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山水诗文看祖国河湖之美

2024-06-08 11:30汤鑫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7期
关键词:河湖长江

汤鑫华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一批热爱祖国河川之美的人士在水利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的带领下,仿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编纂《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编纂出版《大典》,旨在为那些有意了解我国河流湖泊自然状况、人文情怀和相关信息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部可供查阅、检索的案头工具书。全书预计11卷,约2000万字,全彩印刷,包括大量再现河湖美景和文物古迹的彩色照片。经过一两千人五六年的奋斗,笔者供职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终于在2010年春推出了《中国河湖大典·长江卷》(上、下册)。实践证明,它兼具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时代性等特点,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当年夏天,笔者同事随新闻出版总署代表团出访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闻讯前往求订之。值得一提的是,《大典》将把台湾的河湖纳入其中。

编纂现代版《水经注》,今人具有郦道元难以企及的优势,诸如资料的翔实性、数据的科学性、写作手段的先进性等等。但饱受工业文明浸淫的现代人也有自己的严重不足:大多缺乏郦道元那种山水诗人般的情怀和素养,加上千人共纂,参差不齐,《大典》要在文学上达到《水经注》那样的高度,即使不是绝无可能的,至少也是难如行蜀道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本着一颗虔诚之心,借机恶补祖国的水文化,旨在从中汲取营养,尽可能提高《大典》的文化品位与文学价值。唯如此,我们才能不负今人和时代的重托,不辱现代版《水经注》的美名。

我国古典文学有很多表现形式,诸如诗词、歌赋、散文、楹联、成语、神话等等,而自然之水也有众多形状流态,举凡河流、湖泊、瀑布、泉水、井水、沟渠、雨霧、霜雪之类,不一而足。这些元素在文人骚客的生花妙笔下翩翩起舞、双双配对,产生了无数绚丽多彩的文学佳作。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段文字早已进了初中学生的教科书,因此国人熟知者比比皆是。其实非但长江三峡,全国众多知名的河湖泉瀑都有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传诵下来,值得我们编纂《大典》的作家悉心关注,更值得广大水利工作者品味欣赏。我们在编纂《大典》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诗词、散文,这里随机摘取一些例子,略加解读,供大家鉴赏。

烟波浩渺洞庭阔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是这样描写洞庭湖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句中带有下画线的10个字把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刻画得淋漓尽致。

北宋大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这样描述洞庭湖的: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引文中的最后两句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志存高远、忧国忧民的座右铭。

南宋词人张孝祥有《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

这首词没有前面的两篇作品出名,但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毫不逊色。

淡妆浓抹西湖美

大家都很熟悉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实,由于在杭州做了多年地方官,苏轼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词,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的佳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等等。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描写了六月西湖的迷人风光:莲叶接天,碧红辉映,清香之气扑面而来。末尾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

滔滔黄河自天降

唐代诗人刘禹锡撰有《浪淘沙九首》,“其一”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语言朴实而生动,意境形象而恢宏。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黄河》中云: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尾闾无处求。

此诗描绘黄河,从源头一直写到河口,精练而生动地勾画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宏大气势。

元代词人许有壬著有《水龙吟·过黄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

此词一开始就点出了黄河挟带泥沙、滚滚东流的态势。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人白居易作为大诗人,也写过不少歌咏山水的词,其中最著名的是《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带下画线的两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江南春色的姹紫嫣红。

唐代著名词人韦庄也有描写江南之美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眼。

……

言下之意,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水乡景色美,江南居民生活美,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南唐后主李煜在本职工作上做得不怎么样,却才华横溢。他借景写了很多离愁别恨的词,其中有多篇佳句传诵千古。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唐、北宋之交的词人孙光宪有一首描绘长江秋色的著名词作《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静心一想,这分明就是一幅壮丽恢宏、寓情于景的水墨画。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描写长江最为脍炙人口的诗词之一。苏轼还有《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描绘长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其中有的文字成了成语。苏轼还撰有《滟滪堆赋并序》,描绘了三峡滟滪滩的惊险。

北宋词人李之仪因其《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而名垂青史: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该词把江水当作女主人公寄托情思的载体,颇有民歌风采。

南宋的范成大曾有《吴船录》记述从成都到苏州的见闻,其中描绘瞿塘峡中的滟滪滩的文字颇为传神:

……

旧图云: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三峡工程建成后,滟滪滩已被淹没,因此船工和游客的危险少了一分,但可供诗人感叹的景物也少了一个。

明代诗人高启著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

这首长诗描绘了长江的气势磅礴。

明代词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以水寓情的佳作在当代可谓家喻户晓。

赋比兴夸水如花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这样描述滇池:

滇池县的泽水,周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似如倒流,故曰滇池。……

此为早于《水经注》的赞美滇池的文字。到了清代,一个名叫孙髯的人撰写了多达180字的长联来描绘滇池,创造了“天下第一长联”,当代有很多人能够全文背诵它。

据说,唐人王维在今宁夏过黄河时,曾在其五言律诗《使至塞上》中写下了千古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短短10个字,把黄河两岸的塞外风光刻画得十分壮丽而传神:大的空旷,直的坚毅,长的苍茫,圆的温暖,尽在其中。王维另一名篇《汉江临眺》云: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既十分夸張,又蕴含哲理。难怪苏轼评价道,同是诗人和画家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的《建德江》很短,但充分展示了一种辽阔而静谧的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说: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

这活脱儿是一段动画。

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画线两句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常人常见却有话说不出的美景,还饱含哲理。

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名为《离思》的诗,以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来比喻爱情的深厚: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来,他想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亡妻的赞美和思念,结果前两句似乎没有成为经典的爱情名言,反而成为后人解读社会现象的箴言,在社会影响上反而超过了其中蕴含的本义。历史上类似的诗文还有不少。例如,唐代诗人张文昌有一首名为《节妇吟》的政治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表面看,女子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不愿意婚外偷情,而愿意忠于自己的丈夫;实际上,作者是在以这样的文字告诉对方,自己不能叛变投敌。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片名或许就来自此诗。与元稹以景喻情不同,张文昌是以情明志的。只可惜,他俩表现出来的忠贞似乎都已为今人所不屑矣。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吟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以滚滚东流的赣江水,来比喻宋朝人民抗击金兵侵略的意志。

南宋杨万里的《小池》为儿童所熟悉: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巧妙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和谐天趣。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徐霞客游记》里有很多写水的名篇。例如,他描绘黄果树瀑布时说:

……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中吟道: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一首小诗,生动传神地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精髓。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经撰写《趵突泉赋》,以优美的文字赞美了趵突泉的风姿:“……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绮……”有一副无名氏撰写的对联则更为生动活泼:

空洞洞天,任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清人郑昆英的《晋祠难老泉赋》则用清丽的笔调赞美了晋水和难老泉:

……

湛珠辉于星夜,流镜彩于月夕。

环泉而居者万,方里而润者百。

……

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荡漾。

……

家喻户晓的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也写过不少高水平的山水诗,却鲜为人知。例如,他写的《过严江(新安江)舟中偶作》:

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处处隨人欲上船。

这是说,斜阳、流水都想与游人一道,上船观赏优美的风景。纪晓岚还在新疆工作过两年,写诗描绘了天池的美景:

乱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苍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对于古人描绘河湖的文学佳作,特别是在《水经注》之后诞生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楹联之类,我们注意在为《大典》撰写相应条目时,择其精华部分,辑录下来,融合进去。必要时,特别是在篇幅规定允许时,对其略加解读。对于有些河湖例如长江、西湖,历代文人留下的佳作太多,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照录,只是有选择性地摘录其流传最广、最久的句段,注明其作者、篇名、创作年代而已。古人借以描绘和吟咏河湖的,还有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等人的哲学著作,这些文化成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认为,编纂《大典》这样的地理性质的工具书,宁可少些工程描述,也要多些自然赞叹,如此可以扎实提高《大典》的文化品位。

猜你喜欢
河湖长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长江,你从哪里来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长江之头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事务
河湖长制
游长江
长江之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