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分析

2024-06-03 18:07柳笛
轻音乐 2024年5期

柳笛

[摘 要] 中国钢琴作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水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如何用钢琴演奏技法加以诠释,成为专职人员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与基于“水”主题提升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水平的策略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需用连音、琶音演奏,用和声营造“水”的氛围,还要彰显“水”的气韵,为了诠释与“水”相关的作品,演奏者要以文化为基,深度诠释意象,同时加强创新,继而提升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水平。

[关键词]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方法;水文化;演奏水平

[中图分类号] J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132-03

中国钢琴作品中与“水”相关的乐曲较多,如《高山流水》《夕阳箫鼓》等,只有深度展现“水”的魅力,才能凸显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有些演奏者存在不了解“水文化”的问题,出现了很难用技法诠释钢琴曲意象的情况,这就不利于优化钢琴作品“水”的演奏效果。基于此,为了提升钢琴演奏水平,探析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

(一)用连音、琶音演奏

水有着流动感,为了塑造动态艺术形象,演奏者要用连音、琶音展示出川流不息、波光粼粼的状态,借助连音赋予乐曲连续性、流动性,有效凸显水的灵动美。中国钢琴作品客观形象、主观体验高度融合,这使得钢琴曲既与客观世界息息相关,又有主观性、个性化的特点,钢琴曲的情感内涵更为丰富,亦可为演奏者扩展演奏空间提供支点。虽然乐谱为钢琴演奏提供了依据,但多数演奏者并不完全依赖乐谱,在演奏乐谱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处理,用主观体悟赋予乐曲新意,这使得基于“水”主题的中国钢琴作品连音、琶音的应用更为灵活。钢琴旋律横纵交融,这对塑造立体感较强的音乐形象有益。从琴键的角度来讲,连音属于横向旋律,琶音则为纵向旋律,二者互为依托、彼此成就,更好地突出流水的动态属性。《夕阳箫鼓》改编自《春江花月夜》,以古典琵琶曲基本样式为载体塑造“水”的艺术形象,用钢琴技法诠释“水”的动态特征。该曲第一部分用琶音展现出由慢到快、从远到近的鼓音,因为能给人一种距离感,所以能引人想象江面之宽,仿若驻足江边或泛舟江上。该曲第三部分旋律线条波动幅度较大,其目的是展现出风吹过后水面的状态,使人们能沉浸在水波荡漾的美景之中。该曲第五部分用到了一串装饰音,其作用是模仿琵琶的声音,达到呈现江水浪涌状态的艺术效果,同时静谧、翻滚的江面形成对比,使江水更具动感。该曲第六部分旋律起伏较大,若干三连音连用,展现出鱼儿在江水中嬉闹的场景,音乐活泼有趣,借助鱼儿的形态体现出江水的动态美。该曲节奏有轻有重,演奏速度时快时慢,画面虚实相生,达到塑造立体感极强的“水”形象的目的。因为该曲改编自琵琶曲,所以演奏有一定的宽泛性,无需墨守成规,连音、琶音的应用比较灵活,并无固定的要求,这亦是该曲能够生动刻画“水”形象的优势之一。

(二)用和声营造“水”的氛围

“水文化”源远流长,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以及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憧憬,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对“水文化”的解读亦有多个角度,这为基于“水”主题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与诠释提供了发力点。钢琴和声演奏能力较强,可用和声营造虚幻、缥缈、神秘的“水”之意境,亦可展现出水的汹涌、沉静等真实形态。通过对“水”主题中国钢琴曲进行分析可知,多数乐曲会省略三音、五音,用二音、四音替代换音和弦,其目的是降低钢琴三度叠置和弦内调式偏音,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奏者还要调控触键的方式,用以改变力度,同时调节音色,实现用和声营造“水”的氛围的目标[1]。《夕阳箫鼓》中与“水”有关的乐句较多,用到了诸多和弦手法加以处理,如空五度和弦,涉及省略音、替代音,五度音程纵向位移。在该乐曲内,演奏者用四度正音替代偏音,强调和声五声性。和声、五声音阶高度融合、和谐统一,增强了各个音区音程的对比性与鲜明感,实现勾画淡雅、清幽画面的目标。在该乐曲内含有重复音,以独立的和弦为依托,用分解方式加以处理,同时用各音域纯八度或四度、五度描绘出水的动态特性,演奏者还可用省略音填充和弦,从深、宽、长三个角度出发塑造江水形象。纯四度、纯五度音程可给人一种空旷感,这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标准,使“水”更加的超然脱俗。《浏阳河》由同名民歌改编而来,乐谱中含有很多琶音,用“散板”节拍呈现江水之美,演奏者可以富有動感的小节为抓手利用和声加以诠释,给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感觉,通过和声强弱变化增强“水”的动感。散板节奏可给演奏者改变和声的机会,展现出中国钢琴曲的艺术生命力。该曲四度、五度音程为和谐音程,能呈现出浏阳河幽静的一面,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同时能展现出钢琴曲的民族特色。该曲自28小节起就开始运用十六分音符演奏,单音、二音和音为琶音的处理提供了条件,琶音组内的二音和音均含有四度音程,用平行四度和声展现流水之美。

(三)展现“水”的气韵

通过对比东西方钢琴曲可知,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作品的想象空间更大,人们能在音乐中激活联想思维,将个人听到、想到的内容转变为乐曲的一部分。水流淌在平原、山川,更流淌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它有着独特的气韵,其气韵亦是中国钢琴曲拓展想象空间的一大动力。《山泉》是以“水”为主题的中国钢琴曲,内含气韵之美,气韵贯穿全曲,其中“气”为本曲的生命力,“韵”则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气韵彼此支撑、缺一不可,最终形成了如山水画一般的《山泉》艺术形象。

演奏《山泉》时速度应符合乐曲情绪,气息、曲调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使速度更有弹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奏者应调节气息,与乐曲的气口保持一致,呼吸要平稳,为体现出山泉悠远、宁静之感给予支持。该曲自51小节起为乐曲中段,速度逐渐变快,气息急促,为步入高潮做铺垫。在演奏67—76小节时运用主题材料,依托各个音域模进处理,助推音乐发展,并将乐曲情感推至顶峰,在演奏中需灵活运用连音,如二连音、六连音,亦需添加使用七连音、十二连音等,旋律逐层递进,主题旋律持续向前,节奏变快,力度随之增强,仿若山泉汇聚到一起倾斜而下。演奏77小节时用到了民族调式,气息、速度有机融合,展现出山泉飞流直下之壮美。演奏78小节时速度逐渐趋缓,气息变得平和,同时音乐恢复平静,直到演奏完毕。该曲“气”的处理还体现在旋律上,该曲起始部分左手位于中音区,缓慢奏出旋律,展现a主题,仿佛泉水正轻缓地流过脚边,演奏14—23小节时,右手位于高音区,弹奏出复调旋律,演奏b主题,双手旋律呼应,有委婉之感,凸显山泉的灵动与清秀之美[2]。

《山泉》音画共融,标题有文学性,旋律有民族性,在细节处彰显我国以“水”为主题的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韵味。该曲1—2小节描绘了自然、幽静的场景,而后乐句发生了改变,仿佛潺潺的溪流忽然从山石中流出,为了塑造幽静、灵动的音乐形象,演奏者要关注触键方式,手指需平放在琴键之上,连贯、利落的触键,奏出柔和、透亮的声音,力度为pp。在处理开始的几个小节时还要用到左踏板,为的是展现出清泉石上流的艺术效果。该曲16小节出现了b主题,由右手奏出,双手演奏有着对比性的旋律,右手旋律明快,左手旋律柔美。该曲38小节再次出现主题音调,右手奏出平行四度、平行六度和声,乐音清透,仿佛清澈见底的山泉。自51小节起,该曲进入中段,演奏速度变快,节奏比较紧张,将乐曲情绪推至顶峰,人们仿佛看到了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一起的山泉正喷涌向前,水势变大,水流的声音亦变大。67—76小节演奏力度为f-ff,在力度逐渐变大的同时奏出六连音,用以呈现山泉撞击石头溅起水花的画面。该曲77小节为华彩乐段,全曲步入高潮,该部分力度做渐强处理,给人一种山泉倾斜而下的感觉。自87小节起,该曲发展至再现部,力度为pp,该部分通过变化再现手法刻画平静的山泉形象,山泉流向远方,引人遐想,有余音未散之感,与山水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效[3]。

二、基于“水”主题提升中国钢琴作品

演奏水平的策略

(一)文化为基,奠定“水”演奏思想基调

“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高效诠释以“水”为主题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作品,演奏者要率先提升人文素养。孔子曾赞水有德、义、道、勇、法这五个特点,这是因为水能滋养万物却不图回报,水自上而下流淌遵循客观规律,即使遇到石块、断崖它也要奔涌向前,可体现出水勇敢的精神特质。基于此,孔子提出了“君子遇水必观”的观点,指的是君子应向水学习,通过观察水的变化而有所启发。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它指导人们向水学习并成为高尚的人。古人崇尚水不仅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还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喜爱有关,古代先民逐水而居,通过渔猎的方式获得食物,水时而奔涌,时而静谧,这对科学水平还不高的古人来讲充满了神秘色彩,于是古人以“水”为主题创作了诸多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水神河伯等,这些动人的传说既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又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寻,展现出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中国钢琴作品若想特色化发展应扎根文化,从中获取灵感,并完成演奏任务。为了做到这一点演奏者要加强研究,亦需对钢琴作品创作历史背景予以探究,为“水文化”的诠释与呈现提供依据,使基于“水”的作品更有深意[4]。

(二)诠释意象,灵活运用演奏技法展现出“水”的状态

钢琴形制优势明显,使之有着和声丰富、音色多变等特性,为了能在彰显钢琴演奏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诠释“水”的意象,演奏者要灵活运用演奏技法,塑造“水”的艺术形象。《流水》取材自《小河淌水》(云南民歌),有着民族特色,属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该曲音型几乎等分,速度舒缓,节奏自然,描绘了富有诗意的宁静夜晚,银色的月光下流水潺潺,云南阿妹望月抒情,用优美的乐曲寄托对阿哥的感情。该曲共计66小节,为再现三段曲式结构,主题四次变化,可以看作四次变奏乐曲。1—8小节为主题,取材自《小河淌水》,针对民族旋律加以减缩,用六连音伴奏模仿潺潺流水。在演奏中要把握主题旋律色彩,乐句连贯,手指慢速触键,增强乐句的歌唱性,乐句平滑过渡,不可突出某个音,六连音伴奏一气呵成,留意休止符,以免时值不准确。8—9小节为连接句,虽无主题旋律,但依旧要做渐弱处理,为主题变奏做好铺垫。10—18小节为第一变奏,使用琶音凸显主题,并模仿水波,琶音需清透,速度较快,在主旋律音上加重,跟随旋律起伏,和弦伴奏流畅,过渡平缓,在处理每个音组的首个音时需用较强的力度演奏,腕部发力,确保指端力度較大。19—20小节为连接句,双手弹奏不同音程,共同构成音带,呈示部、展开部连在一起,单旋律向上运动并奏出中段旋律,演奏时要求颗粒分明,音乐线条清晰,用f力度演奏并逐渐减弱力度。21—26小节为展开部,首次出现附点节奏,旋律逐渐上行,用八度再现和弦演奏主旋律,伴奏织体转变为长音组。27—34小节为该曲第三变奏,要处理好八度与细碎和弦,其目的是塑造激流的艺术形象,给人一种小河奔流不息的感觉,在演奏中需有一种推力,伴奏、节奏错开,三连音音程穿插在主旋律之中,在高声部加入色彩伴奏,要留意主旋律中的长音,通过按住拇指的方式保障时值达标,左手演奏低音主旋律,伴奏、左手旋律自由转换,两音一组构成和弦并频繁转换,弹奏时需严控音准,演奏力度逐渐变大,34小节为高潮点,力度为fff。35—46小节为连接段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奏出乐句的连贯性。47—63小节为再现部,虽再现主题旋律,但省去了装饰音,音色更加淳朴,力度较弱,音程连贯,用腕部力量演奏,手指要灵活。64—66小节为尾声,给人一种憧憬美好的感觉,同时演奏力度较弱。

(三)加强创新,立足新时代解读“水”的内涵

中国钢琴曲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音乐作品中获取主题旋律,有些作品改编自传统民族乐曲,这使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着我国音乐的独特艺术气质,通常乐曲有寓意且底蕴深厚,艺术再造空间较大。基于此,在诠释“水”主题的中国钢琴作品时需重视创新,改变奏法,用以体现出“水”的气韵。例如,在演奏《山泉》时,为了使呈示部演奏更具艺术感,演奏者要留意a主题与b主题的关系,左手音色给人一种安静、悠远之感,右手奏出有颗粒感的声音,双手互相呼应,在30—37小节要在脑海中想象山泉奔流的状态,将曲折蜿蜒的溪流与乐句融合在一起,其间用小臂的力量演奏,音色稍显厚重,虽用力演奏,但音色依旧需要有清透之感。创新并非推翻固有的演奏理论,而是在反复地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演奏方案,同时体现出个人对乐曲的独到见解,还要展现出个人演奏风格。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亦是灵活运用钢琴演奏技艺的开端,演奏者要在扎实掌握钢琴技法与理论知识的条件下以“水文化”为内核探索创新之路,解决盲目创新、乐曲失去特色等问题[5]。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有着多元性与人文性,为了使“水”主题的音乐更具感染力,演奏者要了解“水文化”的深意,在透彻解析作品曲式结构、创作背景、主旨与内涵的前提下灵活使用演奏技法,同时注重创新,继而落实以“水”为主题的中国钢琴作品艺术化处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金晶.中国钢琴作品蕴含的民族元素及其演奏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8):130-132.

[2] 陈婷.不同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分析[J].戏剧之家,2021(01):72-73.

[3] 张弛.用西方乐器解读中国文化——以两首中国钢琴作品为例[J].上海艺术评论,2020(05):43-45.

[4] 李京红.论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133-134+141.

[5] 江念念.论中国钢琴作品“水”的奏法赏析[J].音乐生活,2020(08):38-39.

(责任编辑:韩莹莹)

[收稿日期] 2023-12-25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22B078)。

[作者简介] 柳   笛(1981—  ),女,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哈尔滨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