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钱,让我们最早接触到了“经济生活”,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有的零花钱是长辈或父母给的,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得的。你的零花钱是如何获得的?又花在了哪里呢?先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的零花钱去哪儿了,怎么不见了呀?”我大叫道。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立马跑了过来。我看着她,拿起存钱罐一边摇一边哭着说:“我的零花钱不见了,我还打算买吃的呢!”妈妈不慌不忙地打开手机,点开电子账簿,一条一条地念着:“10月2日,两袋薯片,余额107.7元;10月5日,1瓶可乐,余额104.7元;……11月1日,余额3角。”我顿时羞愧难当。原来零花钱就是这样一点点“消失”的。我抓起一个小本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记账。从今天起,我要成为零花钱的“小主人”。
(重庆市巴南区星澜汇小学六年级倪子涵指导教师任彬)
告訴你们一个秘密,我的零花钱来自一个神秘的写作世界,每一分钱都有我与文字激情碰撞的印记。在那个世界里,我尽情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捕捉每个瞬间的灵感,将它们编织成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每次收到稿费时,我都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仿佛让我拥有了一双翅膀,让我在写作的世界里越飞越高。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创作,我的零花钱会越攒越多,让我实现更多的梦想。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五年级杨子闻指导教师周祝望)
每次我拿起笤帚,就感觉自己像个职业清洁员,而那几枚硬币就是我的“工资”,也是我的零花钱。
支配我的零花钱时,我就像一位大老板。我会把我的“财富”分成几份:一份存入我的储蓄罐,作为“紧急储备金”,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一份用来购买我喜欢的书和小玩具,那是我对自己的“投资”;还有一份我会用来做善事,帮助他人,那是我的“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理财观念,更明白了钱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工具,还可以用来做有意义的事。
(河北省雄安容和乐民小学六年级曹雪琪指导教师李晶华)
大家的零花钱来源各有不同,有的是做家务父母奖励的,有的是过年长辈给的压岁钱……而我的零花钱来源有点儿特别。
那天,我在整理旧玩具,发现其中一个布娃娃有点儿古怪:它的头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红色的纸。我将手指伸进去摸了摸,竟然掏出了1000元钱!我很吃惊,赶紧问妹妹,可她也不知道这钱是谁的。正当我俩疑惑不解时,爸爸回来了,看到娃娃后立刻把我俩拉到厨房里,告诉我们这是他藏的私房钱。于是我便有了100元“封口费”当作零花钱。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五年级葛铭宇指导教师钟亚)
“我强烈要求增加零花钱,每天五元太少了!”家庭例会上我率先发言。“什么理由?”妈妈问。“其他同学的零花钱都不止五元,十元才是‘标配!”我理直气壮地回答。
“水果、坚果、点心,样样都有,其他该买的一样不少,多要钱也没用的地方啊!”爸爸分明是不支持我!“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你们不重视我!”我的音量提高了,眼睛看向奶奶。“支持我大孙女。不过,增加的零花钱可以存起来。”奶奶笑着说。
我胜利了吗?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三年级杨佳怡)
每到过年后,我的压岁钱便会“消失”。有一次,我想起妈妈把压岁钱放在了我的床垫下。我急忙掀开床垫,可下面空空如也。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我的压岁钱去哪儿了?”妈妈说:“日常用品、学习用品,哪一项不需要花钱呢?”我无言以对。
过了一年,我又收到了许多红包。我把它们藏在了衣柜里。不出我所料,没过几天妈妈就找我要我的压岁钱:“过年的压岁钱呢?怎么不见了?被你藏起来啦?小孩子不能保管太多的钱!”见我默不作声,她便在家里翻找起来……
我这仅有的零花钱怎样才能不被妈妈花掉呢?
(四川省成都市双水小学校六年级周子涵指导教师卢鑫)
我是“高级知识分子”,在我未满18岁之前,我所有的“工资”都是我的妈妈———张老板发的。平时我认真学习,每个月能有30元“工资”。可30元怎么够呢?所以我这个文人只好干一些“粗活儿”,比如拖地、洗衣服、刷碗……这样我每个月可以有60元的零花钱。
我每个月存30元,剩下的钱用来扩充我的“动物军团”。有时我会用30元雇一位“龟丞相”或几名“蟹将军”;有时我也会多攒几个月的零花钱,以90元的高价买来一位鹦鹉侦察兵。我要通过我的努力,组建一支最强的“动物军团”。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六年级潘政瑞指导教师贾燚)
每个月月初爸爸都会给我10元零花钱。他说我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钱。我一般会用它来买笔或橡皮。
我的零花钱的另一个来源是卖废品。我家有一个垃圾分类箱,妈妈会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入专门的垃圾箱里,再把旧书、废纸、快递包装箱整齐地垒起来,用绳子捆好。每隔两个星期,我会和爸爸一起用手推车把废品运到回收站,每次都能卖二十几元呢!稿费也是我的零花钱来源之一。爸爸妈妈经常把我的作文投稿到杂志社。有时被编辑老师选中刊登,就能得到一笔稿费,我可开心了!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三年级邝思捷指导教师袁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