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其中三江侗族农民画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江侗族农民画是传统民族审美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蕴相结合的民间美术,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从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概况、艺术特点、发展现状出发,为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特点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画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农民画家的不断努力,促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之花不仅繁盛,而且丰富多彩[1]。在三江地区,有一群热烈、真挚且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他们真实朴素地记录当下的生活,用他们的画笔勾勒出简单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反映乡村的发展状况,展现出三江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村生活面貌,这就使三江侗族农民画区别于其他传统民间工艺品。三江侗族农民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并借鉴金山、户县农民画中优秀的作品,汲取侗族服饰、壁画、剪纸等艺术元素,促使作品更为丰富多彩[2]。
一、三江侗族农民画发展概述
柳州三江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被誉为“百节之乡”“世界楼桥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世界歌舞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等。在1958年兴起农民画学习热潮之后,三江侗族农民画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刘克清老师在辛勤工作的间隙,耐心指导周边农民学习绘画,培育出杨培述、石万景等一批农民画家,帮助他们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3]。此外,杨共国、吴述更、张军谊等一代本土的农民画家,通过不断努力传承一代又一代侗族农民画精神,随后又出现了一批像杨基艳、杨清利、陈玉秋、罗耘、杨功存和兰丽格等后起之秀,为侗族农民画的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二、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特点
白天劳作、晚上作画已成为三江侗族农民画家的生活日常,也可以说创作是他们日常的娱乐方式。他们对侗族文化了解得十分透彻,便在农民画中融入丰富的少数民族元素。三江侗族农民画构思独特,形式新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作为现代民间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造型上、题材上和色彩上都体现出三江侗族地区的地域特色与装饰意味,深刻地描绘出侗族的历史文化现象[4]。
(一)别具一格的造型
在三江侗族农民画作品中,大多都呈现高度的主观性、随意性和自由性。农民画家在构图上完全根据自己大脑中的所思所想,还原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农村真实的生活场景。夸张变形的造型是农民画的一大特点,画面中的大多人物都进行了变形夸张,无写实意味,不讲究传统绘画中的比例和透视、空间和虚实关系。另外,三江侗族农民画区别于传统绘画所钟爱的留白,农民画家们力求饱满的构图,就如侗族人民追求圆满的人生[5]。
陈玉秋是三江县的中学美术教师,她的《喜看茶山美如画》是一幅具有独特风格且造型夸张的农民画。她的画作汲取了侗族剪纸和刺绣等元素,并借鉴毕加索的装饰手法,以三江侗族茶山和劳动人民采茶生活为创作题材,在画面中,将茶山和劳动人民相融合,使得三江地区的茶山茶叶在精美的侗族服饰图案,帮助他们创作出通过不断努力映衬下显得更为多姿多彩,描绘了三江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依靠茶山脱贫致富的景象。该画面构图饱满,也没有过多地注重透视比例关系;整幅画面以暖色调为主;人物的脸部变形夸张,分别有黄色和粉色两种色块,展现出当地人的朴实、憨厚。
(二)丰富多彩的题材
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创作题材以上山采茶、捕鱼、收稻和腌鱼等生活日常,多耶舞、吹芦笙、对山歌、抢花炮、送新娘等民俗活动和风雨桥、吊脚楼、鼓楼等侗族当地建筑等为主要题材。同时,农民画家还借鉴吸收侗族刺绣服饰、剪纸等元素,进行艺术加工,所创作的作品皆具有象征意义,独具民族特色,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一切创作题材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展现真实的农村生活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色鲜明,真实地展现出农民画家最淳朴的艺术思想和农村生活,具有较高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美在侗乡》是一幅18米长的农民画,由18名三江农民画家共同创作完成,现存于广西美术馆,描绘的是侗族人民劳作生活、民俗活动的场景。这幅精美巨作描绘了一座座风雨桥、层叠的梯田,以及欢乐的斗牛节、芦笙节、耕种、打糍粑和采茶的景象等,呈现出三江农民画题材丰富的特点,农村生活场景在农民画家的笔下格外生动,趣味性十足。通过观赏《美在侗乡》,就能真切感受到侗族人民安居乐业、辛勤劳动的美好生活。
送新娘是侗族传统的婚俗,是侗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仪式之一。例如杨贤考的《送新娘酒》就描绘了侗族婚俗的场景。画面以人物为中心,以侗族特色建筑和自然风光为背景,人物以圆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上,并与侗族建筑及风景相结合,构图饱满,整幅画面喜庆和谐。女子穿着喜庆打着伞,男子大多挑着酸鱼、糯米酒,抬着红猪等传统侗族贺礼,场面十分隆重。独具特色的侗族婚俗也是农民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画家生动地描绘出侗族人民友爱团结、喜爱热闹的氛围,体现出侗族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三)亮丽饱满的色彩
三江侗族农民画家以自己的主观性为主,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沒有学习过专业的色彩搭配,所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画我心,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面往往寄托了他们的真实情感。他们把自己大脑所思所想通过颜色表现出来,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6]。农民画家往往会进行冷暖色调的搭配,使画面的色彩丰富,颜色亮丽,以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为主要颜色,并且讲究色彩的高纯度及冷暖对比,使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更加强烈。
例如陈美美的作品《脱贫致富喜洋洋》,画面以红色和紫色为主,色调统一,冷暖色调搭配和谐。画面中心描绘了新时代农民正在吹芦笙的场景,红色的芦笙引人注目,彰显了农村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象。再如杨功存的作品《心连心》,以蓝色、红色和绿色为整幅图的主要颜色,画面中的人物穿着蓝色的衣服,地毯的红色和后面树木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描绘了人们正在进行活动的场景,使观者感受到活动热闹的氛围,画面中的每个人都很欢快,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三、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发展现状
三江侗族农民画在政府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发展。2008年,三江侗族农民画作品参加了奥林匹克艺术节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其中四幅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2012年,三江侗族农民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长18米的农民画《美在侗乡》在广西美术馆参展,并被广西美术馆收藏;2016年,在三江成立了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等[7]。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组织各种形式的展览、学术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教授三江人民学习农民画,培养农民画家,三江侗族农民画不仅走向了全国,还走出了国门,为三江地区民间美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农民画也是三江地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2019年,独峒镇农民画产值达5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此外,三江侗画艺术馆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保温杯、抱枕、手机壳等,这些产品既美观又实用。
笔者通过走访当地的侗族农民画传承人和一些农民画家,了解到当地的农民画尽管在政府和传承人的推动下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发展与传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承人出现断层、创作资金不足、销售渠道狭窄、品牌不够响亮等。通过整理和研究,为三江侗族农民画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此提升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价值。
(二)未来展望
1.重视传承人的保护
农民画作为现代民间美术,新时代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民画的传承人才匮乏問题[8]。一是将三江侗族农民画融入当地学校课堂中,让学生接触与学习三江侗族农民画,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专业技能,将农民画的优秀传统技艺传承给新一代的年轻人,为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创作储备人才;二是传承人与相关部门可以培训对农民画感兴趣的当地农民和美术专业人才,并在前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提高人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人们进行创作,同时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创作队伍,并加强培训指导。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画的文化内涵,让大众真实感受到农民画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2.建设完善的产业链,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拓宽销售模式,提高产品销量
在如今的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这对于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而言是有利的,为农民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与机遇,也为传统手工艺产业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可以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结合,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农民画相关人员整合农民画资源,在线下开发实体店,在线上建立专属于农民画的销售网站,例如在淘宝、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卖货,拓宽农民画的发展道路,创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发展电商经济,学习电商销售经验,积极调动农民画从业人员学习电商销售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画的销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开发文创作品
三江侗画艺术馆推出文创作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有助于拓展农民画的消费市场,塑造品牌意识,目前正是三江侗族农民画开发市场的好时机。然而从整体来看,三江侗族农民画文创产品的品种不够丰富,在设计上缺少新意,与消费者喜爱的风格不够匹配,因此要挖掘更多的三江侗族农民画元素,以设计的力量来展现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美感。同时做好群体定位,根据顾客的喜好制作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此外,在实用性产品设计中,可以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比如,设计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居饰品,如窗帘、地毯等,以独特的三江侗族农民画元素进行点缀,同时还可以将农民画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例如在三江特产茶叶、食用油和油茶等包装设计上进行开发,在酒店、餐厅等室内设计上进行装饰等。
3.文旅结合,开拓新思路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将三江侗族农民画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当地的旅游优势,能给旅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可在旅游点、博物馆投放三江侗族农民画作品和文创产品,让游客们加深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切身体会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提升人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9]。
4.提升三江侗族农民画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对于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不仅能够增强产品的凝聚力,而且能够让消费者对该品牌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调研发现,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品牌不够响亮,多数社会人士和学生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对品牌的推广力度,例如通过农民画展览、媒体采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宣传名片、包装盒等,借助媒体的力量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从而提升三江侗族农民画在非遗中的影响力。因此要深入挖掘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文化内涵,让艺术的灵魂深深融于品牌之中。
四、结语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现代民间绘画,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农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向大众展示三江地区农民的生活日常。三江侗族农民画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继续向前,不断发展创新,并融入新的元素,让三江侗族农民画持续绽放光彩。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品。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农民画家也要不忘初心,保持对淳朴艺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刘乐,田浩.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以天津北辰农民画为例[J].艺术教育,2021(8):170-173.
[2]李常军.广西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形式美特征[J].艺术品鉴,2020(11):61-62.
[3]伊红梅.从深山走进艺术殿堂的浮世绘:以广西三江侗族农民画为例[J].中国民族美术,2021(2):80-83.
[4]李玉梅.传统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11):90-94.
[5]黄武.广西三江侗族农民画的艺术特点[J].中国民族美术,2018(4):46-53.
[6]张琳.民间美术本源文化情结在农民画中的传承与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11):84-86.
[7]李炎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画推广路径实践:以三江侗美人间项目为例[J].人生与伴侣,2023(17):33-35.
[8]刘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传承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2):102-105.
[9]黄丽霞.贵州农民画的发展与传承问题[J].艺术家,2021(4):34-35.
作者简介:
黄庆,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