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英亮
摘要:目前在岗的国企管理人员也许依然存在赚取短期利润的动机,但没有机制可以确保只有合格的管理人才可以被选入国有资产管理层。根本原因在于,国企的政企互信机制还不够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仍然由政府挑选。因此,有必要对互信机制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从介绍互信机制的基本内容出发,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计划-控制”互信机制、“指导-协调”互信机制、“监管-服务”互信机制这三种模式和传统国有资产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运行进行了仿真模拟,以及对三种方案所对应的各种市场需要的国企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在经济市场需求量平稳的状态下,“计划-控制”型互信机制表现出了较好的反映,在“指导-协调”型互信机制下国有资产管理对需求量波动所带来影响的适应性更强。进一步分析后发现,除市场需求变化外,制度的内部结构对相互信任机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政府在互信机制下管理国有资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互信机制;国有资产
现阶段,国有资产的管理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涉及较多方面,如资产运营、国有资产流失等。由于国有企业资产的特殊性,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过程中,政企关系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相关研究包括研究政企关系的演变,预测政企关系未来走向和趋势,基于资源配置对实践中的政企关系进行实证解释等。最重要的是,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信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政企关系发展的重点之一。互信机制要求系统的各个部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循环性,以实现既定目标,这与系统动力学的运动性、长期性和反馈性的特点一致。
而所谓互信机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网络。这种机制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和合作效率。现阶段,尽管改革使许多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和财务业绩得到了改善,但在过去10年里,国有企业部门的整体业绩有下降的趋势,并落后于私营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目前的改革针对的是国有企业运营和治理的核心问题,包括其基于职能的分类、所有权多元化、部门竞争和进入壁垒、自主权和监督及公司治理。
本文讨论了互信机制下对行政单位和公共机构控制和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简要介绍了促成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动力,研究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及中国政府试图实现的目标和目的,并从信息系统、资产收购、持有和处置、财务会计报告、监督和法律义务等方面探讨了资产管理实践的特点,然后针对中国政府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存在的紧迫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不同模式下国有资产管理模型的系统流程图
(一)国有资产管理下的管理模式及SD模式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大部分的资源都是政府所有和分配的。政府组织经济活动时,其决策权是高度集中的,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信任机制完全依赖于政府,缺乏制度基础。该系统动态模型如图1所示。
(二)监督服务互托机制下的国有资产运行模式与SD模式
在“监管-服务”互信机制下,国有资产的企业管理是国有资产运营的核心。这项互信机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解决国企改制遇到的问题。通过采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方法,本文试图描述和理解这一现象。研究结果确定了与中国的领导层-管理层的选择、发展和实践相关的主题。利用基础SD模型,产生了一个框架,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提出了一个SD模型。SD模型可以指导经济管理专业人士理解和确定企业内部的发展模式,包括企业规划、人才招聘、绩效管理、发展、继任计划和保留等。通过在企业内部制定发展战略,经济管理从业者可以努力解决当今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
“监管-服务”互信机制下运行SD模式的系统流程具体见图2。
(三)“指导-协调”互信机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SD模式
“指导-协调”互信机制下,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主要由企业来运作,而另一些环节则由机制来制约和控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构建成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为国有投资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通常情况下,国有资产运营过程的上游取决于企业的自我管理,而这个过程的下游往往涉及重要的决策,具体如图3所示。
二、仿真结果情况分析
(一) 在市场扰动情况下的敏感度比较分析结果
市场需求变量,目的是分析国有资产运营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具体见图4。
在国有资产的传统管理中,市场需求的变化并没有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行为的变化,所以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对市场需求不敏感,可用国有投资和可用国有资产的变化曲线分别呈现出分化震荡的情况(正负交替)。这表明可用的国有投资和可用国有资产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国有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稳定性。
在“计划-控制”的互信机制下,可用的国有资产总是小于零,与此同时,系统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稳定,仅在需求扰动后出現小幅波动。这说明,在“计划-控制”互信机制下,国有资产的运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国有资产的运营显示出更强的敏感性,在图4中具体表现为它与需求曲线的上下波动。
在“指导-协调”互信机制中,互信机制运行的可用国有资产曲线自始至终都在0轴之上,以微小的幅度波动。当市场发生突变时,互信机制运行的可用国有资产曲线会向下平移一段距离,以体现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而企业可用的国有投资和可用的国有资产的变化曲线则分别呈现出分化震荡、正负交替的情况。企业主导的国有资产运营过程的上游表现出不稳定,而互信机制引导的其他部分则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在“监管-服务”互信机制条件下,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呈现分化震荡的情况,企业或政府的可用国有资产正负交替。这说明可用的国有投资和可用的国有资产不一定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互信机制运行的可用国有资产的变化略大,但总体运行模式的系统行为没有发生变化。这表明该模型对市场需求不敏感,而系统仍然表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尽管国有资产运营在“计划-控制”互信机制下体现出了相应的敏感性,并在市场需求不稳定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但在突变后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相比之下,“指导-协调”互信机制下的国有资产运营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要弱于前者,但它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好,这种模式总体上显示出更强的优越性。同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的比较可以看出,国有资产的利用有可能呈现出振荡的特点,这是由各模式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这也意味着,系统结构对国有资产管理也有影响,管理者应该在处理市场变化的同时,关注系统结构内的反馈。
(二)市场需求服从于稳定分布情况下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
调查发现,当市场需求服从于稳定分布时,所有互信机制的参数都设置为相同的值,假设市场需求服从于正态分布函数 RANDOM NORMAL(0,11,6,-6, 0),相关参数时间设置为3,状态变量的初始值为0,有效利用率为0.88,以便于分析仿真结果的变化。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预计设置相同,总数为60%,其中分别设置为20%、30%和60%,在“计划-控制”“指导-协调”“监督-服务”中建立互信机制。在“计划-控制”模式中,国有资产的数量由三方控制(政府、国有投资者、公司)。在“指导-协调”模式下,国有资产管理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在“监督-服务”模式中,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来说,可用国有投资和企业可用国有资产的变化曲线分别呈现出分化震荡、正负交替的情况。这说明可用的国有投资和可用的国有资产有时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有时不能。在这种模式下,国有资产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图5在“计划-控制”互信机制下,可用国有资产总是大于零,这是因为系统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定,只出现了小幅波动。这说明了互信机制下运行的国有资产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引导-协调”的互信机制中,国有资产从开始到结束都在0轴上方,以微小的幅度波动。互信机制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而可用国有投资和可用国有资产的变化曲线则呈现出背离式震荡的情况(正负交替),这导致企业主导的国有资产运营过程表现不稳定,而由互信机制引导下的其他部分则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在“监督-服务”互信机制模型下,国有资产呈现出发散性震荡并正负交替的态势。这表明可利用的国有投资和可利用的国有资产不可能总是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可能也会出现大起大落,说明国有资产的运营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互信机制的目标也没有实现。 由此可以得到,互信机制的活跃范围越大,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具体体现在市场需求服从于稳定的分布,并在“计划-控制”互信机制中显示出更强的优势;相反,互信机制的活动范围越小,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互信机制的存在甚至会加剧系统的波动性。
三、AHP分析法下的政企互信机制发展路径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论文对提出的各种指标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推动国企互信机制改革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归类,最后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中,根据调查问卷来观察各个因素的重要性。
(二)分析模型的设计及数据整理
本论文共设计了4种模型进行分析,对四种模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得表2数据。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践验证分析
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表。模型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层。
其次,对上述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并构造进行比较判别的矩阵。
最后,计算出单排序向量、一致性检验及矩阵是否合理,并进行总的排序选优。
(四)物联网推动物流智能化的驱动因素验证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表2)
2.构造比较矩阵(见表3)
(五)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对国企互信机制改革发展进程驱动因素的验证分析,能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政府在经济萧条地区建立生产工厂和采取其他措施以纠正市场失灵,这些措施虽然可能暂时牺牲部分企业利润,但实际上是为了增加就业和提高工资,从而提升社会总福利,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利益的承诺,符合长远的国家战略。此外,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正式机构的有效运作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可能难以被公众识别,因此,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公民的知识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提高政策透明度的关键。同时,法律的作用在于为监管框架提供基础,确保制度的制衡和政府行为的规范,通过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可以有效地监管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其次,政府在管理国有企业时应侧重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历史上有研究显示政府可能利用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进行超额支出,以支持特定的社会或政治群体,但现代的管理实践强调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财务决策来优化資源配置。国有企业在提高生产力和保障员工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基于市场原则和业绩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
最后,层次分析法显示,如果政府设定合理的经济和制度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对国有资产的不当管理。国务院国资委鼓励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确保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四、结论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能面临着追求短期利润的压力,但国家正在努力确保通过适当的选拔机制挑选出合格的管理层人才。尽管过去国企的人事任命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改革措施已在逐步完善政企之间的信任机制,增强企业自主权和责任感,政府在选拔过程中也逐渐引入了更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标准,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效率。
中国政府已认识到,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改革国企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过去20年中,尤其是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推动的权力下放和地方竞争政策下,中国的国企互信机制改革已显著加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和国企之间形成了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既促进了经理人的业绩激励,也有助于国企在市场上的自我调整和竞争。
展望未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将继续在新能源、电信和信息技术、自动化、运输设备、新材料、空间技术及基础设施等产业中发挥核心作用。政府强调国有企业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中的关键角色,该战略旨在提升关键工业部门的制造水平。此外,政府于2018年宣布的减税、降低市场准入壁垒等开放新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力,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的整体进步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朱宁宁.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N].法治日报,2021-10-22(002).
[2]陈文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创新投入——基于“管资本”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21(09):113-120.
[3]张留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5):109-111.
[4]秦志超.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04):15-16.
[5]伏开迎.基于国有企业分类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财经界,2020(30):77-78.
[6]张目,李伟,张红梅.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涉农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效率评价[C]//.第二届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40-44.
[7]朱育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9):287-288.
[8]张冬玉.国有投资公司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新机遇[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23.
(作者单位: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