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窦小丽,靳海霞,王文近,王云波,崔希海
(1.东营市河口区应急管理局,山东 东营 257200;2.东营信诚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3.山东齐信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20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8 万余起、死亡2.74 万余人;2021 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6 万余起、死亡2.63 万余人[1]。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使企业损失惨重,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压力巨大,各种保姆式检查、拉网式检查、专项检查较频繁,但部分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未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因此,探索并建立一种合适的安全检查体系,不仅可以减少安全生产事故,而且对安全生产监管和企业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2]。国家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是生产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各级政府制定的安全监管措施在企业层面落实不细不实,效果打了折扣;二是部分企业仍存在安全风险底数不清以及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尤其是设备设施老化等客观因素导致安全风险随时间动态增加;三是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偏低,问题隐患屡查屡犯。
鉴于此,为解决企业安全风险底数不清楚、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拟借鉴审计形式,探索并实践一种系统、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查体系。与传统的安全检查体系相比,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进行安全资料审计和安全思想审计,通过安全检查、风险评估、检验检测、会计审计等方式方法,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和法规依据。同时让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审计检查过程,专家边检查边指导,利用审计结果计算安全指数来评估整体安全水平,明确完善、维修、整改、更新、停工整顿、复查等治理建议,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为真正有效地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东营市河口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文近首次提出借鉴审计形式,探索一种对企业系统、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查模式。根据化工园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以往安全检查中存在的短板,组织化工、设备、仪表、电气、财务、安全等领域资深专家42 人组成专家组,全面梳理最新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化工园区企业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经过分类、归纳、总结,最终设计出安全资料检查的审计内容,涵盖企业安全生产全流程、全环节。其主要包括建设合规性审计、职责审计、设备完整性审计、符合性审计、安全风险审计、社会关系及应急救援能力审计六个方面。
建设合规性审计是对企业建设项目从选址、立项、备案、土地使用、安全条件评价、安全设施设计、试生产、安全设施验收、运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合规性进行审计;职责审计是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对企业法人、主要安全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般工作人员等全员安全职责及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涵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特殊作业等);设备完整性审计是依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资料对企业生产装置的设备、设施进行完整性审计;符合性审计是对企业的选址、平面布局、工艺设施、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监测监控、现场管理等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符合性审计;安全风险审计是对企业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各种事故后果进行分析,评估事故影响范围、发生的可能性、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及是否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内,以及风险是否外溢等进行全面审计;社会关系及应急救援能力审计是对企业与周边环境和相关单位安全风险相关性、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同时对企业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进行审计。
专家组通过梳理分析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大部分事故是责任事故,是企业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存在 “安全隐患” 而造成事故发生。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岗位上的隐患熟视无睹,有的甚至认为这不是安全隐患,从而放松警惕。 “安全思想隐患” 是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企业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不安全的思维和趋向。结合安全资料审计内容,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东营市河口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云波首次提出安全思想审计这一概念,即从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思想上进行安全审计。经多次开会探讨,最终根据专家组意见,设置调研审查项,即企业定员倒班情况、近两年的安全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主要负责人座谈、企业安全总监安全问答、企业员工实操考核及情况问询五大类。
通过企业定岗定员倒班情况调研人员的职责和权利;通过近两年的安全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调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状况及企业对隐患处理和事故预防的重视程度;通过主要负责人座谈调研其对安全的认识和企业安全状态;通过企业安全总监安全问答调研安全总监业务能力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企业员工实操考核及情况问询调研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心理活动和身体疲劳度。最后,综合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态度。
通过安全资料审计和安全思想审计结果评估区域的整体安全状况,经过专家组多次讨论探究,创新性地提出安全指数,如式(1)所示。安全指数从两个方面来评估企业的安全状况:一是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安全风险。安全指数是所有企业两者得分的平均数。
安全指数是一个0.1~1.0 之间的无量纲数,只反映一个区域内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变化。越接近1.0,说明这个地区安全生产水平越高(近似完美);越接近0.1,说明这个地区安全生产水平越低。安全指数可用于横向或纵向的数据对比、评判。
经过上述对安全资料审计、安全思想审计、安全结果评估三个要素的探索,由这三要素构建成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根据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确定 “审计式” 安全检查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启动、工作程序公告、审计安全资料、现场勘察与情况调研、风险分析与应急能力评估、审计结果交流、形成审计成果、项目结束。
“审计式” 安全检查选取的化工园区是2018 年5 月被山东省政府首批认定的综合性化工园区,也是中国石化联合会首批评选的 “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 。园区公用设施完善,拥有污水处理厂1 座,日处理能力达4 万m3;集中供热中心1 处,供热能力可达480 t/h;1 座220 kV、3 座110 kV 变电站;1 处特勤消防站和1 处一级消防站;危废处置中心1 处,处理能力3 万t/a;中水回用站1 座,日处理能力8 000 m3。园区已落户企业32 家,受疫情影响,根据企业建设实际情况选取已纳入监管企业20 家作为 “审计式” 安全检查对象,其中石油炼化企业5 家,精细化工企业9 家,一般化工企业4 家,储存经营企业2 家。
“审计式” 安全检查工作于2023 年3 月1 日启动,2023 年5 月15 日结束,工作组先后投入审计专家181 人次,审计发现问题946 项,调研项目114 项。
在安全资料审计中,发现建设项目合规性审计问题13 项,企业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问题101 项,设备完整性审计问题303 项,符合性审计问题297 项,风险审计问题93 项,应急与社会关系审计问题139 项。审计发现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设备完整性方面和符合性审计方面的问题,分别占问题总量的32.03%和31.40%。
在安全思想审计中,发现企业对监管部门下发文件都能进行落实,执法文书类均能按期整改完成。但是企业在自查自纠和从业人员安全思想上存在问题:一是均未进行重大隐患自我审查,事故事件管理流于形式;二是从员工书面考试和中层及以上人员访谈来看,员工的风险管控知识不牢,管理人员对风险管控力度不足,双体系运行效果不畅;三是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访谈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员问题,员工综合素质偏低和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较为严重。
根据 “审计式” 安全检查结果中的具体问题对20 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风险进行了有效评分,通过安全指数公式,计算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指数为0.325,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化工园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大型炼化企业管理相对规范,法定检验检测、防火间距、防护距离等问题基本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到位、安全仪表系统不完善等;精细化工和储存经营企业安全管理相对差,安全措施设置不到位、不规范现象较多,甚至有三家企业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在安全资料审计中,最为突出的是设备完整性方面和符合性审计方面的问题,分析企业造成这两方面问题的因素:一是现场设备设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不按设计施工、设备陈旧老化、检验检测不到位、设备管理不到位等;二是各级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装置设置不合规。在安全思想审计中,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大部分存在思想上的 “安全隐患”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激励员工的奖惩机制和缺少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疏导[3]。
根据 “审计式” 安全检查结果得到以下成果:在企业层面,为每家企业编制 “安全生产审计报告” ,详细列明问题隐患、法律法规依据、整改提升建议等,并经审计专家联合会商,针对问题隐患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和方法上的改进意见,便于企业主要负责人有效利用安全生产审计成果;在园区层面,出具 “一园一册” 安全生产审计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园区涉及的生产经营企业,针对辖区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环节,提出针对性监管措施和建议,指导园区应急管理工作。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见证,肯定安全生产工作成绩,并在发现问题后提出适当建议,协助企业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安全运行整体水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此次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为抓手,挖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环节的深层次原因,让企业管理人员对问题隐患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解决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和隐患屡查屡犯等困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难点问题。 “审计式” 安全检查体系为以后安全监督检查和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提供了新的安全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