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斯也
这几年,“诗意营销”风潮正在成为商业营销最有效的加持之一。你原本认为最不接地气的诗歌,正在成为广告领域的“万能法宝”。
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知名广告人许舜英为中兴百货写了一句颇有诗意的广告语:“三日不购物便觉灵魂可憎。”这句文案日后被奉为经典。一系列充满诗意和哲学风格的文案让广告界为之惊叹,据说也让当时的中兴百货的营业额翻了28倍。
人们对于诗意化的表达有着天然的好感。中国台湾茶饮料品牌“饮冰室茶集”的名字便取自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该品牌用诗意化的文案,如“在尚未理解爱情以前,我们好像还能拥有爱情”,配合文艺短片,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019年,中国银联发起了“诗歌POS机”的项目,在上海地铁站放置了一批会“吐出”诗歌的POS机。路人使用银联等APP支付一元钱,就能收获一张“POS单”,上面印有山区孩子们写的诗,比如,“在晚上我们都要小心/因为每一次抬头/都有一颗星星/掉进我们的眼睛”。这项活动收获了极佳的传播效果,“诗歌POS机”的宣传活动持续了三年,孩子们的诗歌也被结集出版。
“儿童诗人”成了一些品牌经常使用的元素。三星“夜游影像诗”系列和珀莱雅“祝你下一站翻身”的营销活动中,都收录了“00后”小诗人姜二嫚在6到11岁时写的诗歌,如:“成长/这俩字/长得/很孤单/连个偏旁都/没有。”“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2019年,高德地图在“十一”长假期间推出了《十一行诗》:“原来/在冒险岛无所不能的超人/是写字楼里伪装成的凡人。”这似乎精准切中了渴望在假期出门远行的打工人的心。
这种把诗歌和现实生活剥离、作为对照的方式,可能是源于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歌变成了远方的代名词,营销操作也顺势强化了这样的感受。
服装品牌“步履不停”也曾因为一则诗歌文案而出圈:“你写PPT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在跃出水面/你研究报表的时候,白马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的时候,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的时候,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出去走走才会发现/外面有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你。”
当诗歌成为一种营销手段,人们似乎并不觉得有距离,反而感到接地气。而除了对远方的向往,普通的生活同样值得书写。正如“拼贴诗”在豆瓣小组兴起,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互联网文化。“写诗”似乎也不再是什么门槛颇高的典雅艺术,而是人人皆可仰望的星空。外卖平台“饿了么”曾从平台上214个品牌的Logo中摘选文字,拼贴成了19句情诗,投放在上海地铁里。
某品牌曾如此评价诗歌营销:“它不仅仅是营销诗歌,也是为大众提供一种创造的机会与目光。”写诗本身可以成为人人参与的创作行为,就像诗人余秀华说的那样:“我从来不觉得诗歌高尚和神秘,它本来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是凌空而舞。”
(来源:《新周刊》,2023年第16期)
【阅读导引】如今大家都在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表明诗歌从来就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现在新东方的直播间里,董宇辉每介绍一个产品,广告都是一篇小作文。诗歌已经开始在广告界风靡,这恰恰能证明,生活就是一首诗。
【微型写作】你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诗的存在吗?请举几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