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独特使命、功能与路径*

2024-06-01 05:21:57何宇虹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中华民族文化

何宇虹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 言

在2023年6月2日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01).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中华文明”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再到“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表述的变化反映了党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界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要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等问题已经展开系列研究。(2)张健,齐付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义和要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9):21-28+181-182;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J].中国社会科学,2023,(8):4-9+204.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3)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施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8-56.作为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之一”。(4)梁宇.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的内涵、内容与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1-116+155.在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学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八大功能及实现路径,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进路(5)曲福治,丁安琪.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特征与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3,(5):1-9;王辉.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进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31-137.,等等。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6)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8-46.。语言障碍会造成文化误解,进而形成文明冲突。因此语言教育对于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实现从文明冲突转向和谐世界至关重要。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来后,作为面向世界的中文教学和中文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国际中文教育应当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中文教育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教学、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全球中文教育事业发展3个维度切入,阐述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承载的重要使命;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特征,分析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功能;探寻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

二、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使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下位概念,它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推进且不断发展的新的文明”(7)商志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6):48-64.。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传播息息相关,在世界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更是具有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使命。新中国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历经了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3个阶段。(8)李宝贵,李辉.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要素及提升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21,(2):2-15.从最初的对外国人开展中文教学,到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再到服务强国战略的多学科联动,关注的范围和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环环相扣,每个维度都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

(一)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国际中文教育开展语言文化教学的既定内容

国际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了能够实现使用中文完成交际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既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文化知识,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从教学目的看,中华文化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内容之一,不管是来华留学生,还是海外中文学习者,他们学习中文的目的不一定要系统完整地掌握汉语知识,但是需要完成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汉语交际任务。要达成中文学习的目标,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在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组织教学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具有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识,这是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教学活动肩负的使命。

在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教学指导方面,2022年,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颁布了《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简称《参考框架》),与以往使用的文化类教材偏重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参考框架》的编写目标是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明确了文化教学的内容要涵盖历史悠久的中国与日新月异的中国,从历时和共时的维度、从国家和个体的视角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古今兼顾,立足当代,强调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之间的继承和发扬关系。(9)祖晓梅.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22.由此可见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既定内容。

(二)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学科的历史晚于它作为一项教学活动的历史,从学科建立至今,在学科定位及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文化传播的讨论与思考。1983年确定了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当时是专指对外籍人士进行的汉语授课。1988年,将“对外汉语”(学科代码050103)作为本科专业设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代码0501)下,这一专业招收第一语言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培养目标是将来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门人才。1994年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谈到,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汉语人才不但要懂汉语,而且要了解中国,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0)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1994年12月6日)[J].世界汉语教学,1995,(1):9-13.。1997年召开“深化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座谈会”,明确培养目标可以适当拓宽,要培养一种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既要求具有汉语和外语的知识,又要求有中国文化的底蕴。(11)赵金铭.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研究系统——语言教学与师资培养[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1):3-9.这些都是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对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使命认知的深化。

就学科属性而言,“国际中文教育并非纯粹属于某个一级学科,而是由多个一级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学科。除了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个主干学科之外,还包括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民族学等多个一级学科。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这些学科相互交融,共同为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要突出时代性的特点,“时代性主要指理论体系构建应站在‘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学科和事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出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支撑和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成果。”(12)吴应辉,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2020,(12):121-128.党中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国际中文教育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应当及时随之调整。

(三)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目标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从其起步之时,便被赋予了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成为国家的一项专门事业,它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密不可分。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滕藤在1988年8月召开的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向世界推广本族语作为基本国策,构成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战略目标服务。我们同样应该重视汉语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所起的媒介作用,把向世界推广汉语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3)转引自吕必松.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7.关于语言传播的重要性,吕必松先生在总结新中国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四十年(1989年)的文章中说:“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时向其他国家和民族传播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增强本国、本民族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人类社会越发展,越能显示出这种学习和传播的重要性”。(14)吕必松.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6-25.2019年12月召开的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主旨演讲中强调要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互鉴,以及加深民心相通。(15)教育部.深化国际中文教育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EB/OL].[2019-12-20].http://www.moe.gov.cn/s78/A01/zclm/moe_968/s8221/201912/t20191224_413288.html.从国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定位来看,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这项事业的关键目标。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使得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与之相伴的是以中文为载体的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增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中国的了解和亲近感。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进行中文教学,同时进行的还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在世界上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现实国情、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推动文明互鉴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功能

国际中文教育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有利于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力量。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践路径》一文中,吴应辉深入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如何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这个重要命题,提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强国战略中的八大功能。(16)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施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8-56.除了“助力我国国际传播本土队伍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本土化阐释”和“促进华侨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增强海内外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两项与文化传播直接相关的功能外,其余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改善国家形象海外认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赋能国际技术人才培养,助推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等功能,均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本文在这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当代文明的功能。

(一)提供面向全球的中文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文学习者规范、系统地获取中文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教外国人学汉语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最初职责,经过70多年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中文教学网络,“当前全球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8万多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超过3000万。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中文课堂。”(17)戴曼纯,王祖嫘.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报告(202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ⅲ.

我们还可以充分借助覆盖全球的中文教育在线课堂,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传播。越来越多科技力量的注入,使国际中文教育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堂共同繁荣的局面。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直接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传播力的建设。在线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创设尽可能逼真、可以互动的三维立体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沉浸式体验。这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学习模式,让中国语言文化更加生动可感,给中文学习者带来更多的灵活性、普惠性,有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

从学习者视角看,与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传播受众不同,国际中文教育重要的受众是青少年。吴应辉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战略,与新时代新征程目标一致的国际中文教育近期、中期和远景目标分别对应强国战略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国际中文教育,首先推动中文成为一门世界各国普遍教授的语言,进而成为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最后成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18)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8-56.尤其是在中文已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中文教育面向全学段的中文学习者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在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下,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大批知华友华力量。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了题为《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19)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EB/OL].[2023-11-15].https://www.gov.cn/gongbao/2023/issue_10846/202311/content_6917325.html.2023年12月9日,在主题为“中文服务世界 开放引领未来”的2023世界中文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主旨讲话中表示,“深化中外语言交流合作,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中文与世界各国语言的双向交流,支持各国青少年来华体验中国文化、展示各国文化,增进彼此友谊和心灵沟通。促进文明互学互鉴,秉持开放包容,强化守正创新,共同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繁荣发展。”(20)丁薛祥出席2023世界中文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EB/OL].[2023-11-12].https://jsj.moe.gov.cn/n2/7001/7001/1882.shtml.因此,面向海外学生开展中文和中华民族当代文明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的重要功能。

(二)培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中外专业人才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的核心要素。中文教师是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培养专业师资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国国际中文教育师资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已经建成,对国际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在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中,除了培养中国师资外,还培养各国本土中文人才。本土中文人才可以充分发挥其双语双文化优势,更为高效地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通过国际中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大批知华友华、愿意参与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世界各国高层次本土人才,推动我国国际传播的本土队伍建设。”(21)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8-56.培养大批量的国际中文教育中外师资,培养中国特色的多语能力(22)徐锦芬,杨嘉琪.国外多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多语人才培养的启示[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2,(1):1-10+121.,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重要功能。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学资源

70多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积累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主要成就体现在国际中文教材体系日臻完善和数字资源建设成就显著两个方面。“资源建设共同体”基本形成,我国已成为中文教学资源最大产出国,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数字资源集成效果突出。“我国作为中文母语国,理所应当成为世界优质中文教学资源研发与供给基地,为全面提升中文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增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语言生活发挥更大作用。”(23)马箭飞,梁宇,吴应辉,马佳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5-22.基于丰富多元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这些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中文教学资源在推动中文教学发展的同时,又展示着中国的形象,传播了中国故事。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不断更新,它们更广泛地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材编写、发行的局限,更能紧扣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及时呈现出当下中国的成就与风貌。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立足中文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将通用中文教学与专门用途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全方位展示涵盖中国当代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四)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概括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时谈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24)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01).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差异,随着世界格局的加速演变,多元文化并存,这种差异愈发明显。中国主张文明对话,文明交流,致力于通过发扬中华文明和平性、包容性的特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5)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求是,2022:(14):4-8.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需要弘扬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精神,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和谐共生。

从国际中文教育70多年的发展来看,中文的国际传播和平性发展的特征明显,走出了一条与其他语言的国际传播不同的模式。“中文的国际教育与传播不是要侵略其他语言的生存空间,而是要与其他语言和睦相处、和谐共存,从而为维护和发展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共同努力。”“中国的国际中文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即因为中外经济社会交往的需要,国际社会有学习中文的需求,而中国作为中文的母语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种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供给。”(26)王春辉.中文国际教育与传播的九大问题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23,(1):43-50.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语言传播模式倡导合作共存,互利互惠,这种模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全球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国际中文教育拓宽中外友好合作的渠道,消除语言障碍,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四、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媒介,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进程中,“中文理应搭建起对话沟通的桥梁,让世界人民通过国际中文教育这个窗口,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27)段鹏.中文搭建交流桥梁——以高质量国际中文教育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N].光明日报,2023-09-25(10).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国际中文教育可以通过如下路径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

(一)加强国际中文教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能力培养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和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媒介机构。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现行的教师培养环节中,侧重于对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外语的教授,对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够充分。在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部分中华才艺的学习和体验,对于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仍有欠缺。面对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重任,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传播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数字化时代,“应当加强对人工智能在提升国际中文教师中文传播能力方面的研究,重构新时代数字化国际中文教师培养方案。”(28)袁羲,吴应辉.ChatGPT Plus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机遇、风险及应对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3,(3):53-62.为了承担起这一使命,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储备,深入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为全球范围内的中文学习者传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激发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来,共同为世界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二)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智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指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29)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2021-06-02].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20102.数字资源建设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大众化、通用型的数字资源占主导地位,语言类数字资源规模大于文化类数字资源。(30)郭晶,吴应辉,等.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展望[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4):86-96.随着中文在线教育的普及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不断丰富,我们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挥科技的力量,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满足全球各地中文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通过科技赋能教育,为中文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中文学习体验。积极研发并充分利用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符合国际中文教育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平台,全面反映中国现实生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容,依托VR、AR、AI等技术手段,给全球中文学习者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中文学习体验,让中文学习者以更低的学习成本通过云游等方式感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的专业化中外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31)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EB/OL].[2021-06-02].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20102.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领域,如何在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有效传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的专业化中外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审视国际中文教育现状,深化对现代文化传播理论和传播策略研究,搭建连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同时加强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提高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质量。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3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EB/OL].[2023-12-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312/t20231218_1095043.html.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成,凭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势,通过中外联合培养等渠道,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化中外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专业化的中外人才梯队。研究队伍整合各学科专业力量,广泛吸纳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切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

(四)借力海外华文教育的独特优势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

海外华人华侨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海外华文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着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强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还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国际中文教育包括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国外的中文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和海外华文教育三大组成部分。”(33)吴应辉.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动态、新领域与新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8-56.在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在世界各国舞台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同时,海外华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现代的中国与传统的中国一样,吸引着海外华侨华人。海外华文教育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华语言文化能力,拓展世界各国华人圈的国际经济贸易渠道优势,加深中华民族认同感。(34)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8-56.华侨华人是联络所在国主流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依托海外华文教育的独特优势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五、结 语

文明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国际中文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教学、学科和事业3个层面剖析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使命,梳理了四种功能,归纳了4条路径。现阶段的思考仍不够深入,加之学界对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如何提高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等问题的探讨还在持续。因此,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功能仍需学界同仁深入研究,以推动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共进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中华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电影新作(2018年3期)2018-10-26 00:57:20
谁远谁近?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