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骁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其基于核心课程知识的学习、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知识建构的特征,为创意写作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以创意写作为核心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创意,将学科知识与文学表达相结合,逐步完成“有创意的表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文成为文学创作和表达的一种新形式。所谓网文,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的独立文字作品,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试写一篇网文”项目教学是以完成某一类网文习作为主要任务,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逐步建构自己的写作技能和语言运用经验。该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任务的明确性和情境问题解决过程中写作知识的系统建构,利用明确的习作目标,使学生清晰了解完成任务的标准和要求,选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网文主题,如“网络小说创作”或“评论文学作品”,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教师要将写作任务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写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写作的实际用途,提高他们的投入度和创作动力。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与当下社会热点或学科知识相关的写作项目,使学生的创作更贴近生活和社会。最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构建写作结构、修辞手法、语法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创意写作”中,创意是指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时展现的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是基于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产生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巧妙组合和发挥的体现。语文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教材的课程属性,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有创意性”的区域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构建“创意写作”知识体系时,可以采用纵横交叉的设计方式,形成一个结构清晰、训练点明确的网格,系统梳理和整合“试写一篇网文”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知识要点。基于语文统编教材,初中“创意写作”项目教学通过七至九年级的系统设计,形成了一个有机且渐进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以纵横交叉的设计方式为基础,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写作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具体而言,七年级上下册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从“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到“写出人物的精神”等能力点的横向展开,使学生在记叙写作方面建立起扎实的基础。同时,纵向上通过“思路清晰”和“突出中心”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写作思维结构。在“联想和想象”中,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创造力,使写作更富有个性。八年级上下册通过更加复杂的写作类型,如新闻写作、人物小传、描写景物等,拓展学生的写作领域。在“语言连贯”和“表达得体”中,学生逐渐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学习仿写、写读后感、写演讲稿等项目的引入,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写作任务,培养他们更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九年级上下册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在“独立创作”中,学生逐渐走向独立的写作道路,观点表达更为清晰。通过“学习改写”和“学习缩写”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提高他们的语言修辞水平。在“论证合理”中,学生逐步学会用合理的论证结构表达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写作训练,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更全面、更深入地发展写作技能。
在“试写一篇网文”的项目教学中,写作知识与创意的表达是由所创设的情境所决定的。情境是应用知识与技能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条件,而项目型写作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创作。情境的真实性不仅是任务真实性的前提,同时也是创意写作的基础。
以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八年级下册的演讲以及九年级上册的诗歌为例,这三个“活动·探究”单元涉及不同的写作情境,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背景下展开创作。这种情境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写作中所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表达中呈现出创意。首先,在新闻写作(八年级上册)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客观、简明、清晰的语言表达事实,突出重要信息,符合新闻报道的规范。这要求学生具备对事件的敏感度、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写作结构的技能,而这种写作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创意写作的体现。其次,演讲写作(八年级下册)中的演讲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向观众传递特定信息或观点。在这个背景下,学生需要有清晰的思路、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同时,生动的描写、感人的情感表达也是演讲写作中的创意之一。这一写作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口头表达的特点,培养出色的演讲技能,呈现出独特的创意。此外,诗歌创作(九年级上册)的写作情境更加注重情感、想象和意境的表达。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要通过抒发情感、运用修辞手法、塑造意境等手段进行创作。诗歌创作要求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力和对语言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诗意表达的创意能力。因此,这些写作情境直接塑造了学生需要具备的写作技能和知识,而在应对这些情境时,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创意即是对写作知识灵活运用的产物。
“试写一篇网文”的项目教学,可以构建一个微型项目,以规模型研究的方式或基于单篇习作的铺陈与扩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网文的特点、拓展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创意表达和网络素养。
以八年级下册的“学写游记”为例。可以构建“试写一篇旅游攻略”的项目,情境为:某文旅公众号发起了一场“最佳旅游攻略”征文比赛,邀请各地游客分享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景点推荐和行程规划。让学生参与其中,为其他游客提供有用的旅行参考。(名词阐释:旅游攻略是建立在前人旅行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体现了一种社区分享的精神,网上旅游攻略与传统的纸质旅行指南相比,更加实时、直观,也更能够反映游客真实的感受。一般而言,游客使用旅游攻略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目的:第一,了解旅游目的地有哪些景点;第二,了解哪些景点值得去;第三,根据日程规划自己的旅行线路。)在确定写作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微型写作项目集群,这样的集群可以包括多个相关但独立的习作任务,涵盖不同的情境、文体和写作知识。如项目一,编写个性化旅游攻略;项目二,描写旅行见闻的游记;项目三,对比分析两种文体的写作;项目四,模拟写作任务——旅行评论;项目五,创作虚构旅行故事。每个项目都强调特定的写作能力,通过有序的组合,学生可以全面提升写作技能,培养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创意表达的丰富性。唯有融合创意写作于文体脉络和情境中,学生才能够在各种语篇任务中自觉生成、调用,自由切换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创意写作与传统文体形成有机连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写作形式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添加个人标签展示独特的写作特征,有助于在趣缘群体中彰显个性与风格,也为志同道合的学生提供了一种更直观、更深入的互相了解的途径。为此,在实施“试写一篇网文”项目教学前,笔者先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写作天地,要求学生填写作者档案袋、展示个人标签、添加自我介绍。这个虚拟的写作天地包括个人照片、年级、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这种视觉化的展示方式使得学生在写作社区中更易于被别人认识,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个人品牌。同时,鼓励他们为自己取一个有趣的“笔名”,并选择一到两个突出的个人标签,如“擅长幽默风”“情感文字专家”等,凸显自身在写作中的特长,方便吸引志同道合的读者。而添加自我介绍要求学生用文字生动地勾画出自己的写作理念、创作经历以及对“试写一篇网文”项目的期待,这样的自我介绍既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也为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为亲近的关系提供了契机。此外,这些标签的使用能确保小作者们在社交媒体或平台上建立起一种身份认同。当处于读者时,可以通过这些标签更准确地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与作者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作为作者时,也能够通过标签迅速吸引到具有相似兴趣的读者,形成一个共同体。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角色不再仅限于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对作者标签的关注和选择性阅读,获得了更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种互动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使得阅读与写作不再是单向的,而是构建起了一种更为丰富的双向交流。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建设。在“试写一篇网文”项目教学中,设计评论区是促进学生互动、交流与评价的重要手段。网文是一种公开化、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其不是自娱自乐。通过评论区的巧妙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和阅读交流中展开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和写作兴趣。学生在“网文”初创作时,可能因创作风格与名家相似而受到读者(同学)的质疑,同学间的了解相对有限,容易将其作品与其他知名作品进行比较,可能提出一些对创作方式、人物设定等的质疑。这对作者是一个挑战,但也有利于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树立个人特色。同时,读者也可能因为作者描述的虚拟人物与自身预设不符而选择弃文或进行干预。这反映了读者对虚拟形象的高度个人化认知,他们期望在作品中找到与自己价值观、情感体验相符的元素,一旦与预期不符,可能选择中断阅读或通过评论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试写一篇人物简报”的项目教学中,有学生作品中的人物就被许多同学评价“脱离现实”“不符合人设”等,作者在读取评论后作出修改,有利于进一步厘清逻辑与修正错误。此外,教师要及时介入评论区,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文明的交流,保持评论区的秩序和正能量,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反馈,避免过于负面的评论,确保评论区成为一个有益的学术和情感交流平台,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共同讨论的氛围,两者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异,从单向的“作者—读者”互动转变为读者之间的互动,共同构建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
综上,信息媒介的运用使我们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写作自由”,所有作品都有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试写一篇网文”项目教学不仅完成了习作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并以情境、评价等激励措施吸引学生从读者转为作者,而这种身份的差异使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与传统写作不同的互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