书也不过是“看个热闹”,学不到知识。冰心奶奶曾告诉我们,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虽然是好事,但我们不仅要阅读优秀的书籍,更要学会深度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支架助力,教师能够借助不同的主题选取更具针对性的绘本,更为精准地抓取幼儿的需求性和取向,获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
以心理解读为例,幼儿普遍存在一种让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比较头疼的心理,就是猎奇的心理,表现为喜欢学脏话、刻意关注大人避讳的东西、选择大人不允许做的事情等。这种表现并不能被单纯地解读为“叛逆”,很多时候只是幼儿的一种“探索”和“好奇”。他们通过这种刻意的“跑偏”和“挑战”来寻找自己世界的边缘,也就是寻找自我存在感和认同感,某种程度上是在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能够增加安全感,促进性格的稳定和成熟发展。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正视这种表面上的“离经叛道”,帮助幼儿正确看待自我,选择更为正确的探索方式。
比如,在《大卫不可以》这本绘本中,作者以诙谐、生动的画面和语句,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虽然看似是在“教唆”幼儿闯祸,实际上却在告诫幼儿危险动作的“危险”之处。踩着书本去捞鱼,书本摇摇欲坠,小鱼胆战心惊,多危险啊!踩着凳子拿架子上的茶壶,椅子要翻了,茶壶要掉下来摔碎了,多危险啊!大卫带着浑身脏兮兮的泥巴回家,自己黑乎乎一团,连着地摊上也是一堆一堆印记,多脏、多乱啊!
通过绘本内容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强调“这样做是不对的”,幼儿自己也会明白,因为绘本中生动再现了危险的原因和糟糕的后果,远比口头警告要有用得多。在看到疯狂又任性的大卫时,幼儿仿佛看到了那个调皮的自己,又好像在看一个幼稚的小男孩,自己只会笑话他的顽皮,却不再想要加入他。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更好的探索和玩耍的方式,比这种“疯狂”的方法更有趣,也更安全。
要想让绘本内容更有针对性,不仅要分析幼儿的学情和心理特点,更要从幼儿的个体独特性、发展性来着手。有的幼儿天生比较敏感,教师可以“点到为止”,通过温暖、善良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来引导和鼓励他。有的幼儿虽然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时常反对教导,但也很矛盾,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时常烦恼于失控的举动,教师就不能单纯以“调皮”来定义幼儿,要从共情的角度出发,通过类似《大卫不可以》这种反差式的人物形象疏导幼儿暴躁的情绪,让他们不再“内耗”,更多地去关注他人、关注自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支架为教育指导思路,能够让绘本发挥出更有效的教育价值。
三、以支架为抓手,关注绘本学龄阶段性
对于不同学龄段的幼儿来说,绘本需要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教学方式。低龄阶段的幼儿更多的是“玩”绘本,在阅读绘本时需要有参与感和体验感。高年级的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则应该适当增加对高频词汇的认读,以及对内容情境的深度解读,通过学习对标自己的行为习惯。正所谓“常看常新”,一本优秀的绘本作品会给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的启迪。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需要针对幼儿的学龄段进行“同文不同讲”,让幼儿有不同层次的阶段性认知收获。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绘本的内容进行支架搭建,通过正确引导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通过绘本的影响与身边的同学、家人产生交互。这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拓宽视野、丰富文学素材,也能够增进幼儿对社交的进一步认知。
比如,在《新版卡米的故事》中就有很多主人公卡米与不同年龄段幼儿一起玩耍的情节,教师可以从小班的角度来解读幼儿心理。在《卡米开学了》这个故事中,卡米的小表弟马丁第一天上幼儿园,感觉很紧张,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卡米作为姐姐总是会担心自己的弟弟,但马丁在跟姐姐分开后不仅没有再哭闹,还玩得很开心,吃了好吃的点心,还可以“像在家里一样玩娃娃”。故事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正视分离焦虑,接受自己“还小”的现实,同时鼓足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学着融入到幼儿园快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与伙伴“拥抱”,大家一起唱歌、做游戏,通过良好的社交体验更快地适应身份、融入集体。
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则需要从卡米的角度来读故事,引导他们体会卡米担心马丁、鼓励马丁参与游戏的心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可以照顾弟弟妹妹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了,凡事要以身作则,为弟弟妹妹们做好的榜样,尽快成长为优秀的大孩子。这种不同视角的反差感会让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绘本内容,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幼儿可能到了大班仍然存在“吃饭靠喂”“起床靠哄”“学习靠吼”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拥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呢?那便是改变角色,将自己“小孩子”的角色调整为“大姐姐”“大哥哥”的角色。这种角色转换会促使幼儿审视自己的错误行为,以“长者”的自持来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以支架为参考,关注绘本评价包容性
以繪本为支架的评价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内在。教师可以通过过程、主体特性和阶段性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作为辅助幼儿成长的工具,而不仅是一个衡量标准。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给予灵活的评价,还要以支架为依托,从幼儿的发展阶段需求出发,制定出具有指向性和挑战性的评价,最终给予幼儿更富有创意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评价。
比如,在《魔法数学故事屋系列——超级擂台赛》一书中,山羊公公根据不同的测试标准淘汰动物们,最终选出了猎狗作为最合格的守卫。教师可以将这本绘本中的测试过程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制定“花式”体育测试评价,根据身高选出“小乌龟”“小狐狸”“小猴子”“小兔子”“小狗獾”“小刺猬”几个身高不合格的动物。幼儿会根据喜好来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教师可以先将力量测试与动物角色扮演结合起来,让力量不合格的幼儿扮演“小河马”“小长颈鹿”“小鳄鱼”,再进行“敏捷度”测试,让不合格的小朋友代表“小熊”“小老虎”和“小猩猩”,最后所有项目都合格的幼儿则是“小猎犬”。通过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班上不再有“不合格”的幼儿。幼儿获得了各自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小鳄鱼”“小熊”,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跟朋友和爸爸妈妈宣布:“我是小河马!”“我是小猎犬!”以此代替“我身高不合格”“我得了第一名”。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猪变形记》这本书引申这种评价方式,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告诉幼儿,尽管体能水平有高有低,但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不好的、不合格的,只能代表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小猪”。虽然与他人不同,做不成高大的长颈鹿,做不成鼻子可以喷水的大象,也做不成蹦得很高的袋鼠,却可以拥有一个随时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泥潭。一个人最快乐的事,难道不是拥有独特的自己吗?森林里面的每种动物都拥有特有的本领,就像每个幼儿都拥有独特的天赋、爱好和性格。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只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五、结语
总之,伴随着绘本教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幼儿绘本教学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如何开拓更新、更先进的阅读教学,是当下绘本阅读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教研项目。相信伴随着幼儿教师的支架式绘本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幼儿阅读教学一定能够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