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善”托举民生“好福气”

2024-06-05 01:58:20陈正峰
群众 2024年9期
关键词:苏州市民生慈善

陈正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并称赞,“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这份福气不仅源自历史人文和创新发展,也源自有温度的民生实事和慈心善举。今年年初,苏州市发布28个“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家庭适老化改造”等6个项目均有慈善的倾情助力。近年来,苏州市民政局重点聚焦“六大慈善”,以实干实效托举民生“好福气”。

协同慈善,在构建“大慈善”体系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广度

坚持党政主导、突出社会参与、健全制度保障、注重创新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显、影响显著的慈善组织发展体系。

从无形到有形,建立联动机制。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大慈善”发展机制,率先在全省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印发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强化区域、部门、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大慈善”联动机制。

从体量到质量,织密组织网络。重点培育头部慈善组织,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组织,鼓励发展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慈善组织。全市共成立乡镇(街道)慈善会98家、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799个。目前,全市共有185家慈善组织,其中苏州市慈善总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5家慈善组织为5A级社会组织。

从有形到有效,打造“4个3”发展模式。聚焦“扶贫济困、应急救助、社会公益”3大领域,建立“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3张清单,建设“慈善+互联网”“慈善+金融”“慈善+救助”3大工程,确立“慈善一日捐”“新年慈善晚会”“99公益日”3大活动。

惠民慈善,在凝聚“大慈善”力量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需求,助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盘棋”推进精准救助。全市每年实施超1000个慈善项目,近10年捐赠总额超160亿元,其中捐赠抗疫款物超13亿元。苏州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慈善药品价值28.8亿元,惠及14.1万人次。近3年来,全市慈善组织开展“情暖苏城”春节慰问项目,支出3130.4万元,关爱1.6万人;开展“助学圆梦”项目,支出806.8万元,资助学生4013人;开展“适老化改造”项目,支出138.6万元,帮助241户家庭,该项目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累计向西藏林周、陕西周至等对口帮扶地区捐赠2000万元款物。

“一体化”推进社区慈善。印发《关于推动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动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逐步走出以社区基金为纽带、协同联动为方式、专业服务为支撑的基层治理之路。全市97个镇(街道)、2107个村(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链接资金近1亿元。

“一揽子”推进志愿服务。全市共建成标识志愿服务组织374个,注册志愿者超350万人。连续开展三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活动,引导资金超千万元。开展苏州市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支出340万元。开展助老扶老项目,为困难老人提供就医陪护、居家照料等服务。

融合慈善,在激发“大慈善”动能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以新发展理念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形成慈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线上+线下,创新慈善募捐形式。2023年,全市慈善组织网络募捐突破1亿元。近3年网络募捐总量2.5亿元,参与人次超490万。成功举办六届新年慈善晚会,共募集款物2.69亿元,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超2000万。

横向+纵向,推动“慈善+X”模式遍地开花。实现慈善与金融、社会工作、生态环境等领域融合发展。全市慈善信托累计备案19单,总规模超3.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累计投入2905.3万元,为148.8万人次特定群体购买慈善保险。2023年,通过社工入户走访,收集群众困难和需求902个。推出“生态公益基金”11个,对接资金1094万元。

常态+动态,推进慈善与救助无缝衔接。依托“苏州市困难群众综合帮扶平台”,建立慈善项目数据库,常态化监测低保低边人员情况,动態化满足社会救助对象以外的困难群体需求,推动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

全民慈善,在繁荣“大慈善”文化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深度

传承弘扬“范氏义庄”“普济堂”等文化精髓,拓展丰富现代慈善内涵,大力营造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社会氛围。

做强政策引导,夯实慈善载体。制定出台《苏州市“慈善实体”认定工作方案》《苏州市“慈善空间”认定工作方案》,打造了一批慈善街区、慈善文化公园、慈善超市等优质慈善载体。

做优立体宣传,打造慈善品牌。举办“乐善苏州”品牌发布仪式。连续8年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刊、网、屏、场”等媒体矩阵,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全市获评“中华慈善奖”29个、“江苏慈善奖”113个,居全省首位。开展五届“苏州慈善奖”评选,选树慈善先进典型515个。

做实文化传播,提升慈善感染力。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发放《慈善读本》10万余册,建设54个“苏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连续7年发布《苏州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法治慈善,在规范“大慈善”组织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尺度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合法合规的关系,始终把依法合规挺在最前面。

加快落实慈善法律法规。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对全市民政系统和慈善组织做好慈善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加大慈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出台地方性慈善法规《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拟定《关于推进新时代苏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健全培育发展机制、健全创新融合机制、健全精准服务机制等6个方面举措为重点。

加强政府部门联合监管。围绕慈善财产和慈善活动,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慈善信托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阳光慈善,在优化“大慈善”生态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精度

坚持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将慈善放入透明“口袋”,增进慈善社会美誉度,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生态环境。

行业自律与风险防范双管齐下。鼓励成立慈善行业组织,指导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实施“阳光慈善”工程,联合税务部门和第三方审计事务所,每年对30%的慈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双向发力。进一步推广使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督促慈善组织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畅通社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和各类媒体对慈善行为进行监督,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头部慈善组织,连续多年举办全市慈善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班。推进慈善领域技术革新,鼓励应用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现捐赠信息“一屏展示”、慈善数据“一库汇聚”、慈善项目“一键查询”,提高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服务。

(作者系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苏州市民生慈善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