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房建节能分析与改进策略

2024-06-08 19:27:29金国宇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9期
关键词:能耗建筑物能源

金国宇

受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双重压力,建筑行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结构总量的重要部分,所以提高房建节能性能已成为能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的手段。本文以房建节能性能分析为基础,从设计、选材、施工工艺及运输管理各环节探索节能潜力与实现策略,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今后改进策略,为建筑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1 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房建节能现状研究

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房建节能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和建设中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业为了降低能源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开始重视能效。现代建筑节能性能评价倾向于综合与动态分析,也就是从建筑物设计、建造、使用直至养护等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在设计阶段,建筑师采用先进的模拟软件来分析建筑的热工性能、光环境以及风环境模拟等物理性能,试图在建筑初期达到能效优化的目的[1]。另外,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优化从设计开始时就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建筑物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施工材料及工艺上来说,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已成为规范的做法,如采用节能玻璃、保温涂料及轻质隔热墙体材料等已是行业内常见的做法。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也开始向节能、高效方向发展,如利用预制建筑组件来缩短现场作业时间、降低能耗等。

2 房建节能的性能分析

2.1 建筑设计性能分析

2.1.1 物理性能和光环境分析

建筑物理性能分析中着重研究了建筑热性能、湿性能和声性能及其对光环境的调节。这种分析的关键是评价与预测建筑物实际工作时的能源需求和环境适应性。设计师对建筑物热流动及空气流动进行仿真,预测冬季供暖及夏季制冷需求,然后对建筑物外壳热阻设计进行指导,如墙体、屋顶、地面保温层厚度的准确计算及选择合适窗户玻璃类型。湿性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建筑内部湿度的平衡上,以避免结露和霉菌的生长,这就要考虑材料透湿性和室内外温差。声性能分析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外界噪声的干扰、优化室内声学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和使用体验。

科学的光环境设计,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降低人工照明要求,并通过建筑朝向、窗户布置等设计加强自然光导入与分配,避免过多直射造成热负荷。这种物理性能分析可以使建筑设计前期有针对性地制订节能措施,为之后详细设计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1.2 建筑形态与布局优化

优化建筑形态和布局就是要通过考虑其方位、造型和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目标。建筑形态对于光照、通风以及热量的获取与流失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地形、气候以及周围建筑等因素。例如,通过建筑结构方向的合理布局,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的太阳辐射和避免夏季直射日照过多。另外,通过选择更为紧凑的建筑形态,可有效地缩小其表面积,从而降低热量损失。在布局方面,设计师优化了空间中各功能区域的分配,如把不经常使用的空间或者是对温度没有太高要求的空间放置在建筑北侧或者其他一些对于日照不利的地方[2]。

通过建筑间距与高度的合理匹配,能改善建筑物之间的自然通风状况,还能避免因过密施工而造成通风与阳光堵塞。布局优化会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内空气流动情况,并运用通风道原理,设计门窗位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对机械通风的依赖性。

2.2 施工材料与工艺性能分析

2.2.1 材料选择与节能性能

在房屋建筑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对提高整体的节能性能非常重要。在选择施工材料时,要对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热容量、耐久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例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热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板、挤塑聚苯板、矿物棉等,因其较低的导热系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外墙保温。同时,材料的热容也是影响建筑节能性能的关键因素。重量较重、热容较高的材料能够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热量,有助于减少室内温度波动,在夏季降低冷却负荷,在冬季减少供暖需求。此外,选用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如再生砖、竹材等,不仅减轻环境负担,也因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节能性能而受到推崇。

材料的生命周期也是节能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耐久性强的材料虽在初期投资较高,但能够减少更换频率,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充分考虑其长期的节能效益,为实现低碳建筑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2.2 施工工艺的节能效率

节能效率高的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同时确保材料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采用预制建筑组件等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可在工厂内完成大部分生产工作,现场只进行组装。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幅度减少了现场施工时的能耗和资源浪费。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也至关重要,如细致的施工规划可减少材料的浪费,确保施工质量,避免日后因为保温不良或者气密性不足而导致的能源损耗。

气密性测试可以作为施工过程的一部分,可确保建筑的密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减少能源消耗。此外,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也是节能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调度施工机械及优化能源使用计划,可显著降低施工阶段的能耗。这包括使用高效率的施工机械、合理规划使用时间以及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施工设备。

2.3 运营管理性能分析

2.3.1 节能设备的运行效率

节能设备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耗水平。高效的节能设备能够显著降低建筑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如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可在维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该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及用户实际要求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况,达到精细化能源管理目的。

发 光 二 极 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具等节能照明系统,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且能耗也可大大降低。通过在照明系统中设置光感、动感传感器等智能化改造控制照明开关、亮度等参数,能源使用效率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实现节能,在建筑过程中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使用低流量洁具、雨水回收系统等,既能降低水资源消耗又能节省水加热所带来的能源开销[3]。

综上,在建筑过程中利用高效节能设备,并且与智能化管理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建筑运营能源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2.3.2 节能维护管理策略

定期对建筑设备及系统进行检测与维护,是保证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对空调系统滤网及风管进行定期清洗既可保持系统高效工作,又可避免因污垢堵塞造成能耗升高的问题。维护管理期间,对建筑物自身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进行经常性检测也非常关键。除了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维护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也为建筑节能维护管理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使维保团队得到精确的数据依据,便于其更好地确定节能改进重点区域和制订更有效的维护策略。该技术的应用可使维保团队能够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来保证整个体系高效运行。在对建筑物进行节能维护管理时,不断监测其能源消耗模式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不断监控能源消耗模式,维保团队能够及时发现能耗异常,然后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转。这一实时监测与响应机制能够帮助建筑管理团队更及时地处理问题,使节能效益最大化。

3 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房建节能改进策略

3.1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在节能改善策略上,认真选择与运用建筑材料是提高能效的第一步。材料的物理属性,如热导性、热容量、密度和反射率等,都会对建筑的能源消耗产生直接影响。采用低热导率保温材料能有效降低热量在墙体、地面和屋顶上的传导[4]。

使用混凝土或者石材等热惰性较强的物质,可在夏天吸收和存储热量并在晚上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人们对于空调的依赖,而且这些物质在冬天能储存房间里所产生的热,并且减少热量散失。现代建筑也可使用透光率高、热导率小的节能玻璃来使自然光照达到最大化。

3.2 建筑外墙和屋顶的隔热设计

对建筑外墙及屋顶进行隔热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外墙与屋顶是建筑物的主要构造,隔热性能的好坏决定着室内与室外热量交换效率。

为使能量损失降至最低,可采用多层隔热结构设计并在各层之间填充高效保温材料来屏蔽热桥效应使热传导显著下降。隔热层外可采用反射热量外墙涂料或面板,在减少太阳辐射的同时减轻冷却负荷。屋顶可使用高反射性材料或者植物屋顶设计,植物屋顶既可提供附加隔热效果又可吸收雨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造既有建筑时可增设外墙外保温,但对于新建筑来说,要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外墙与屋顶之间的隔热性。通过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与材料,有效地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并达到能源长期持续利用的目的。

3.3 采用高效的暖通空调系统

在房建节能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实现暖通空调的有效运行。对该系统进行优化既涉及设备自身能效比问题,也涉及到整体设计及运行策略调整问题。

高效的热泵技术,如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由于其相对于传统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类系统可满足不同季节对冷暖空调的要求,同时保证较低的能耗。通过采用可变制冷量或可变空气体积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冷暖空气的输出,降低能源消耗。

热回收通风系统能够对建筑内部进行热回收,对进入的空气进行预热或者预冷,从而有效减少通风能耗。将先进绝热材料与密封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能效,如采用高效过滤与密封技术不仅能维持室内空气品质,还能降低热量损失[5]。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建筑的方位角、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日照情况,才能使系统优化配置与运行。

3.4 使用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

在房屋建设的节能过程中,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系统通过整合软、硬件平台实现了建筑能源流监控与控制,并优化了能源使用效率。该系统可实时采集能源消耗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能源使用提供优化策略,同时对设备设置进行自动调节,以实现节能:第1,借助物联网的先进技术,能源管理系统能够与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建立连接,进而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这些传感器能够探测到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人员活动,据此调节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工作状况。第2,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也可以对用户行为模式进行学习、能源需求预测、节能操作计划自动拟定等。比如,通过对入住率、使用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该系统可在非高峰时段时自动减少照明、空调运行强度或者在空置时段时关闭,以减少浪费。第3,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还可与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等相结合,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进一步增强建筑的能效。通过对建筑内能源分配进行精确调控与优化,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已成为建筑节能与可持续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3.5 优化建筑的采光和照明设计

通过在设计中加入巧思并运用技巧,可高效利用自然光并降低人工照明要求,既节约了能源,又营造了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采光设计需考虑窗户位置、尺寸和玻璃种类,利用高透光率的窗户玻璃可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利用光线散射技术则可降低直射太阳所带来的眩光及过热等现象。在建筑物结构布局中布置天窗或者采光顶,能够为内部空间提供一个统一的顶部自然光源,以减少层高较大地区对照明的要求。就人工照明而言,由于LED 照明技术具有低能耗、长寿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照明技术。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实现照明强度随室内外光线的变化及人员而自动调整,进一步提升能效[6]。另外,使用室内和室外颜色和反射率较大的材料可促进自然光反射和发散,降低对人工照明的依赖性。办公及居住空间内反光天花板及墙面的设计,可有效将光发散出去,使光照更均匀。将智能控制系统融入照明设计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与喜好提供个性化照明解决方案。通过详细的照明系统管理,能够保证能源得到准确利用,避免过多或者无谓消耗。

4 结语

集成与优化房建节能性能策略,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节能性能分析与完善,既能有效降低能耗又能够提高居住舒适度与建筑物的整体价值。今后,在科技不断进步与政策指导下,性能化设计房建节能必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耗建筑物能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昆钢科技(2022年2期)2022-07-08 06:36:14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28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 02:58:24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6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