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北京 100084;2.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45)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和水平仍存在不少短板,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缺少刚性约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转移、贮存、利用处置环节带来的环境风险高,固体废物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等。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不仅可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将废弃物转变成资源利用的循环体,补充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我国“无废城市”理念是于2017 年提出,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牵头提出的《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指出,以城市为对象开展试点工作,从“无废城市”做起,最终实现“无废社会”。
“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环境质量从源头上得到根本改善。
2018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固体废物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为定位;以解决固体废物问题为标、推动绿色发展为本;以解决突出问题、谋划长远发展为目标;以创新生产生活模式、创新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为重点;以三法融合、三化衔接为途径;以凝聚改革合力和搞好探索创新为动力;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为建设方式。《方案》指出试点城市的建设任务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推行绿色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物全量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方案》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
2019 年5 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首批“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试点城市和地区的实施方案于2019 年9 月全部通过国家评审。经过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试点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和创新做法。首先,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和群众获得感等5 个方面58 项指标,完成了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任务972 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工程项目535 项,发挥了导向和引领作用;其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包括97 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再次,“无废城市”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由点及面地带动了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等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最后,试点城市培育了“无废细胞”7200 余个,雄安新区率先编制“无废城市”教材,纳入雄安新区15 年教育体系,植入“无废基因”。
2021 年12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推动100 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 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022 年2 月15 日,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向生态环境部推荐了187 个“无废城市”建设单元。2022 年3—4 月,生态环境部会同17 个部门最终确定了将11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 个特殊地区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应以“四个坚持”为基本原则,努力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技术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支撑力。据统计,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各试点城市和地区共规划了159 项技术清单任务。同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还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成为筑牢“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
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深圳市采用“源头减排+资源化利用+多渠道处置+全过程智慧监管”的模式,完善政策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实施绿色设计,推动源头减排;统筹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处置能力;推行智慧监管,加强全过程管理;发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化水平。
在技术体系创新方面,铜陵市采用全尾矿石胶结充填法,将冬瓜山铜矿采选产生的全部废石与85%尾矿回填采空区,剩余尾矿用于充填狮子山铜矿老采空区,实现“无废”开采。包头市用市域内产生的“五废”(即建筑渣土、农业秸秆、畜禽粪污、生活污水污泥、工业中水)对废弃矿山进行修复。
在市场体系创新方面,绍兴市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直通车”模式,实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动态清零、规范收运与处置。铜陵市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环保管家服务试点示范、互联网+废矿物油收集体系试点示范。
在监管体系创新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立了高效发挥数智效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搭建了垃圾分类云平台、环卫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平台,对垃圾投放实施溯源管理,动态跟踪清运车辆轨迹。搭建的“无废”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建筑渣土、装修垃圾七个类别,实现了全过程管理。
在宣传体系创新方面,三亚市打造全方位“无废”旅游场景,多渠道传播“无废”理念。三亚市建立标准体系,印发“无废细胞工程”制度方案共计11 项。通过开展“无废细胞工程”,评定“无废景区”13 家、“无废酒店”38 家,建立全链条精品绿色旅游品牌。“无废”理念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公众“无废城市”参与度达到80%。
在综合性治理体系方面,三亚市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建设城市各类固体废物处理的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和能源共享。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显著上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力提升至2850t/d,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至9t/d,可统筹琼南9 个市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三亚市已形成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共生模式,实现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物与其他垃圾的协同共治和资源耦合的梯级利用。
在“无废细胞”建设方面,石家庄市以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为重点,制定循环化改造园区清单,按照“一园一策”原则逐个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建成以“无废园区”为特色的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