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飞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写作形式而言,微作文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良好习惯。从搭建支架、多元探索和建构任务三个角度入手,对初中语文微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以创建高效率的微作文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微作文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微作文 写作教学 有效指导
微作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且内容灵活的文本形式,以简洁的语言和简短的篇目展现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微作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使他们在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样化的微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身的情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用语言和文字展现自我。为此,教师要根据微作文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展开专项化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和写作训练中掌握微作文的写作技巧,并能运用微作文实现互动交流和人际沟通。
一、 搭建支架,獲取写作灵感
学习支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小觑。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提示等,都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供了支架,在学生跨越了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后,教师审时度势地撤去支架,便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微作文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明确写作的对象和背景,学习支架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微作文写作任务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搭建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从而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点[1]。
1.提示类支架
提示类支架,是指以简单的语言、符号、表格或图示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提示类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往往能够明确写作目标和要点。在微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作文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搭建提示类的支架,帮助他们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板块中的第一题,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给出了“九月份”这一时间限制。对此学生可能缺乏写作灵感,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写作要求,为学生搭建提示类的支架,让学生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写作对象:九月份的景物、自然现象等,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角度:由夏入秋、天气转凉后景物的变化或人们的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主题: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九月份的独特体会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或________。
从写作对象、写作角度、写作主题到修辞手法,上述提示类支架涵盖了微作文的主要内容。在支架的引领下,学生可以获取写作的灵感和基本素材,比如九月份的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九月份独特的风土人情等。借助提示类支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他们创作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微作文。
2.情境类支架
微写作可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当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他们便可产生写作灵感和写作激情。所以,在微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搭建情境类的支架,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场景,让他们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如此方可创作出有新意、有感情的微作文[2]。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其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含蓄蕴藉,是开展仿写训练的有效载体。在微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春》的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为学生搭建如下情境类写作支架。
朱自清笔下的《春》既像刚落地的娃娃,又像小姑娘,还像健壮的青年,总之,从朱自清先生清新自然的笔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活力满满。那么,你眼中的四季是怎样的呢?你能否用恰当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你眼中的春、夏、秋、冬?请仿照《春》最后三段的内容,运用比喻修辞,写一段简短的文字,展现出你眼中的四季,凸显出四季景物的特点。
这一情境支架以《春》的文本内容为主要素材,关联了学生的真实经验,意在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产生写作灵感,确定写作对象,并以仿写的形式进行写作。
二、 多元探索,开发写作资源
微写作篇幅短小,只有具备特定的交际情境和丰富的资源,才能写出微作文的核心与精髓。基于微作文的这一特点,教师要从多元探索的角度入手,广泛开发微作文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具体而言,教师可从教材和媒介两个角度展开多元探索[3]。
第一,基于教材的写作资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提示、思考探究等板块,为学生的微写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要重点开发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比如,《中国石拱桥》的“积累拓展”板块提供了“卢沟桥”的相关材料,教师可对这两则材料进行开发,由此提出微写作任务:“阅读教材中的两则材料,提炼关键信息和主要内容,将其缩写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展现卢沟桥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基于以上写作要求,学生要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解析,提取关键信息,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第二,基于媒介的写作资源。除了教材之外,教师也要积极开发媒介资源,如实物图片、漫画等,结合这些媒介资源设计写作任务、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从图片或漫画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锻炼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三、 建构任务,推动写作实践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门概念。基于此,在微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建构创新化的写作任务,推动学生展开微作文写作实践。在设计和建构微作文写作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文体特征。以《范进中举》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白话文小说,关键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范进这一主要人物是全文的亮点,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续写类的微写作任务。
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后犯了疯病,他为何会疯?在得知消息到犯了疯病这段时间内,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依照范进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要素,写出范进得知中举消息后的心路历程,重点描写范进的个人感受和他对外界的反应。
对于这一写作任务,学生需要细读《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筛选范进在得知中举消息后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恰当的语言材料补足范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还锻炼了创意表达、书面写作的能力,其语文素养也会大大提升。
鉴于微作文的功能与作用,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多元探索以及建构任务等方式,实施了有效的微作文写作指导,让学生获得了写作灵感和丰富的写作资源,推动学生展开了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写作要求,立足不同的情境,灵活地把握微作文的写作目标、内容和形式,进而以微写作为载体,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见解,展现自身的真实思想和情感,发挥微作文人际沟通和互动交流的作用。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郭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