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改枝,关延彬,祝侠丽,贾永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郑州 45004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1],培养接力奋斗,担当时代重任的有为青年,本校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课程思政的熏陶,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让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厚植济世情怀”,培养药学生的成长担当,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信心和远大的抱负,接力奋斗,勇于担当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重任[2]。求学求知之路充满艰辛和困难,学生需要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沉心静气的务实态度,要把对祖国药学事业的热爱、维护人类健康、推动世界医学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研究的不竭动力。要涵养家国情怀,努力将个人成长的小我融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3]。药剂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4]。药剂学作为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为药物制剂、药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解决制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成长为医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5]。
靶向制剂属于药剂学的前沿内容,是第四代药物制剂的代表,在科研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也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不断推广。靶向制剂区别于普通制剂,能将药物有目的地输送到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被认为是针对重大疾病,特别是抗肿瘤药物的最适剂型。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新药开发的大前提下,脂质体作为一种理想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主要被应用于抗癌药物、主动靶向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的载药。脂质体内容的学习能为药学生在后续根据病灶特征和药物递送需求做出合理的靶向制剂设计做好铺垫;并且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点,不断创新,走在学科前沿,为国家医药发展奉献力量[6]。
本文以第8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方亮主编的《药剂学》第十五章“注射用缓控释制剂——脂质体”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脂质体相关知识,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授课对象为药物制剂专业大三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该讲内容处于该门学科的末期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规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工艺等知识,对药物制剂的设计思路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该章节课程有良好的知识储备。
脂质体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脂质体与胶团的区别,脂质体的剂型特点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其中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特点、剂型功能特点及作用机制是教学的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学团队利用形象的图片、动画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结合前沿发展,将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课程创设“以问题为中心”的情境和氛围,加以逐步递进的思维推导和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根据学情分析,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智慧教学平台为载体,教师发布课前、课后相关学习资料,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的使用将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视频与板书有机结合,教师强调重点、讲清难点,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启发性逻辑推理式教学方式,层层递进,通过不断提问来加强师生互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本节知识点主要包括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及制备方法等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通过制剂设计解决临床药物的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培养其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等价值观。
教师从癌症的高发趋势、癌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癌症的临床治疗现状[7]、化疗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关爱癌症病人,不忘初心,厚植济世情怀,培养学生仁爱精神,树立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
从脂质体的发现和发展史中挖掘思政元素。作为药学研究者,要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科学思维,才能在一些微小事件中有重大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文献,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将科研思路融会贯通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向往和热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介绍中国内地首个自主研发的脂质体阿霉素(里葆多)的案例[8],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以解决临床抗肿瘤药毒副作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案例的引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将来从事药学及相关事业服务。
教师通过介绍临床上常见的抗肿瘤药的毒副作用,引发学生思考从制剂的角度应如何避免或减轻抗肿瘤药的毒副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对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关注,以此引出脂质体新技术的内容。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脂质体制剂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该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方式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爱癌症病人,不忘初心,厚植济世情怀,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临床对抗癌药新制剂的迫切需求,激发学生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职业使命感和专业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专业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教师可通过抗肿瘤药物临床常见的毒副作用,对比传统化疗药物存在的问题及靶向给药系统的优点引出解决方案——脂质体。教师讲解脂质体的概念及脂质体的发现过程,总结脂质体发展现状。
思政内容切入点:脂质体是由英国科学家Banhan发现的,1961年他在用负染的磷脂调试新的电子显微镜时,偶然发现磷脂在水中能自发形成多层泡囊结构。1964年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发现,虽然脂质体的发现看似偶然,但是要是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脂质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制备出来[9-10]。另外,2018年两位科学家在治疗癌症方面获得诺贝尔奖,教师可通过讲述科学家在癌症领域的努力和贡献,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科学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药学工作者要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科学思维,才能在一些微小事件中有重大发现,以此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科研文献的习惯,时刻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攻克重大疾病难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患者痛苦的最佳选择。技术的创新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教师以脂质体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为主线,突出条理性和逻辑性,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动画演示脂质体的剂型特点,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原理。还可结合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脂质体案例进行讲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新闻及图片讲解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通过临床文献数据,说明多柔比星脂质体明显降低副作用的解决案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转变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愉快、轻松、容易、牢固地掌握脂质体的定义、结构、组成和特点。
思政内容切入点:教师通过国内自主研发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剂案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作为药学生应该学好专业技能,提升自主创新实力,研制高效、低毒、经济的新药,为病患服务,造福百姓。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我国在靶向制剂等高科技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创新、不畏险阻、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大无畏精神。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等,教师将抽象的原理和制备过程用flash动画形象展示,学生易于接受。采用分析比较法讲解不同制备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思政内容切入点:教师从不同制备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入手,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脂质体章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并有机串联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通过设置思考题,如新药开发过程中应从哪些角度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新药开发不仅要从疾病角度寻找解决方法,更要从病人的依从性等角度考虑设计药物。
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设置互动提问,以检验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效果。课堂讨论的设置和课后作业融入思政映射点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教学反思与改进:问题引领、任务驱动以及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提升。今后的教学需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侧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药剂学脂质体章节,教师通过聚焦抗癌药的热点问题——副作用大、进口药品价格昂贵为切入口设计脂质体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注重学术性,采用文献资料的方式讲解,不仅保证了课程的深度,而且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动画和图片的运用解决了脂质体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案例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自主创新的使命感和对病人的关怀,在案例中挖掘课程思政点,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课程思政,做到育人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