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池
从2014年初“垄上诗荟”这个设想萌生,到当年6月3日第一期周刊(专版)出刊,到474期花团锦簇的报纸、460次“周拱一卒”的公号推送,一个诗群日益壮大,一种诗歌精神日益成熟。
它孕育于这样的风云际会:沉潜在荆楚大地每个角落的高古之音与日益精妙的当代诗歌精神命中注定的碰撞和交响。
它成全于这样的坚持:一切以文本说话,绝不搞“小圈子”,绝不画地为牢,绝不削足适履,在不放弃的发现与展示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诗之美,在不含糊的砥砺与锤炼中更有效地提升诗群整体实力。如诗人毛子所说,《垄上诗荟》意味着友情的温度,也代表荆楚大地诗歌的坐标和高地。
它壮大于一朵朵诗歌的“蘑菇云”,荆荆宜三地诗人作家“我为诗狂”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朗诵会、“‘文创缘·文学梦——文化名家进荆州文创园”诗歌讲座活动、“天宇杯”全国岑参诗歌大赛、“六城诗人颂荆州”诗歌朗诵交流大会、新春诗会、“走进江陵三湖农场桃花节”创作采风活动、“第三届华语诗歌春晚暨荆州春天诗会”等一系列重要的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了持久的影響力。诗人臧棣说:“垄上,既是诗歌的道路,也是汉语的风景。”
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寄语:《垄上诗荟》,诗歌的根据地,心灵的憩息处。诗人、安徽省文联主席陈先发肯定,《垄上诗荟》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触角,揽国内诗歌写作生动的成果于一园,并掘荆州本土的深长意味,绵延交响,渐成大观。诗人、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张执浩认为,荆州晚报《垄上诗荟》尽管偏居于江汉平原腹地一隅,但这些年来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势深刻地介入了当代诗歌的演绎进程,推出了大批优秀诗作和新锐诗人,令人注目。垄上诗荟在广阔的平原上垒筑起来的诗歌之峰,将成就一代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胸襟。
我们一边建筑着一座关于思想、技艺、时光、友谊的纪念碑,一边构砌着一座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套用吉尔伯特的诗句:我们不是盛夏,也不是火热,我们是传递热能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