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仍然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去推陈出新,进一步优化改进,特别是要从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从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好课前预习、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角度加以评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方向。尤其是如何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新课改潮流
素养教育主导的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主动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学生们交流互动的热情,真正把素养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是课堂“主角”的观念时刻放在心头,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让小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把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成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并兼具开放性的新型课堂,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了绝佳的“阵地”。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新授课文中的一些场景用模型或实景建构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模拟演绎的状况下,更加深入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课文中蕴含的道理。[1]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笔者就制作了代表陶罐的头饰和代表铁罐的头饰,然后挑选不同的学生分别佩戴这两种头饰,佩戴陶罐头饰的学生扮演陶罐,佩戴铁罐头饰的学生扮演铁罐,分别表演陶罐、铁罐的言行,引导学生从对话中体会陶罐和铁罐最初的情况和多年后的结局,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仅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略自己的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进而相互尊重、做到和睦相处。
二、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渗透素养教育
课前预习,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新的课改背景下,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实施之前,语文教师可以适时在上新课前就帮助学生制订好预习计划,让小学生能提前借助这一预习计划开始新课预习,等到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讲”这堂课,教师可以作为“旁听者”,从侧面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于他们讲解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适时的分析引导,及时解决学生们不懂的“共性”难点知识,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日常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另外要注意在制订预习计划时,要善于发掘新课内容中体现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点或场景,让学生既能完成课前新课预习,又能在预习的同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善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素养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時借力短视频、微课、动画演示等多种新式教学手段,增强小学语文课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3]例如,笔者在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就在新授课前先播放了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小视频,让学生对赵州桥有了直观的了解。课中,笔者又通过微课的形式播放名校名师的讲解让学生知晓赵州桥的造型雄伟、坚固以及美观,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情感,确立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笔者还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让学生直观体会赵州桥“拱上加拱”这样设计的好处,进一步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另外在这堂课进行的过程中,笔者还安排了学生根据文中描述,绘制一张赵州桥的图画,把自己对赵州桥特点的把握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渗透了素养教育中的跨学科实践理念。
综上可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顺应课改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适合本校或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掘出语文学科中的“素养之光”,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洁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新教师,2022(2):42-43.
[2]刁琦.试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8):59.
[3]王燕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文渊(小学版),2020(6):69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