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 厚重洛阳

2024-06-07 12:06:49梅淑娥
中国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洛阳牡丹

梅淑娥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洛阳现辖7县7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42%。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481.6亿元。

历史名城

洛阳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

据悉,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师二里头)为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为都,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叶安禄山都曾在洛阳立国。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为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行走洛阳,读懂历史。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

洛阳现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各类特色博物馆、纪念馆102家,馆藏文物60多万件(套)。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诞生于此,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测量仪器——地动仪发明于此。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农业科技专著《齐民要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均著作于此。

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阳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洛阳成功获得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举办权,将成为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

旅游名城

洛阳是一座山水交融、古今辉映的优秀旅游名城。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伊、洛、瀍、涧、黄五水穿城而过,自古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现有A级旅游景区66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30家。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面提升“河洛之源、礼乐之根、丝路起点”等文化品牌,持续擦亮“牡丹文化之都、文创艺术之都、剧本娱乐之都”等城市名片。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着力打好“盛世隋唐”“黄河文化”“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五张牌,加快建设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河南省文旅集团、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落户洛阳。率先在全国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应天门”再现盛唐恢弘气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专题博物馆精彩开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等形成洛阳“IP宇宙”。

“洛阳三彩”“牡丹瓷”“平乐牡丹画”工艺文创声名远扬。

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山岳经典·十里画屏”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等风景名胜奇峻秀丽,兼具南北风光之神韵。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自198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40届,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四大节会之一。

中国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农耕为主题的博物馆,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洛阳形成了春有牡丹文化节、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节会品牌。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以及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金环型、千层台阁型、篓子台阁型等十种花型。如今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1100多个品种,初步建立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

洛阳牡丹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花会搭台,文化、经贸、旅游唱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牡丹文化节不仅是洛阳对外交流的温馨纽带,更是洛阳走向世界的多彩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芬芳名片。

科技之城

洛阳是一座科技实力突出、优质资源汇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全市创新平台总数达2956个,其中国家级103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拥有央(省)属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工程实验室7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伊滨科技城蓄势崛起,洛阳高新区重塑重振,龙门实验室揭牌运营,一大批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科技产业社区加快建设或投入使用。创新主体提质倍增。13家企业入围省“瞪羚”企业,25家企业成为创新龙头企业、占全省的21.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39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至117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1.8%、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

创新人才加快汇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构建“以用为本、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育机制,把政府“普惠+激励”政策和企业“高薪+股权”措施结合起来,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加强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培育引进省中原学者工作站5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3个,拥有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等领军人才54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50名。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洛阳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和科技创新券,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先后荣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等称号。

洛阳是一座产业基础雄厚、加速换道领跑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洛阳,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中国第一”在洛阳诞生,奠定了洛阳在中国工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抢抓风口产业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规模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高水平“三大改造”,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20个领先型高端装备,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57家,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79个、居全省第一,上云企业突破万家;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37家,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十三五”初下降40.5%,成功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一批国家试点,连续四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坚持“五链耦合”,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中州时代、百万吨乙烯、华为技术、凯盛科技、海澜集团、东旭氢能、360数字创新总部等一批重大风口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培育了农机装备、高端轴承、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400亿元。

猜你喜欢
洛阳牡丹
洛阳正大剧院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12
“三不够”牡丹节
学生天地(2020年2期)2020-08-25 09:03:00
洛阳战“疫” 人大在行动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48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2-27 09:06:20
洛阳师范学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4
洛阳自古繁华
海峡影艺(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8
牡丹归来曲
牡丹的整形修剪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3
绿牡丹
连环画报(2017年1期)2017-07-13 09:01:55
低调盛开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