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菲利普夫妇”的“爱慕虚荣”

2024-06-05 13:25于润杰
关键词:美好事物爱慕全班学生

于润杰

菲利普夫妇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这夫妻二人的认识是“爱慕虚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学生问:老师,生活中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吗?他们是不是也“爱慕虚荣”“自私”“图利”?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思考。

就第一个问题,关于菲利普夫妇的“爱慕虚荣”这个问题,我让全班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和研究。

学生说,普通人生活中很多时候也“爱慕虚荣”:别人有了一双精致的鞋子,有了一个新奇有趣的玩具,有了一个功能齐全精美的手机,有了一辆豪华的轿车,有了一栋装修美观、宽敞的大房子,我们不也羡慕吗?我们的这个羡慕,是不是就是“爱慕虚荣”呢?

“爱慕虚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爱”就是喜欢的意思,“慕”就是羡慕,“虚荣”就是表面上的光彩。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都喜欢和羡慕过美好的事物,但这并不等于喜欢虚荣,也就是“表面上的光彩”。

那么,该怎么给学生解释呢?

我说,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我们奋斗的原始动力。我们这种羡慕别人,追求美好,把别人做榜样的精神状态是好的。如果我们“躺平”,对外界的美好没有感觉,外界的美好引不起我们的兴奋,引不起我们的进取心,那才是不正常的。

那么文中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就是“爱慕虚荣”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就是“积极进取”了呢?

我趁机引导学生思考:菲利普夫妇一家人的这些行为,是不是“爱慕虚荣”呢?班内形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学生甲:菲利普夫妇一家那么穷困,还要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看出来他们没有钱装有钱,装门面,这就是他们的“爱慕虚荣”。

学生乙:一个贫穷的家庭人员,就不应该穿得体面一些,穿得体面一些去栈桥散步,就是“爱慕虚荣”了吗?

最后的结论是:贫穷不代表着不体面,但是体面是为了去迎接发了财的于勒叔叔而不是去迎接亲人于勒叔叔,那这个体面也就是“爱慕虚荣”了。

学生丙:于勒叔叔是否发财还不确定,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于勒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就是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爱慕虚荣”。

学生丁:“我”的亲叔叔发了财,并且于勒叔叔信中也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全家人计划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下,也是正常的,如果钱多,买一栋别墅,也是人之常情,算不上“爱慕虚榮”吧!

学生戊:父亲被船上两位太太高贵的吃牡蛎方法打动,这应该是“爱慕虚荣”!

学生己:父亲被两位太太吃牡蛎的方法打动,请一家人吃牡蛎,这是大男人的作为,这说明父亲擅长学习,敢于承担起家长责任,不能扣上“爱慕虚荣”的帽子。

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菲利普被别人高贵吃法打动,这是正常心理反应;又去买牡蛎请全家人吃,也是正常的行为反应。但是,菲利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这次和他们全家一起出行的准女婿面前显摆,出发点不是出于关心家人。从这里说,菲利普的所作所为属于“爱慕虚荣”。

因此,是“爱慕虚荣”还是“积极进取”,主要看事情的背景和一个人的出发点。人们向往美好,对美好的事物有羡慕之情、追求之意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个羡慕如果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是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不是建立在自己奋斗基础上,不是建立在自己实力基础上,去追求一种“表面上的光彩”,那么这样的“羡慕”就变成了“爱慕虚荣”。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从来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火候要拿捏住,一不小心,就会走向“爱慕虚荣”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美好事物,让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变成积极进取的动力。

猜你喜欢
美好事物爱慕全班学生
小兔运南瓜
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儿童教育的意蕴及其实现
爱慕虚荣的猫
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爱慕虚荣的小海龟
利息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努力才能被爱慕
Take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