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4-06-06 10:33俞晖
天津教育·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课堂教学

俞晖

历史,不仅是远古痕迹的重现和无数先辈们可歌可泣的生活印记,还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自我表述。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习的意义在于经验教训的积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顺利地踏过人生道路中的坎坷。要想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一、重塑教学理念,树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人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观念,树立怎样的历史观、采用怎样的方法论,会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传统历史的基本认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育科学观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历史存在着迥然不同的认知。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使其从波云诡谲的历史故事中发现人生哲理,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培育学生的科学历史观。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内容时,要想重塑学生的科学历史观,以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出发点,探索生产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观念,尊重学生对历史的无穷想象,帮助其以科学的观念重新认识中国先辈和中国历史的起源。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似乎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起源,但是随着学生进入初中时代,需要秉承科学的历史观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历史进程,因而教师需要解释历史神话的起源是古代先民对未知的恐惧所描绘的美好蓝图,要想真正认识中国历史,学生应当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发掘先民们遗留的痕迹。由于生活和学习背景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存在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历史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重塑历史的基本认知。

随着生本主义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把握学生的客观需求,将其融入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中,才能重塑学生的历史观念,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历史认知。

(二)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正确方法

俗话说,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汲取人生养分,学生需要秉承唯物史观,采用科学的方法论,从历史表象中发现本质内容,而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传授科学的历史方法。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以小组合作等趣味方式探究秦朝统一中国的多元举措,理解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深远影响,以及郡县制对中国现代省级管理制度产生的借鉴作用,突破云山雾罩的历史表象,发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效链接,会发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历史传统的痕迹和力量,了解生产力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浏览相关网页,从一件件文物中感悟一脉相承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究的热情,最终探寻到自身起源,感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正确的方法论是指引学生科学了解历史的有效工具,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这一原理为出发点,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多元方法,构建时空观念

换位思考是相互理解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想对某一历史事件拥有客观的基本认知,就需要秉承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时空观念,正确认识历史中的人和事。

(一)采用信息技术,刻画历史时间

历史是时间留下的痕迹,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某一客观事物必然拥有长久的发展路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通过时间轴的刻画,展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对历史拥有一个纵向的深刻认知。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内容时,学生从历史画卷中可以感受隋唐的繁盛,感悟大一统时代所造就的盛世太平对亚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但是要想真正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必须拥有一个长远的时间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某一事物的发展历程,通过视频资料重现隋唐盛世的基本样貌。当今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牵动着很多人的思绪,要想真正了解该项制度产生的历史根源,就需要追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从隋、唐至宋、元、明、清,人才選拔制度虽然一脉相承,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迥然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关于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当今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因素,从时间维度,对人才选拔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历史认知,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拥有一定的预判价值。信息技术的强大在于时间轴的精确刻画,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发展进程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核心素养是每一门学科的根本追求,要想实现历史教学的优化,教师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态度,尊重信息时代的发展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帮助学生从时间维度更好地认识社会和历史。

(二)开展小组合作,了解特定空间

合作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专业化和精细化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要想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拥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汇聚全班之力,从空间维度重新认识历史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内容时,学生可以从各个政权版图的变化了解辽、北宋、西夏的对立和交融,认识到分裂不仅会造成国土动荡,也会推动各民族的高度融合,促进中华文明和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激烈碰撞,为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历史学习小组,结合辽、宋、夏、金、元地理版图的变迁,从空间维度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当今社会五十六个民族的演进方向,群策群力,有的学生研究辽国版图和历史,有的学生了解北宋和南宋的发展历程,有的学生解读西夏的强盛和衰落,有的学生探索金国的崛起和衰落,还有的学生挖掘元朝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知识的分享和思维的碰撞,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深度思考。合作是高效学习的基本方式,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必然基础,但是由于个人时间和能力的不足,合作成为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教学,从空间维度挖掘历史的深度,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开展历史实践,掌握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實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习不仅是传统的理论灌输,更需要侧重历史实践的积极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史料实证,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形成客观的历史认知。

(一)提高检索能力,重视史料搜集

历史是研究过去的一门科学,而史料研究则是重要的方向。要想对过去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基本认知,人们只能从先辈的记载中逐一探究和验证,获得客观的历史真相,进而得出最终结论。而史料搜集是一切探究的基础,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检索能力。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出发,了解早期亚非文明的发展历史,把握大河文明兴盛的主要原因。史料搜集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检索能力,提供多元化的搜集渠道,从历史书籍的推荐、历史网站的浏览到历史博物馆的参观,通过多元化的路径,让学生深刻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演进,结合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发展脉络,梳理出一条历史轨迹,让学生了解古代大河文明兴盛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众多史料的不断探索中,学生依靠个人的思维逻辑总结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是提高历史检索能力、培养史料搜集意识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面向过去的科学,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材。要想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提供多元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重要基石。

(二)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史料解读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理解能力不同,即便同一份史料,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要想锻炼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鼓励其对史料进行自我解读。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内容时,学生可以了解西方近代的经济发展历史,从新航路的开辟感悟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伟大征程,在文艺复兴中体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盛况,在殖民掠夺中感悟文明和野蛮的矛盾纠葛。对于同一份史料,不同的学生基于不同的思维逻辑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判断高下。自主学习是知识拓展的关键。史料解读无关正确与否,只要拥有合理的依据,进行合理解释,展现符合逻辑的验证过程,就可以成为一种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的历史学习,通过史料的多样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构建反馈机制,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法处于不断的变革中,教师要构建常态化的反馈机制,懂得倾听学生的真实意愿,探寻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其家国情怀。

(一)倾听学生意见,强化历史认同

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达到基本目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都需要在课堂反馈中真实体现。教师可以构建常态化的反馈平台,收集学生的真实意见,实现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或播放相关影片,或展示历史照片,或参观历史博物馆,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进行土地改革的必然,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多元教学的客观作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还需要构建常态化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由诉说内心的真实想法,提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发掘课堂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前提,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的解读中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

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掌握正确方向,而学生的真实意愿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在常态化反馈机制中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实现传统教学的自主创新,发挥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和民族认同。

(二)改进教学方法,树立社会责任

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教学方案,只追求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这才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基本理念,懂得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中找到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内容时,教师要结合教学方案,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课堂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改进教学方案,进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升级。历史学习是一场文化盛宴的感悟,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体验之旅,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而教师需要做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和社会责任。

五、结语

立足核心素养,要想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升级,教师首先需要重塑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顺应合作教学的潮流,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开展丰富的历史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实证;最后,构建科学的反馈机制,懂得倾听学生的真实意愿,实现教学方案的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课堂教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