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罗查诺夫是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为重要的单簧管艺术家之一,在单簧管演奏、创作、教学等方面均有着突出的建树。作为俄罗斯学院派单簧管教学的开拓者,由其创作的单簧管练习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练习曲作为突破技术难点的训练与教学曲目,与音乐会乐曲相比,在艺术表现上稍微逊色,这种带有偏见性的观念大大低估了练习曲的艺术价值。本文以罗查诺夫的练习曲为例,从旋律线条、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乐表情四个方面对其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教学与艺术价值,并就气息、运指、吐音、情感四个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音乐特征;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J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17-03
单簧管是一件应用广泛并能够承担多种演奏功能的西方木管乐器,其音域宽广,在不同音区均有着不同的音色表现。[1]它不仅在管弦乐队中担任旋律或和声乐器,同时在室内乐重奏、协奏、独奏舞台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以约翰·戴内、约瑟夫·比尔为代表的德国乐器改革家对单簧管的形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这为单簧管适应乐队的要求而奠定了基础。[2]特别是在1791年和1839年,法国单簧管演奏家格扎威尔·勒菲弗尔、克洛泽又分别对单簧管进行了系统的改良,最终完善了现代单簧管的形制。经过此次改良之后,单簧管不仅在乐队中广为应用,并且相继出现了充分展现单簧管艺术表现力的著名作品,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韦伯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成为流传甚广的经典作品。就单簧管专业教学而言,20世纪俄罗斯单簧管艺术家罗查诺夫(1871—1937)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学院派单簧管教学的道路,并为单簧管编写了系统的教学与演奏曲目,尤其是罗查诺夫编写的单簧管练习曲至今仍普遍应用于专业教学中,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单簧管教学文献之一。
一、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个时期器乐艺术的发展关键在于乐曲的创作水平,其中最为明显的指标之一则体现在练习曲方面。[3]在大众意识中,练习曲与独奏曲、协奏曲之间的差异性在于缺少完整的音乐形象,也难以表达具体的音乐情感,但是在西方器乐艺术中,练习曲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体裁而受到高度重视。首先,练习曲创作和应用的目的是解决乐器训练中的技术难点,具有进阶性和针对性的特征。所谓进阶性,指的是在各个乐器训练阶段,会面对不同的技术问题,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中主要通过练习曲呈现出来,因此练习曲为乐器的教学提供了训练的方向。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练习曲的特性在于锚定某一技术难点,专为突破技术难点而作,从而能够为学习者解决演奏乐曲时的技巧性部分而奠定基础。其次,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音乐艺术尤其是乐队合奏、乐队协奏以及独奏艺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乐器练习曲,究其练习曲出现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作曲技术的进步以及满足艺术表现力的需要。[4]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练习曲的创作与器乐艺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是相辅相成的,或者可以更进一步表述为,练习曲在很大程度上是器乐艺术发展的标志。到了浪漫主义中期以后,还出现了可以用于音乐会表演的练习曲,实现了艺术性、舞台性与表现性的有机统一,如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等著名作曲家均创作了较高水平的练习曲作品。再次,随着专业音乐教学的发展,练习曲成为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个器乐领域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都为教学的需要而编写了练习曲作品。
罗查诺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重要的单簧管艺术家,长期致力于俄罗斯单簧管教学工作,为俄罗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其所编写的单簧管练习曲系统全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然他的练习曲作品主要是用于技术训练,大多数作品虽然篇幅较小,但是却充满了形象性、戏剧性和情感性特征,体现出了练习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在单簧管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即“练习曲缺乏趣味性”或者“机械反复地练习”,这种传统观念主要是由于练习曲缺少具象性标题而造成的,这也最终导致人们形成重视乐曲、轻视练习曲的思维。在将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音乐表现性的角度向学生进行讲解,并非让学生反复、枯燥、机械地进行练习,而是要将这些练习曲目看作是具有完整音乐形象的小品,根据作曲家在乐谱上的标记以及各种音乐表现要素展开丰富的形象力,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感受乐曲的趣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练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能力。
二、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线条
单簧管是一件善于表现单音旋律的乐器,无论音乐形象的展现还是情感的表达都集中于旋律线条的变化上。[5]罗查诺夫在创作练习曲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单簧管的这一特性。从其练习曲整体的旋律线条特征来看,运用了综合性线条思维,即在同一首乐曲中体现出了级进式、模进式与跳进式的综合运用。以练习曲第6首为例,乐曲的动机建立在g小调主和弦与主六和弦的分解上,以三度、四度、五度跳进构成了旋律进行的动力性因素,這种运用主和弦和转位和弦分解作为动机的方式,延续了古典主义时期以来音乐创作的传统,然后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则是建立在音阶进行的基础上,通过上行与下行级进相结合的形式在宽广的线条上发展,同时在上、下行级进的过程中,又相应地加入了以三度旋律为基础的上、下行模进,增强了旋律的起伏感和流动感,以此而表现出情感上的变化。这种综合性旋律线条思维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训练学习者的音阶技术,有助于提高相邻手指的活动训练;另一方面在跳进与模进音程的练习中,有助于训练学习者的手指反应能力、跨度性运指能力和气息控制能力。
(二)节奏节拍
在乐器演奏技术的训练中,节奏与节拍的表现功能经常为学习者所忽略,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对于节奏的掌握只是简单地控制好速度就可以胜任,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能够很自然地将节拍表现出来,持有上述理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难以掌握节奏的音乐表现作用和节拍的重音效果。罗查诺夫正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因而在他的练习曲中十分强调从节奏、节拍的角度增强学习者的训练意识。首先,罗查诺夫练习曲突出对常用拍子的练习,如2/4、3/4、4/4、3/8、6/8等,每一首乐曲建立在固定的节拍上,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运用其他拍子,这种“一以贯之”节拍思维的运用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重音思维。其次,从节奏的角度看,罗查诺夫的每一首练习曲基本上都建立在统一的节奏型上,如练习曲第4首着重训练平八音型、练习曲第5首着重训练平十六音型,通过以上练习曲的训练,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节奏稳定感。再次,罗查诺夫也从技术进阶的角度考虑到了多元节奏型的运用。以练习曲第6首为例,此首乐曲建立在6/8拍上,从节奏型的运用看,以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为基础,通过位置上的变化组合成节奏形态,从而增强了节奏变化的可能性,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节奏应变能力。
(三)调式调性
从单簧管形制变化以及应用于音乐实践的过程看,基本上处于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阶段,尤其是在古典主义时期,除了与管弦乐队合奏外,在单簧管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体裁上也得以广泛应用,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单簧管音乐的古典传统。相对于单簧管音乐创作与演奏而言,学院派单簧管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在练习曲的编写上也更多地参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实践范式。由于单簧管又是一种移调乐器,在调式调性的运用上又有着较大的包容性和应用的灵活性,罗查诺夫编写的单簧管练习曲,注重从大小调体系应用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进度。第一,他的练习曲作品整体上安排于大小调体系范围内,并在同一首乐曲中坚守同一调性,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并不突出转调的变化,这样可以更好地辅助学习者培养调性意识和建立首调音阶的概念;第二,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突出调式和声功能的进行,就音乐的布局情况看,基本上按照和声功能连接的功能构成旋律,强调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三种功能和弦的分解进行与衔接,以此为旋律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音乐表情
音乐是一种表情性的艺术,无论在标题音乐还是在纯音乐中,都在其中包含了作曲家个人的情感思维和需要抒发的心志,这也是音乐艺术的根本内涵所在。练习曲虽然是一种专门用于乐器技术训练和难点突破的乐曲,基本上都具有无标题的特征,但是罗查诺夫在创作练习曲时却考虑到了音乐的表情性特征,所以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标记明确的表情符号。如练习曲第4首的表情符号为“Allegro moderato”、第5首的表情符号为“Andantino”、第6首的表情符号为“Allegro”。通过表情符号的设置,既能够引领学习者以何种演奏情绪完成对乐曲的诠释,又能够训练学习者的速度意识。除此之外,作曲家在乐曲中还标记了各种力度变化符号,并且运用得十分严谨和广泛,基本上在每一乐句甚至每一个乐节中都有力度的标记,采用此种表情标记的手法,不仅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对于学习者的气息控制训练而言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技术要点
(一)气息技术
气息是单簧管最为重要的基本吹奏技术,涉及换气方法、气息支持、气流控制等多个技术层面。随着单簧管艺术的发展,在气息技术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多的变化因素,并始终处于动态化的完善过程之中。从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气息技术运用看,主要体现在灵活而持续地换气和气流支撑两个方面。在换气方面,罗查诺夫练习曲较少有着明显的句逗和既定的换气位置,基本上是以长线条旋律和通篇式乐段为主,因此在换气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快速换气,即以乐谱中的连音线作为一个换气单位,在相邻两个长乐句之间快速换气,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呼吸机能;二是采用不间断的循环换气完成整首乐曲的吹奏。在气流控制上,一方面要从音区变化的角度考虑气流强弱的变化,控制好腰腹肌与唇肌的有机配合;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乐谱上的力度符号,尤其是在渐变性力度的表现上灵活地处理气流强度。
(二)运指技术
在单簧管吹奏中,运指技术又称为活指技术,强调手指运动时的灵活性表现。单簧管在运指上的特殊性在于既有音孔,也有音键,一般而言,按孔比按键更为容易和直接,原因在于单簧管音键为连接性装置,在灵敏程度上较之音孔要弱一些。除此之外,单簧管低音区、高音区以及半音多为组合式按孔或按键,要求双手配合得当。罗查诺夫练习曲在旋律线条上所具有的特征要求学习者对每一个调的音阶要熟练掌握,特别是在模进、跳进以及半音进行上要考虑前后相邻音的音程关系,把握按孔和按键的配合,所以在初次练习时,建议从慢练开始,在熟悉旋律的特征之后,逐渐地过渡到乐曲的原来速度上。
(三)吐音技术
吐音是单簧管的点状音色技术,有着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实际的应用和表现上有单吐、双吐和三吐三种,注重在一定气息支撑的基础上强调舌头的灵活运用。在罗查诺夫编写的单簧管练习曲中,虽然没有专门用于吐音的曲目,但是在训练和演奏上可以创新性地融入吐音技术。以练习曲第4首为例,此首乐曲整体上采用连奏技术,同时也可以通篇采用吐音技术演奏,可以将其看作是一首单吐练习曲;练习曲第6首也是一首训练连奏技术的曲目,由于此曲由平十六音型构成,因此也可以将其作为一首双吐练习曲。所以,将这些曲目应用到单簧管教学中时,一方面要尊重原曲目所指向的特定训练技术,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创新应用的角度扩大曲目的技术训练价值。
(四)情感表现
通过练习曲来培养学习者的情感表现力,或者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去看待每一首练习曲,都要求学习者根据曲目的特点充分地发挥艺术想象力,赋予每一首乐曲以充实的生命力。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说过:“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在这句话中所说的“表演”并不仅仅指演奏者所具备的驾驭技术的能力,而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情感表现。而要从一名单簧管学习者升华到一名演奏者,从练习曲开始就需要训练自身的情感表现意识。在罗查诺夫单簧管练习曲的表现性训练上,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把握好每一首乐曲的速度表情术语,并且还需要关注乐曲中各种力度变化符号,通过对速度和力度这两个重要表现要素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
结 语
罗查诺夫作为20世纪俄罗斯著名单簧管艺术家,从其编写的练习曲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一是虽然练习曲专为解决单簧管技术训练难点而作,但是通过对其音乐特征的分析,可以探索乐曲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说明和讲解乐曲的音乐特征,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并且能夠缩短练习的时长,提高练习的效率;二是在练习曲的教学中,应着重从练习曲的音乐特征出发,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去思考和构筑乐曲的音乐形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的互动中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这一途径,既能够实现练习曲的真实性再现,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形象塑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三是在技术要点的训练上,虽然很多练习曲在难点上指向于单簧管的某一技术层面,但是最终则体现出了气、指、舌的统一与配合作用,然而从练习曲音乐表现的角度看,最为核心的内涵则在于情感的表现。20世纪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音乐美学家佩特说过“因为音乐的内容与外形是合二为一的,所以它是最高的艺术。”由此可知,练习曲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虽然练习曲以音响作为外在表现,但是仍然有着特定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内涵,所以,在学习和演奏罗查诺夫的练习曲时,达到技术与表现的统一,是单簧管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庞亮.高等艺术院校单簧管专业教学策略与研究[J].四川戏剧,2020(06):174-177.
[2] 郑弘.艺术院校单簧管乐团的组建与训练探索[J].音乐创作,2018(11):190-192.
[3] 韩庶.单簧管教学中的运指技术研究[J].乐府新声,2012(12):324-327.
[4] 邓黄河.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12(09):79-81.
[5] 吕伊洁.论单簧管演奏的艺术情感与表达[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05):111-113.
(责任编辑:韩莹莹)
[收稿日期] 2023-12-27
[作者简介] 王悦鹏(1994— ),男,博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南通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