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入围揭榜单位名单,“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项目共有3 家入围揭榜单位,其中之一是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化工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医用材料的国产化开发及应用”项目。
据了解,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重点方向。其中,高分子材料方向包括聚氨酯、聚L-丙交酯-己内酯、医用聚醚醚酮、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医用聚乳酸衍生物等22种材料。为此,该项目负责人,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所副所长王新威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项目政策背景、目前进展等进行了解读。
王新威说,生物医用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医用材料列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用基础高分子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据介绍,目前全球用于医疗器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UHMWPE)年用量约为1 700 t,下游人工关节、手术缝合线、面部多孔植入体等产品年产值超过100亿元。进口厂商对我国实施禁售,仅向英、美、德等国企业销售树脂,再向我国销售经二次加工的型材产品,仅在国内进行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末端加工工序,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医用技术产业的发展。
据王新威介绍,化工研究院前期基于工信部和科技部的支持,已成功实现了人工关节用UHMWPE树脂吨级制备,各项指标满足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2023年化工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优势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申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项目“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医用材料的国产化开发及应用”,并成功入围。
王新威介绍说,项目中,联合体将立足于产学研医上下游全面合作,着眼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级UHMWPE 从催化剂到医疗器械产品的全链条技术开发,开展多种医用级UHMWPE 树脂、型材及制品的制备和加工研究,建立相应产业化生产线,开发缝合线用、多孔面部假体用的纤维和型材国产化制备技术,制备UHMWPE 人工关节产品,开展相应理化性能测试表征、生物安全性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并进行主文档备案及医疗器械许可证的申请。
他说,本项目完成后,将实现百吨级医用UHMWPE 生产,制成的人工关节、手术缝合线、多孔聚乙烯面部植入体产品价格相比进口产品下降70%,带动上下游产值超过10 亿元。项目的实施可以完善国产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打破进口垄断,提升我国医用材料及制品的战略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满足国家医疗器械领域的战略需求。
对于项目未来前景,王新威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品质的提升,我国医疗及医保系统面对的压力将不断提升。医用原料的国产化替代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是发展民生、实现全民健康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