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峰
明溪县总医院检验科,三明 365200
糖尿病是系统性代谢紊乱,患者糖代谢异常逐渐累及其他系统,引起并发症,其中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肾脏固有细胞结构、功能损伤,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发生早期缺少典型症状,漏诊率较高[1]。在糖尿病肾病防控中,抓住早期治疗时机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为促进早期确诊,应选择科学检查方法[2]。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和尿常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适用范围较广,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辅助医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促进科学治疗[3]。选取150 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受检者,其中健康体检者、2 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肾病(DN)各50 例,受检时间为2023 年3 月至2024 年2 月,分析联合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和参考价值。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 年3 月至2024 年2 月我院150 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受检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分别进行了CysC检测、mALB 检测;②可正常沟通;③可持续随访。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②临床资料不齐全;③认知异常,无法配合与交流;④合并存在感染;⑤免疫障碍;⑥合并血液疾病。
1.2 方法(1)血清胱抑素C 检测:采集晨间空腹静脉血5 ml,免疫比浊法和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AU5800)检测,记录血清胱抑素C指标,正常值0.51~1.09 mg/L。(2)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排空晨尿后,第二次排尿至次日晨间第一次排尿均采集,混合取样,尿样中加入防腐剂甲醛10 ml,从处理后的尿样中取样5 ml,记录指标,正常值尿微量白蛋白<30 mg/24 h。(3)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其中1 项或2 项阳性结果视为糖尿病肾病确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6.0 处理,血清胱抑素C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描述为,行t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单纯糖尿病组50 例(单纯糖尿病),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2~81 岁,平均(51.70±6.24)岁,BMI(24.17±2.49)kg/m2;单纯糖尿病病程1~10 年,平均(6.19±2.26)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低于30 mg/24 h。糖尿病肾病组50 例(糖尿病肾病),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5~89 岁,平均(52.01±6.18)岁,BMI(24.29±3.04)kg/m2;单纯糖尿病3~15 年,平 均(8.74±3.01)年;UAER(32~295)mg/24 h。健康体检组30 例(健康体检者),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0~80 岁,平均(51.91±5.43)岁,BMI(24.78±2.78)kg/m2。各组性别、年龄、BIM 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病程、UAER 有统计学差异(P<0.05)。
2.1 血清胱抑素C 单纯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 指标(1.12±0.15)mg/L,糖尿病肾病组(1.42±0.39)mg/L,健康体检组(0.89±0.20)mg/L,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 指标>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体检组(F=23.726,P<0.001)。
2.2 尿微量白蛋白 单纯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16.74±4.13)mg/L,糖尿病肾病组(84.92±17.39)mg/L,健康体检组(10.87±2.94)mg/L,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体检组(F=19.203,P<0.001)。
2.3 联合检测AUC AUC 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胱抑素C 为0.924,尿微量白蛋白为0.931,联合检测为0.970,通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P<0.05)。
尿微量白蛋白可用于辅助评价肾功能,无法通过单一检测确诊疾病。CsyC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可见显著异常,是常用生物标志物,在DN 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是促进DN 检出的有效方法。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 联检可提高诊断可靠性,弥补单一检测的不足,使医师获取比较精准的诊断结果。联合检测可减少因为尿路感染等因素导致的mALB 假阳性结果,提高检测结果特异性[4]。
本研究发现,CysC 检测显示,健康体检者指标正常,平均(0.89 ± 0.20)mg/L;T2DM 患者指标轻度增高,平均(1.12±0.15)mg/L;T2DM-DN 患者显著增高,平均(1.42±0.39)mg/L。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加重,导致肾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功能紊乱,因此CysC 增高。由此可知,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查中,可有效检出血清胱抑素C 升高,以此为依据可辅助肾功能损伤检出。
mALB 检测显示,健康体检者平均(10.87±2.94)mg/L,处于正常范围;T2DM 患者较高,平均(16.74±4.13)mg/L;T2DM-DN 患者为(84.92±17.39)mg/L,显著增高。健康状态下,mALB 较低,T2DM-DN 和T2DM 患者肾功能受损,尤其是T2DM-DN 肾损伤严重,因此mALB 显著激活。
联合检测AUC 分析表明,CysC 单一检测具有一定参考机制,AUC 曲线下面积0.924,mALB 单一检测面积为0.931,联合检测0.970。联合检查曲线分析表明,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中,联合检测可获取较高AUC 值,提示该方法比较科学。血清胱抑素C 曲线下面积对比结果表明,单一检测曲线下面积较低,联合检测较高。联合实施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测可靠性。由此可知,加强联合检测可促进糖尿病肾病早期检出,降低漏诊率,促进肾病早期确诊,指导糖尿病患者科学治疗。
血清胱抑素C 是非糖化蛋白质,pH 值为碱性,在机体中,有核细胞持续生成血清胱抑素C 物质,该物质有较小分子量,机体通过肾小球滤过功能持续清除血清胱抑素C,因此健康状态下机体血清胱抑素C指标较低。一旦患者肾脏细胞结构、肾功能受损,直接导致肾小球滤过受到影响,血清胱抑素C 因此具有增高表现。血清胱抑素C 具有良好敏感性,肾脏病变早期,患者尿素氮、血肌酐等含量通常无显著异常,然而血清胱抑素C 可见激活。血清胱抑素C 可稳定合成,因此在肾功能评估中,可结合肾小球滤过率分析观察血清胱抑素C 变化,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同增同减,具有统一性,在早期DN 患者诊断可将血清胱抑素C 作为敏感性指标[5]。
白蛋白是常见血液蛋白质,正常状态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较低[6]。肾功能障碍患者,蛋白质在肾脏中异常渗漏,显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糖尿病患者肾脏血管病变,导致白蛋白等蛋白质在肾脏中滤过异常,导致尿液中渗入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较易伴发高血压,加重肾脏滤过异常。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7]。
肾脏受损初期缺少显著症状,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是主要表征。肾脏细胞损伤直接诱发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主要机制是肾脏细胞受损、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肾滤过功能,导致尿微量白蛋白产生[8]。针对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通常需要综合分析心血管风险、监测炎性因子、评估免疫功能以及考虑链球菌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后,可通过激素抗炎短期减轻尿微量白蛋白尿,缓解渐进性肾脏固有细胞损伤。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后无法修复,感染后较易复发,导致肾损伤进行性加重。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诊断肾脏、心血管系统病变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防控糖尿病肾病应用价值显著[9]。
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提升是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检测治疗,具有较高敏感性,可辅助早期疾病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将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肾功能评估的首选指标[10]。在肾损伤评估中,可结合尿微量白蛋白分析病程。尿常规检测中,尿微量白蛋白指标(20~200)mg/L 时,检测结果为(-)或(±),提示肾脏存在损伤;尿微量白蛋白>200 mg/L,检测结果(+)~(+++),提示白蛋白渗漏显著,存在低蛋白血症风险,较易发展为不可逆肾病,需要积极治疗,避免恶化为尿毒症[11]。
单纯糖尿病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并且在后续病程中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造成肾损伤,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常见病理性增高,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较高敏感性,可辅助早期肾损伤诊断。机体正常代谢时,尿蛋白含量极低,通常低于20 mg/L,因此成为微量白蛋白。通过逆转纤维化治疗可对受损肾小球进行修复,有效治疗蛋白尿,促进尿蛋白转阴。尿微量白蛋白>200 mg/L 患者显著渗漏白蛋白,较易引起低蛋白血症,直至进展为尿毒症。尿微量白蛋白是肾损伤早期检测的有效指标,可辅助科学诊断。在临床诊疗中应结合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综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当前病情,从而精准评估病程。血管系统改变的主要征象是微量白蛋白尿,在糖尿病预后评估中,应积极监测尿微量白蛋白[12]。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单一血清胱抑素C 检测或者单一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可见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指标异常,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激活,同时实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可靠性,促进早期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检出,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