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明月別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词句选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辛弃疾细腻的笔触下,江西黄沙岭的夜景跃然纸上。当他漫步在田园间时,蝉鸣和蛙声是如此响亮。
各种各样的生物发出的声音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交响曲。对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来说,它们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是有价值的数据。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包括特定的频率范围和特定的声音模式,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声音来识别某个物种,因此,声音景观可以用来评估一个地区生物种群的多少。有声物种越多,声音的多样性就越大,声音景观就越丰富,这是自然资源保护者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有用的指标。通过安装声音收集和监测设备,生态学家可以随时掌握一个地区的物种情况。
古人云:“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淅淅沥沥的雨声、叮咚缠绵的泉水声、千回百转的鸟鸣声等,能唤起心中美好的情感,给人一尘不染的纯净感。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鸟鸣、蛙叫、流水潺潺,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充斥着各种交通工具、设备器械发出的轰鸣声,美妙的自然之声正在被覆盖。特别是近些年来,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的声音就要盖过所有的鸟鸣了。
声音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体验,也是一种关乎健康的重要因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噪声污染的早期影响主要是引发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会引起病理性改变。此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消除噪声污染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综合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建筑设计优化、个人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来解决。当自然之声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感受到,我们不仅能收获更多来自大自然的治愈力,也能更深刻地意识到保护自然之声、守护自然之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